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纵横百科 186 0

威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脉深厚之地,有着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充盈着威海各个相关的历史圣地,这些悠久的传说证明着威海这座城市悠久的文化气息......

秦始皇东巡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修筑驰道。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这为秦始皇巡游提供了条件。全国驰道修好后,秦始皇开始巡视,他第一次东巡成山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最后被灭,秦始皇初并天下,对齐国存有戒心,故效仿尧舜巡犯民间,“以示强威,服海内”,宣示自己“功过三皇,德及五帝”。其二是:成山头是秦国的东方极地,当时称“秦东门”。信奉天命的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天拜地后,又要巡游东极,拜日神。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秦始皇东巡登上成山头。在这天圆地方之尽头,始皇命卿士李斯刻石立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丞相李斯和少子胡亥的陪同下再次出巡,“自琅邪至荣成山”。这次出巡的目的是要到海上仙山寻采长生不老之药,以益身延寿。徐福还欺骗秦始皇说:仙药采到了,可周围有大鲛鱼巡守,带去的人被鲛鱼咬伤,只有射杀鲛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于是,便有了第二次东巡。在成山头,秦始皇既未见到大鲛又未取到仙药,只好遗憾地离开了成山到芝罘。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秦始皇东巡成山时,在成山头西侧建一座行宫,名曰“始皇宫”,后年久失修而坍塌。后人在始皇宫的遗址上建一座“始皇庙”。

全真派设立与讲学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话说公元1167年,云游天下的王重阳老先生慕名来到圣经山脚下,见远处一山恰似长者头像,慈眉善目,美须飘逸,极象他心目中的超级偶像道教始祖——老子。老先生惊叹之余,移步进山,又见石坛花圃、丹灶神炉等道踪仙迹遍布山中,始知此地是教祖东华帝君之故室,顿生一种归宿之感,当即驻扎下来,开始了神圣的创教传道事业,先后收下了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等七位弟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全真七子”。老先生和众弟子力倡儒释道“三教合一”,创立道教全真派,使道教文化得到全面提升。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据传,为了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道教的内涵,王重阳携弟子将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的《太上老子道德经》完整地錾刻在山顶的一块“月牙石”上,自此,这山便有了一个华丽的名字——“圣经山”。千百年来,天然老子石像和道德经摩崖石刻像两块独特而珍贵的印章,印证了圣经山道教全真派发祥地的神圣地位。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后来,全真七子分赴全国各地传道授徒,其中成就最突出的,要数长春子丘处机。他创立了全真龙门派,并以74岁高龄,自昆嵛山西行三万五千里,在今天的阿富汗与成吉思汗会面,劝导成吉思汗要“清心寡欲,敬天爱民”,成就了“一言止杀”的丰功伟绩。不但被成吉思汗尊为“神仙”,拜为国师,还掌管天下宗教,为全真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这个故事改编并在文登圣经山拍摄的电影《止杀令》,一举夺得两项国际大奖,在宣扬道教文化的同时,也将风景优美的圣经山展现给世界。

赤山明神的传说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传说赤山明神是中国古代先民崇拜历代帝王典祀的主神日华君,也就是太阳神在赤山的化身,因居住于赤山红门洞法力无边、佑山护海,威震四方、守护乡土,乃华夏北方最有影响力的庇护之神,被百姓奉为“赤山明神”。因其洞府依山傍海,而且临近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岛商港,从而又称为古代华夏北方集山神、海神、财神、寿神于一身之特殊神灵,成为荣成百姓极其崇拜和信赖的神灵,不仅在中国北部深受百姓爱戴、推崇,在日本、韩国同样得到了人们的参拜敬仰。成为“神功显赫、法佑三国”的神中之神。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唐武宗灭佛期间,圆仁大师被迫携带多处求得的经书仪轨归国,途中突发海难,圆仁大师在海难中向赤山明神求助,并许诺回国后建一座神寺供奉,明神向海中射了一只白翎箭,海面顿时风平浪静,圆仁得以平安归国。相比日本,赤山明神跟韩国的渊源则更深。新罗的张保皋少年时期喜欢舞枪弄棍,善水性,性格粗犷豪放。807年他与好友郑年入唐,因其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于819年擢迁至武宁军小将。当时的赤山浦一些村庄里有很多新罗人居住。为了让家乡的人能有个精神依托,张保皋征得唐王朝同意,在赤山浦建立禅院。

