长期以来,山东的内河运输,实质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内河运输。而且准确地说,是济宁以南京杭大运河的水路运输。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山东的河流大多短小,且水浅径流量小。唯一的大河黄河,又长期受径流量不足的困扰,不能通航。因此长期以来,山东的内河运输,主要在济宁以南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进行。
济宁、枣庄两港的吞吐量,基本上也就是山东内河港口的总吞吐量。不过由于京杭大运河的优异航运条件,山东仍然创造了长期稳居北方内河水运货运量第一大省的传奇。2019年山东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5900万吨,创历史新高(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下降)。
不过近年来山东的这一地位开始遭到挑战,河南内河运输货运总量从无到有,短短十多年时间,到2020年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2100多万吨。近十年内,更是以平均三年左右翻一番的增速增长。如果双方增速不变,十年内河南将超越山东成为北方内河运输第一大省。
当然山东也不会对此无动于衷,近年也在加大内河航道港口建设,目前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段已能全线通航。而且根据新的《山东水运航道、港口规划》,山东将着力进行内河航道港口的建设,争取建成“一纵三横”的内河航道网。其中一纵指京杭大运河,三横指徒骇河、黄河和小清河。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航道整治目标是实现全线通航,难点是如何实现黄河南北的运河联通。关于大运河如何跨越黄河,目前有多种设想,有隧道方案,有升船机加水桥方案等,目前还没有定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京杭大运河仍将是山东内河运输的当家担当。
三横中黄河由于受径流量小,且很多河段处于悬河状态的限制,目前仍在研究论证阶段。徒骇河和小清河则已经开始建设,在最近几年会相继完工。由于两河的水量都偏少,因此将对其进行持续补水。目前的方案,是利用沿线城市的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补充水源注入两河。从而保持两河的水位,以保证航运的运行。
除了“一纵三横”的主要航道建设,还有一些辅助航道的整治建设。这些航道大多分布于鲁西南地区,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呈树枝状向两侧发散,力争将更多的地区纳入京杭大运河这一黄金水路运输通道的覆盖范围之中。另外临沂地区的沂河,也要实现复航,使之成为临沂和连云港之间便捷的水上通道。
总之,山东正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拓展内河航道的长度,提升内河运输的水平。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未来的山东内河运输,仍将主要是京杭大运河传奇故事的延续。
标签: 历史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