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纵横百科 275 0

原创声明:我是史心可鉴的九之亮,九之亮只做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

文/九之亮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力求富国强兵,圣贤学者迎来了时代机遇,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显神通,经世致用的学说甚嚣尘上,仅存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也大多被圣贤学者历史化,黄帝、炎帝、帝俊、祝融、共工、后土、后稷、鲧、大禹等一系列的神话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褪去了神话外衣,而他们也成为了先秦百家学说的故事主角。大禹,这个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治水天神,后被先秦诸子塑造成了“一体偏枯”开启家天下的夏朝创造者。本文将在诸多先秦材料中抽丝剥茧,尝试还原大禹本来的神话面貌。

一、亦人亦神的大禹

谈到大禹,人们总是与“治水”“夏朝”“九鼎”关联起来,他是华夏文明步入国家化的符号人物。但大禹最初是以人王的角色出现的吗?其实并不是,大禹最早是以天神下凡的形象出现于文献中。

《商颂·长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大雅·生民之什》:“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西周中期时代的“遂公盨”也有“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的铭文。

以上是记载大禹传说最早的文献。世界洪水横流,天帝派大禹下凡治水,并开辟出了适合人类生存的大地。其实洪水创世神话普遍流行与世界,如希腊丢卡利翁、北欧巨人、印度摩奴救世等神话都与洪水有关,而故事的主角无一不是天神或天神子嗣,那么中国也不例外,大禹也是作为天神的角色来到世间拯救人类。

到了战国时期,大禹角色更加丰富多彩,但也被历史化改造的面目全非,有说“沉湎女色”的,有说“劳心劳力,一体偏枯”的,还有说“拘禁舜子商均,开启家天下”的等等,总之大禹的人王形象逐渐突显与世。但战国时代一些记载还是给我们留下了神话的蛛丝马迹。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大荒北经》:“禹湮洪水,杀相繇”

《商书》:“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宁者,以佐谋禹也”

《荀子》:“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楚帛书》:“……为禹为契。以司堵,襄晷天步……”

《国语》:“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等待。

从以上文献中,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有号令诸神的权力,且对手中不乏共工、相柳这种级别的大神。故在先秦时代神话传说中,大禹是下凡治水、拯救世界的天神。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大禹天神

二、颇具争议的“鲧腹生禹”

那天神大禹是怎么诞生的呢?解读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下大禹父亲鲧的生平来历。

《山海经.海内经》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帝王世本》“颛顼生鲧。鲧娶有辛氏,谓之女志,是生高密”

这是先秦文献中直接记载鲧的两条内容,虽相互矛盾,但共同表明鲧是黄帝的后代。

虽然鲧是中央天帝黄帝的后代,但结局挺惨,据先秦文献,原因有四:一是鲧窃炎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二是治水失败;三是鲧直谏,不满封赏;四是丧失德行,支持共工。记载摘要如下: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列子》:“鮌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

《吕氏春秋》:“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於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帝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於野以患帝。舜於是殛之於羽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

《国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鲧窃息壤

鲧被杀后,出现了两个结果,一是鲧复生,化为黄熊,入于羽渊。这复活的方式与颛顼相类似,颛顼以“鱼妇”复活;二是鲧死大禹生。

《左传》:“侨闻之,昔者鮌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河中的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

《山海经.中次三经》:“青要山,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天鹅。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

《山海经.海内经》:“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也是唯一直接记载,鲧生禹的文献。

那根据以上“鲧复生禹”能得出大禹是从鲧腹部出生的观点吗?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原因有二。一是“复”并没有“腹”的意思,再结合先秦文献,大禹接力鲧治水的事实,此处《海内经》中“鲧复生禹”的“复”,应该是“再一次、又”的意思,也就是说鲧死后,其子大禹正好出生了,而且大禹继承其父遗志,再一次投入了治水的事业;二是先秦其他文献并没有大禹从鲧腹部出生的记载,仅《天问》中有疑似的论述。曰:“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此处“愎”也并没有“腹”的意思,应该是“拒绝、改变”之意,翻译为“大禹不再使用鲧治水的方法,为什么会有如此改变呢?”综上大禹并不是从鲧腹部而生,大禹只是鲧众多子嗣中其中一个,只不过只有大禹继承了鲧的治水事业。