仙姑的传说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很久以前,在看牛山上住着一户郭姓老汉。郭老汉有独女,天生丽质,心地善良。16岁时,郭姑娘突然生病,不再饮食。从此,她全心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经常为百姓采药治病,深受周围村民喜爱。经过多年修炼,郭姑娘终于得道成仙,成仙后的郭姑娘更加乐善好施,佑护乡邻。郭姑娘父亲去世后,身无牵挂的郭姑娘决定搬家到看牛山北面一座山峰,这里人迹罕至,没有牧童的嬉戏打闹,是个可以悉心修炼的好住处。一天晚上,一田姓老汉忽梦一位素装仙姑飘然而至,双手合掌,先是轻声问安,然后求借马匹迁居。田老汉见仙姑仪态端庄,眉清目善,语气礼貌,便欣然答应,并帮仙姑备好马鞍,装上驮篓。天亮梦醒,老汉觉得似梦似真,忙到马厩查看,只见枣红马大汗淋漓,卸下驮篓,发现里面竟静卧两只元宝。田老汉感激万分,将仙姑借马赠元宝之事遍告邻里,逐渐在四乡八里传开。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乡里人多受郭姑娘之恩,共同议定在仙姑落脚的山上修座仙姑庙,以答谢仙姑,并祈求仙姑保佑。仙姑庙修好以后,四乡八里男女老幼纷纷登山进香,香火终年不断。后来,人们便称仙姑庙所在的这座山峰为“仙姑顶”。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在文登,有关祭祀李龙王、李龙母的庙会、山会等节俗广传民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李龙文化,在全国乃至海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特征主要表现为:传说体现了儒、道两家的传统理念,流传区域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李龙王文化传承了中国的龙文化,但其外形与精神象征又有别于传统的龙。李龙王的传说塑造了直率、仗义、勇敢、孝敬的山东人的形像。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与当地的民俗习惯密切结合。

鸡鸣岛的由来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相传很久以前,二郎神奉命给海龙王运送珍禽异兽,他挑着担儿,前面装着西域幼驴,后面装着北国雄鸡。为避凡界耳目,他便白天隐匿,夜间赶路。没想到因道路生疏,延缓了行程,在即将到达东海之际,晨曦己露,雄鸡长鸣,二郎神惊慌中折了扁担,无奈便匆匆隐去。幼驴落海,化作海驴岛,而被扔下的雄鸡落海,化作鸡鸣岛。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鸡鸣岛上只有一个自然村,全村姓孙。孙氏族人最早落户荣成是明朝洪武年间,祖先的家庙在荣成市埠柳镇的虎台村,鸡鸣岛的孙氏族人还沿用着虎台村孙氏族人制定的字辈作为自己名字中间的字。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据道光年间出版的《荣成县志》记载,鸡鸣岛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定居的村民了。官史上特别强调“岛上有田地。”可以推断,鸡鸣岛的孙姓族人定居海岛应该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

海螺女的传说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有一位单身汉,年纪三十多了,还没娶上媳妇,他勤恳能干,每天都辛勤劳作在田间。有一天,他下田时,无意中拾到一只大田螺,他高兴地带回家,养在自家的水缸里转眼已过去三年。有一天,单身汉从田地里干完活回家,发现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单身汉左看右瞧又不见有人,他连续几天干活回来都同样是满桌的好饭菜。几天后他偷偷躲在屋外看,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每天在帮他做饭炒菜。又一天的中午,姑娘正在专心做饭时,单身汉推门突然闯了进去,一把将姑娘抱住,并将她锁进房间。他灵光一闪,于是急忙打开水缸盖子,一看傻了眼,怎么那只田螺只剩下个空壳游荡在水中?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这水仙般的姑娘难道是这只田螺变成的?他把空螺壳藏到后花园里去。再到房间把姑娘给放出来问个清楚,谁知那姑娘从房间出来直往水缸里跑,当她看见螺壳没了时伤心地大哭了起来。她边哭边给单身汉说出了自己经过的实情,她说,她是个螺精,因前世单身汉救过她的命,今生又养了她三年,她是投身来报恩的。单身汉听后感动至极,于是,他就与这位姑娘结了婚。传说婚后她们还生下一对儿女。据说她们夫妻一直很恩爱如初,日子越过越好。

