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孟子为“亚圣”?

纵横百科 173 0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中期儒学大 师,名轲,部人(今山东邹县)。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孟子30岁左右开始从事教学,44岁开始列国之 游。约在齐威王时到齐国,大约同时期到过魏,先后见过 魏惠王及魏襄王。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腾、薛、宋、 邹、梁等国。

  其时各国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唐虞三代之德”,各国君主因其“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能用。他与其门徒著书立说,将自己的言论编成《孟子》六篇。孟子的祖先曾是鲁国的大夫,后来家道衰落,迁居到 了邹国。孟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把他抚养成人的。

  孟子从20多岁时就开始讲学授徒,先后招收 过几百名弟子。在政治思想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 想,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孟子提倡用尧、舜等先王之道的“仁义”治理天下,极力反对各诸侯国之间使 用暴力兼并的“霸道”。他认为贤明的君主能够使老百姓 安居乐业,而这要从划分田界开始,实行井田制。

  孟子的政治主张来源于他的民本思想。他提出了民贵君轻之说,认为民心的向背可以决定国家、君主的安 危。尽管他呼吁统治者要解除民众的疾苦,但是,他从社 会分工出发,把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看做是天经 地义的。这是他的局限性。孟子一生到处宣扬“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善% 的性情,只要努力行善,人们都可以成为尧、舜。

  所以,孟子十分注重道德修养,认为要达到能“舍生而取义”的更 高境界,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修身养性。 孟子对促进民族进步具有杰出的贡献。他的“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后来进步的思想家影响很大,他提倡 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被具有民族气节的志士仁人发扬光大,成为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孟子的思想地位仅次于“至圣”的孔子,所以被世人称为“亚圣”。孔子和孟子思想一起被后世称为“孔孟之道”。

标签: 亚圣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