多说几句,以上的文献中,有提到尧、舜杀鲧的措辞,笔者并不认同,因为鲧是中央天帝黄帝的直系子嗣,本身应该也是天神,而且鲧都有能力窃取南方天帝炎帝的息壤,这种级别的人物能是人间帝王尧舜所能杀的吗?《山海经》也记载了尧、舜墓葬所在,故神话著作中尧舜也是人王的设定。且屈原《天问》曰:“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意思是说:鲧治水失败,但终归是尽心尽力,求取成功,帝因为这个原因杀掉他,实在不能理解。其实解释鲧被杀的原因,神话色彩浓厚的《山海经》已经给出了答案,那是因为鲧偷了炎帝息壤,才被炎帝派祝融所杀,并不是先秦文献中所谓的“治水失败”的原因。

三、踏遍四荒治水患,攻城掠地定乾坤

上文我们了解了大禹的出生情况,在其他先秦文献中,还有“居阳城”“生均国、夏启”“偏瘫”等记载外,其他的成长经历几乎在先秦文献中找不到任何只言片语,他的音容相貌如何?他成长中有何逸闻趣事?他的治水才能从何而来?这些我们一无所知,历史只留下了他的丰功伟绩。那我们就重点梳理下大禹的事迹吧。

根据先秦文献记载,鲧、大禹、共工、相柳、西王母等人物有共同的活动交集,大禹治水仍然是炎黄神话传说的延续,故笔者有必要介绍下神话背景。

山海世界中,洪水滔天,黄帝据山海统御山神、海神,炎帝守河川统领万河之神,异族百国在山与河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时刻遭受着洪水的吞噬。黄帝子嗣鲧不忍万物生灵遭难,窃取了炎帝的息壤,用于堵塞洪流,很不幸被炎帝之子祝融斩杀与羽山。此时帝俊生下了日月,山海世界中的诸神开始了混战。天之本体的帝俊化为刑天与黄帝争神,却被斩首,苍天缺颅,撕开了一个口子,天地陷入混乱。炎帝趁此契机,兴风作浪,与黄帝在阪泉之野展开了决战。女娲不忍心所造族群灭亡,从山海界复活,并炼化无限生长的息壤为五色石以补天阙。之后,黄帝大胜,统辖山海西域、北域、东域,炎帝退守南域,而处于北域的炎帝子嗣共工因不满颛顼为北帝,怒而反抗,大禹的故事便开始了……(以上的内容,笔者已经在《探秘山海经》中探究了,此处不再详细论述)

可以说大禹跨越了整个华夏大地,也勘察了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而这也是《山海经》为大禹所著的论证之一。且看大禹的治水足迹。

《吕氏春秋》曰:“禹东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南至交址、孙朴续樠之国,有丹粟、漆树、泉水的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其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太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强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忧其黔首,颜色黎黑,窍藏不通,步不相过,以求贤人,欲尽地利:至劳也。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

《墨子》曰:“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噱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为漏大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

我们就沿着此足迹,开启一个奇妙的旅程吧。

※西击共工国、北杀相柳、南攻云雨山

《列子》:“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大荒西经》:“禹攻共工国山”

《荀子》:“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大荒北经》:“共工之臣,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山。呕吐物变成沼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