羲仲宾日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羲仲宾日处于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农耕生活是人们的主要方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人们发现农业耕作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于是,尧帝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别驻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地观测星象,测量温度,判定季节。羲仲选定在文登旸谷这座山上,通过白天测量太阳角度,晚上观察天空的星象,确定每年的播种和收割时间,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种植作物,并调查和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的发生规律,并拟定最早的历法,设礼仪祭祀太阳。从众多资料记载看出,羲仲精确测定出春分时间,为制订最早的历法提供了有力证据,奠定了二十四节气制订基础。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旸谷在文登区内,属于隅夷之地。是中原大地向东伸向海洋的极点。旸谷西靠昆嵛山,南北东三面近海,是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一年四季分明,素称之为“东表之地”、“日出之所”,有“日出旸谷天下明”之说。从文登界石镇的旸谷山周边“旸里店”、“旸里”、“旸里后”等古村名,《尚书·尧典》、《文登县志》等文献记载以及民间口授相传的“羲仲宾日”的传说,以及旸谷山考古发掘实物来看,旸谷山是“羲仲宾日”之地有着极大的可能性。2013年11月23日,中国考古专家在文登召开了“文登旸谷山考古发现论证会”,国内权威专家一致认为,旸谷山石棺墓群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遗存(距今5000—4400年),在时代上与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大致相吻合,文登旸谷山及其周边区域可以作为“羲仲宾日”地的重要探索地点。

郑玄讲学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按《后汉书》载,郑玄“客耕东莱”正是游学十几年回到家乡之后、党锢之祸发生之前的这段时间。郑玄“客耕东莱”的地点应为昌阳县长学山前,即今文登区米山镇长山。最早记载郑玄在长学山讲学的是长学山阳、元代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兼领东征汉军招讨使司事刁通墓前的碑文,称:“故老相传,长学山乃先儒郑司农讲学之所”。后多部史书中均有记载。明清时,国家提倡地方设立乡贤祠,文登乡贤祠“祀汉寓贤高密郑司农康成”,郑玄一直处于文登乡贤祠首位。郑玄能在长山讲学,说明长山能提供其讲学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相随郑玄而来的“千百人”亦学亦农,边学习边劳动,开勤工俭学风气之先。

羊亭的传说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羊亭,到底是“羊亭”还是“杨庭”,还是“阳庭”?关于羊亭的写法、说法,自晋朝以来,便是众说纷纭。

晋人伏琛所著的《三齐略记》记作“杨庭”,有的书上说,相传那时羊亭曾经是杨姓一家人的庭院,故称为“杨庭”。然而是哪个姓杨的家庭?又是怎样的一片庭院?由于年代过邈,如今无论书籍还是民间传说中,连一丝信息也没有流传下来。到明清之际,又有写“杨亭”的,又有写“羊亭”的,但始终没有定论。

威海原来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你知道几个?

上世纪三十年代英租时期,外国人拍摄的外国传教士在羊亭教会的留影上,又复了古,写了“杨庭”两个字。但是道光《文登县志》中,写的已经就是“羊亭集”了。光绪年《文登县志》中,在《辛汪都·四里》中更是明确的写着“羊亭”两个字:但是,同样的志书中,在《坊市》一节,又把“羊亭”写作了“杨亭”……

天地间有两种找,一是找道理和知识,二是找快乐和幸福。关于威海的历史典故,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同寻威海历史文化~

来源:文旅威海

标签: 关于马的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