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一衣带水,它既是中国历史的旁观者,也是中国历史的参与者。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箕子封在朝鲜,是为箕子朝鲜。西汉初年,燕人卫满灭亡箕子朝鲜,自立为王,是为卫氏朝鲜。西汉中期,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前107年)后,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官吏管理朝鲜半岛。
及至唐朝,唐高宗灭百济(660年)后,在百济旧地置熊津都督府;灭高句丽(668年)后,在高句丽旧地置安东都护府;在此期间(663年),又在新罗置鸡林大都督府,以新罗国王为都督,对朝鲜半岛进行统治。
高句丽、新罗、百济
其后,新罗和唐朝爆发战争,相继吞并百济旧地和高句丽旧地,统一朝鲜半岛。九世纪末期,朝鲜半岛再次分裂,直到高丽(肇建于918年)在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高丽见证了五代十国的乱世,见证了宋朝与辽朝、金朝的纷争,也见证了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兴衰,以及明朝的兴起。
元世祖征服高丽后,在朝鲜半岛置征东行省,以高丽国王为左丞相,在形式上对朝鲜半岛进行统治。
红巾军第一次东征高丽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朝廷废黜高丽国王迷思监朶儿只,改立伯颜帖木儿为国王。看到高丽国王的名字,很多人会感到疑惑:这不是蒙古人的名字吗?难道元顺帝改变了元世祖统治朝鲜半岛的策略,直接让蒙古人治理高丽了?
实际上,自从高丽臣服元朝后,其国王便另起了一个蒙古名字,以向元朝的皇帝表示臣服。迷思监朶儿只本名王㫝,谥为忠定王。伯颜帖木儿本名王祺,谥为恭愍王,恭愍王是忠定王的叔叔。
至正十一年(1351年)对高丽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对元朝来说,也是如此。这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红巾军发动起义,拉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高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高丽恭愍王八年(1359年)二月,高丽朝廷收到了一封口气无比嚣张的檄文,上面写道:
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梁,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创作这篇檄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红巾军。
话说红巾军在刘福通的领导下奋战多年,实力渐强。至正十七年(1358年),刘福通集结红巾军主力,分兵三路北伐元朝,其中一路主攻山西、河北,领导这支军队的主将是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关先生等从山东出发,历经一年的战斗后打通山西,攻克上都,而后向东进军,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攻占了辽阳行省。
辽阳行省的东边是高丽,红巾军的檄文意在向高丽示威。对于红巾军的动向,恭愍王早就有所关注,三年(1354年)时,他派大将崔莹等领兵出国,协助元丞相脱脱镇压元朝的农民起义。六年(1357年)时,恭愍王先后任命金得培、金元凤为西北面红头军、倭贼防御都指挥使,其防范红头军(红巾军)侵犯高丽的意图一眼就能看出来。
红巾军北伐(出自知乎@宁南左侯)
金元凤职在防备红巾军,但是他却没把军务放在心上。恭愍王八年(1359年)十一月,三千红巾军渡过鸭绿江,对高丽边境劫掠一番,满载而归。金元凤对自己的失职行为隐瞒不报,遭到了恭愍王的严厉谴责,但也没被罢官。
金元凤暗自庆幸,然后该干嘛干嘛,却不曾想到红巾军动了真格。十二月,大将毛居敬率领四万红巾再次渡过鸭绿江,一路所向披靡,接连攻陷义州、静州和麟州,金元凤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惨死在红巾军的刀下。
金元凤战死的消息传到开京后,恭愍王任命宰相李岩为大将,率副将金得培等前往西京防御红巾军。这时,正在前线与红巾军作战的大将是安祐、李芳实等,安祐等在铁州击退红巾军后,高丽军士气大振。