《大荒南经》:“禹攻云雨山,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在先秦五帝说中,颛顼为北部天帝。处于西北的共工不满颛顼统治,挑起战争。根据《山海经》、《列子》等记载,同为黄帝子嗣的大禹奉命征讨共工,以某山为据点,攻破共工国,为纪念此功,此山命名为“禹攻共工国山”。共工不敌大禹,身化汹涌的河神,怒触附近的不周山,本想折毁天柱,倾覆北域,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整个山海大界东南倾,百川东入海了。此举不但折毁了炎帝万河之主的地位,而且也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水患治理问题。之后,共工被流放幽都。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解决完共工,大禹借此契机疏浚大河,却遇到共工臣九首相柳搞破坏,不但阻碍疏浚河流,还破坏生态环境(百兽莫处),大禹怒杀相柳,并造众帝祭台,镇压相柳本体。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大禹巡南域,云雨山山神不听号令,阻碍治水大业,且此山长有极大药用价值的神木栾树,大禹应群帝要求,攻打并占领了此山。

※拜西王母为师

《荀子》:“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

《山海经》:“西王母,居玉山,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

根据记载,大禹有可能拜西王母为师,学习杀伐之术,为征战四方做准备。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禹攻有扈氏

《庄子》曰:“昔者尧攻丛、枝、胥,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著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

《吕氏春秋》:“尧战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禹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三王以上,固皆用兵也。乱则用,治则止。治而攻之,不祥莫大焉;乱而弗讨,害民莫长焉。”

《禹誓》曰:“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有曰:'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左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尔马之政,若不共命。是以赏于祖,而僇于社。”赏于祖者何也?言分命之均也;于社者何也?言听狱之事也。故古圣王必以鬼神为赏贤而罚暴,是故赏必于祖,而僇必于社。此吾所以知夏书之鬼也。”

以上记载中,有扈氏已经历史化为了国家或者部落概念,从还原神话的角度,笔者认为有扈氏与防风氏一样,应该都属于山神,而且都是阻碍大禹治水或者布土定九州的山神,故禹杀之。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甘之战

※迷失终北国

《列子·汤问》曰:“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不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醉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终北国看似很和谐,其实恐怖无比,诸君且看文献描述。此国家四面环山,平坦空旷,仅中间有一个称为壶领的山,山顶的滋穴源源不断的流出神瀵水。这里没有风雨霜露,也无鸟、兽、虫、鱼、草、木之类,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国家的人不穿衣服、不耕种吃饭,男女杂居,且都百年而死。这些人只做一件事,喝完神瀵水,沐浴其中,然后唱歌睡觉。笔者认为这个国家就是阴间世界,所有人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饮用、沐浴神瀵水(类似孟婆汤),忘掉过去,洗去罪恶,等待百年后的转世。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剿灭三苗

《墨子》曰:“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禹既巳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

墨家学派坚持鬼神存在与世,故其神话故事对还原上古神话很有借鉴意义。此篇中,三苗起兵造反,上天给予了警示,黑夜出现太阳,天空下着红色的血雨,大地下陷崩裂,庙堂中盘旋飞龙,狗狂吠不止,夏天降冰雪,谷物绝产。高阳即是北帝颛顼(主流认识)派遣大禹征伐三苗,北神禺彊协助。禺彊一箭射中三苗首领,三苗大乱,大禹攻克三苗,天下乃静。三苗族群最后被流放于极西的三危之地。

本篇故事,三苗应该是当初共工国的遗民,为共工起兵反抗颛顼。或许因为大禹曾经有征伐共工的经历,故这次征伐三苗的任务又交给了大禹。

但有意思的是,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学派把大禹征三苗的事情,改成了舜以德服三苗的论述了。简单记载如下:

《吕氏春秋》曰:“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

《韩非子》曰:“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乃三年执干戚舞。”

《荀子》曰:“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

※大会群神,杀巨人族防风氏以儆效尤

《国语•鲁语》:“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

《韩非子》:“昔者舜使吏决鸿水,先令有功而舜杀之;禹朝诸候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以此观之,先令者杀,后令者斩,则古者先贵如令矣。”

此篇大体意思为,大禹在会稽山大会群神,部署治水措施,掌管封山和嵎山的山神防风氏为阻碍治水大业,故意拖延,没有按规定时间到达会稽山,大禹怒杀之,并肢解了其尸体(这点颇有先祖黄帝杀蚩尤的风格)。防风氏是巨人族,身形巨大,被肢解的一节骨骼都要用车才能装的下。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防风氏