随后,安祐、金得培等率军主动进攻红巾军,两军在宣州展开激战,红巾军绝地反击,大败高丽军,安祐等只好退守定州。几天后,李岩抵达西京,却发现没有军队和自己回合,原因无他,这自然是各路兵马受宣州之战的影响,纷纷放缓了救援西京的行动。
安祐战败,李岩放弃西京,使红巾军再无顾忌。就这样,毛居敬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费多大力气就攻陷了高丽西京(今朝鲜平壤)。恭愍王闻讯,大吃一惊,但是他没有立即派军队反攻,而是派使者带着细布和酒肉前往西京,以犒劳红巾军为名,暗中打探红巾军的虚实。
转过年来(1360年),高丽使者带着红巾军的书信回到了开京,恭愍王打开一看,发现红巾军的答复傲慢至极,这让他不禁火冒三丈。恭愍王生气归生气,但也没有闲着,自西京陷落后,他就不断聚集兵马,筹划着收复西京的事情。这年正月,高丽二万大军云集生阳驿,目标直指被红巾军占领的西京。
韩国影视剧中高丽恭愍王的形象
红巾军得知高丽军的动向后,立即对义州、静州、西京等地的高丽百姓展开了报复性的屠杀。不久,高丽军兵临西京城下,红巾军损失数千人,旋即退守龙冈咸从。安祐、李芳实等修整一段时间后,对咸从发动进攻,红巾军趁高丽军立阵未稳之际,出兵迎战,高丽军大败而走。
毛居敬放弃西京的消息传开后,分散在高丽各地的红巾军发生了动摇。安祐、李芳实等趁机再次进攻咸从,高丽军和红巾军恶战一场,红巾军死伤惨重,损失了两万人马,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红巾军大败亏输,只得放弃咸从,向鸭绿江方向退去。李芳实尾随追击红巾军,高丽军连战皆克,红巾军最后只剩下三百多残兵败将狼狈渡过鸭绿江,侥幸回到对岸的辽阳。
正当高丽举国庆祝时,忽然又传来了红巾军进犯的消息。红巾军这次派出七十艘船队,对高丽沿海发动了进攻。红巾军在高丽西海岸活动一个多月,却没有取得重大战果。恭愍王九年(1360年)四月,李芳实在丰州大战红巾军,斩杀三十多人,红巾军见势退兵。从此,红巾军不再骚扰高丽,只剩下倭寇时不时出没了。
红巾军第二次东征高丽恭愍王十年(1361年)十月,鸭绿江急报传到高丽开京,消停了一年多的红巾军再次进攻高丽。这次,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亲率十几万红巾军渡过鸭绿江,大有灭高丽之势。
恭愍王领教过红巾军的战斗力,不敢再像上次那样怠慢,他一边派老将安祐、李芳实、金得培等领兵防御红巾军,一边加固开京城防,同时调集重兵防守开京的咽喉要地岊岭。
李芳实身为名将,却也自知难敌来势汹汹的红巾军,在他的建议下,恭愍王决定采取守势,集中兵力防守岊岭,与红巾军进行消耗战。
红巾军人多势众,在高丽如无无人之境,李芳实等虽有小胜,却无法改变红巾军不断前进的战况。十一月,红巾军袭击抚州,大败高丽军,以高丽降将金景譂为都元帅,传檄高丽军民曰:“我等带兵百万而来,尔等速速迎降!”
不久,红巾军攻破岊岭,开京门户洞开,恭愍王仓皇南逃,红巾军趁胜占领开京(今朝鲜开城市),利用寒冷的天气,在城墙上浇水为冰,加强城防。
韩国影视剧中红巾军占领开京的情景
恭愍王不断南逃,最终在福州落脚。开京陷落造成高丽举国大乱,好在众多高丽官吏不愿投降红巾军,他们使用各种办法,与红巾军斗智斗勇,顽强抵抗着红巾军。安祐、李芳实、金得培、崔莹等名将也都迅速集结高丽将士,筹划着收复开京。
恭愍王十一年(1362年)正月,恭愍王任命郑云世为总兵官,指挥安祐等大将,统领二十万士兵,包围了开京。时值雨雪纷飞,红巾军自恃城防严备,又屡败高丽军,便不以为意,在城中点火取暖、念经颂佛如故。
高丽军以崇仁门为突破口,四面急攻开京,红巾军仓促迎战高丽军,双方就此展开激战。一个叫李成桂的年轻将军率领麾下二千官兵抢先登上城墙,使红巾军的溃败成为定局。高丽军涌入开京城,对红巾军展开反攻,但与其说反攻,还不如说是大屠杀,关先生、沙刘二等红巾军主帅被斩,十几万红巾军战死异国他乡,身首异处。
高丽诸将皆知晓“穷寇不可尽”的道理,为避免高丽将士死伤过多,他们打开崇仁门和炭峴门,放走了活下来的红巾军。红巾军残部在破头潘的率领下,仓皇逃离高丽,渡过鸭绿江,重新回到了辽阳。三个月后,元朝击败元气大伤的红巾军,生擒破头潘,平定辽阳,高丽再也不用担心红巾军进犯本国了。
李成桂的画像
文章结尾处,再说高丽几位名将的结局。开京收复后,安祐、李芳实、金得培被人利用,擅自杀死了郑云世,但他们三人很快也被恭愍王诛杀。崔莹后来历经恭愍王、王禑两朝,遭到政敌流放,最后也被诛杀。
崔莹的政敌名叫李成桂——当年首登开京城的那员小将。已经成长起来的李成桂在王禑十四年(1388年)发动兵变,废黜王禑,流放崔莹,掌握实权。四年后(1392年),李成桂废黜高丽末代国王王瑶,自立为王,向明朝称藩。又一年后(1393年),明太祖下诏改高丽国号为朝鲜,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此诞生。
标签: 历史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