※一见钟情,缘定涂山

《吕氏春秋》:“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爱美之心,神皆有之。大禹不仅有杀伐决断的气魄,也有儿女情长的感情,涂山一会,铸就了大禹的一段情史佳话,也为治水事业蒙上了一层温情之意,靡靡霏霏的南音由此而生。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可就是这个情爱佳话,却成了百家尤其是儒家诟病之处,在诸子眼中大禹就不应该有儿女情长。不仅如此,儒家还把涂山女的浪漫爱情改造成了大禹“过门不入”全身心投入治水事业的事迹了。请看以下文献记载。

《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吕氏春秋》:“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

《列子》:“鮌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

《孟子》:“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黄龙负舟

《吕氏春秋》:“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於龙焉?龙俯耳低尾而逝。”则禹达子死生之分、利害之经也。”

《孟子》:“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结合两篇文献记载,黄龙故事大体为:世界洪水泛滥,民无居所,都寄居于山洞或树上,且江河中龙蛇凭借水势时常侵害百姓,禹奉天命治水,疏浚江河注入大海,驱赶蛇龙流入深渊,之后水患及鸟兽之害消失,也正因如此龙蛇对大禹恨之入骨,一直找机会杀掉大禹。

有次禹到南方巡视,当他渡江的时候,一条黄龙把他乘的船驮了起来。船上的人大惊失色,不知所措。禹仰天说道:“我受命于天,担负治水重任,疏浚大江大河,尽力养育人民,无愧于天地。纵然治水过程中,龙蛇因我而放逐,那皆是命中注定的。我对龙有什么害怕的呢?”大禹又对黄龙曰:“既然是天命,那顺天者生,逆天者亡,知晓此理,方可性命无忧”。黄龙伏下耳朵垂下尾巴游开了。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应龙现世,开山疏道

《天问》:“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妭(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结合以上文献,应龙助黄帝杀掉蚩尤、夸父后,神力受损,而后蛰伏南方。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应龙又一次现身,助大禹降服各路龙蛇、山神,又指引大禹劈山开路,疏浚河道,在治水事业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铸九鼎,定天下

《左传》曰:“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先秦文献中,并没有明确九鼎为大禹所造,笔者也是结合《山海经》及相关文献,推断大禹布土定九州后,用九鼎划分九州。且看九鼎的描述。

“夏朝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把每一州的铜器打造为鼎,共有九鼎。然后把远方图物刻在鼎上。百姓凭借此鼎就可知道神鬼鸟兽,就会辨别螭魅魍魉,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至此,山海新世界构建完毕,颛顼“绝天地通”后,群神归天,人类开始踏入了新的文明…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四、大禹的是非功过

大禹是百家诸子重点塑造的人王形象,诸子舍弃了他的神话因素,并把百家学说的观点加之与身,本文虽讲神话,但为了更加丰富的展现大禹的形象,不妨通过诸圣贤的观点为我们指点迷津。

《国语》:“夏后氏禘祭黄帝,祖祭颛顼,郊祭尧,宗祭禹”

《吕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

《列子》:“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列子》:“鮌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禅,卑宫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忧苦者也”

《韩非子》:“禹名传天下子益,实令启自取之也。启任吏多年,势重尽在启也。后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韩非子》:“舜逼尧,禹逼舜,此二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吕氏春秋》:“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

《吕氏春秋》:“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

《吕氏春秋》:“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

《孟子》:“禹闻善言则拜。”

《庄子》:“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 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 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跋,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 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庄子》:“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根据以上文献记载,儒家多以“行仁义、平水土、定九州”赞扬他,道家多以“腓无跋、胫无毛、身偏枯”叹息他,法家则以“弑君争权”定位他,杂家也以“贪功、淫湎”评价他,但不管如何,华夏子民忘不了他治水救万民的功绩,可以说神话与历史共同见证了“大禹治水”的事迹,也共同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大禹,山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治水途中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以上便是大禹的生平事迹,如有疏漏,请诸君不吝指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各显神通的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