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纵横百科 186 0

2009年,正在建设中的韩国京釜高铁发生了一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故。韩国铁道施工集团发现施工现场300多个混凝土轨枕开裂,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从大邱到庆州这一百多公里之间有15万多个轨枕也开裂。

调查发现,问题全部出在连接铁轨与轨枕的一个小小的螺丝。混凝土轨枕原本由一家韩德合资公司生产,但这家公司并不生产螺丝,只能分包给一家专门生产螺丝的小公司。

而这家小公司对生产要求书产生了误解,将韩语“防水”一词误解成“放水”,因而使用了吸水材料,生产交付。现场监督方又疏于检验,最终导致了这次事故。开裂的轨枕,要全部替换,对韩国高铁造成不小的损失。

为何会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呢?这件事其实跟韩国不遗余力地废止汉字有关。因为韩文是表音字,一个读音往往对应多个词义。比如“실”对应的意思有“室”“线”“失”“实”,不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就很容易造成误解,这便是废止汉字的后遗症之一。

尽管废止汉字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后果,但韩国为何还是铁了心大力废止汉字呢?

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韩国人在贴春联

一、历史上朝鲜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字朝鲜历史上有自己的语言但未形成文字,而邻近的中国文化强大,且朝鲜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汉字得以传入朝鲜,成为朝鲜的通用文字。

汉字传入朝鲜的时间尚无定论,但据历史研究者考证,2到3世纪(中国处于汉朝)之间,朝鲜已经开始用汉字进行教育。到4世纪,高句丽已经使用汉字撰写国史,此后还模仿唐朝的科举制度取士。

虽然汉字在朝鲜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朝鲜语言中已经有一些固定词汇和习惯用语,无法用汉字准确地表达出来,使用中不算便利。

二是朝鲜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但书面用语中全部使用汉字,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不一致,也给文化较低的中下层人士造成困扰。

三是学习汉字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封建社会时期只有上层人士才有受教育的机会,中下层人士大多不懂汉文。政府推行的政策难以让底层百姓理解,底层百姓的诉求也难以通过书面语言向上表达。

于是,1446年(中国处于明朝)朝鲜的世宗大王下令派人到中国学习音韵后创制了28个容易学习的字母,并编制成《训民正音》一书。这些字母按不同顺序和结构排列后便可形成新的文字,这便是最初的“韩文”,也被称为“谚文”。

“谚文”跟我们今天用的汉语拼音类似,是表音字,而且创制时大部分词语相当于给汉字注音。世宗大王在《训民正音》的序言中说: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可以看出《训民正音》的目的是让底层百姓更加容易学习文字,同时也对汉字难以准确解释的朝鲜固有词语进行补充。

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世宗大王雕像

事实上《训民正音》遭到了朝鲜的一些贵族和士大夫批评和抵制,他们认为使用新文字无异于摒弃更加先进的中国文化,使自身成为夷狄之邦,甚至有可能遭到中国的责难。因而在漫长的封建时期,汉字一直都是朝鲜的官方文字,“谚文”则流传于底层社会或私下场合。

二、朝鲜半岛历史上三次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1、第一次废止汉字

近代中国国力衰落,对朝鲜的影响力也渐渐减弱,甲午战争惨败之后彻底退出朝鲜。朝鲜在甲午战争爆发4个月后便颁发《勅令》,要求以国文为本,开启了废除汉字的进程。原先朝鲜官方文件由纯汉字书写,此后渐渐改为汉韩混用。

但日本入侵朝鲜后,于1910年推动日韩合并,开始了对朝鲜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起初对韩国文化管制相对较松,允许学校教授韩文。但随着日本统治稳固后便开始实施高压政策,禁止教授和使用韩文,要求使用日文。

日本限制韩文却产生了一个附带效果——使汉字在底层百姓中间广泛传播。因为日语当中也有大量汉字,在其推行强制性日语教育时,将这些汉字传授给了朝鲜底层百姓。因此,朝鲜半岛第一次废止汉字便以失败告终。

不过日语中的汉字与现在中文略有不同,包含了大量日本人自创的词语,最为典型的便是“株式会社”(含义为股份制公司)。在日本战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字仍然是朝鲜社会的主要文字之一。

当时的朝鲜,大街小巷的招牌上都可以看到大量汉字。有许多志愿军战士回忆,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进入朝鲜与当地百姓言语不通,但用树枝在地上写汉字却能进行简单的沟通。

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日治时代普通居民门口仍贴有汉字

2、第二次废止汉字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迅速接管了朝鲜南部。为加强统治,自然选择一些亲美人士担任代理人。此时亲美知识分子大肆鼓吹“表音文字优越论”“汉字落后论”,并在美国支持下提出“韩文专用”。

其大致内容是在学校教育中只用韩文,不用汉字。公文提及的地名、人名必须使用韩文。1948年8月15日,韩国正式成立,沿用了此前的政策,推出《韩文专用法案》。然而,汉字对朝鲜社会的影响毕竟太深,韩国政府如此草率地颁布法案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要将汉字用新的韩文表达出来,许多人并不认识。据韩国学者统计,这类人士高达45%。换而言之,废止汉字的政策直接使韩国产生了45%的半文盲。因此,韩国政府不得不对约350万人进行扫盲教育。

其次,《韩文专用法案》表述太过模糊,人们难以界定什么场合该用或禁用汉字,只能按各自理解的执行。事实上,韩国社会仍然是韩汉并用,韩文专用只在小学和初中教育里实现了。

最后,小学、初中里不教汉字,但社会上却大量使用汉字,那就意味着韩国会培养出一批新的半文盲。

所以,在1949年11月韩国议会就通过了一项新的议案,规定“要在国民学校教育教授简单的汉字”。此后汉字教育又在韩国逐渐恢复,只是所教授的字不多。尽管韩国1948年才正式成立,但由于此前已经经历过一次废止汉字,这一次其实是韩国历史上第二次废止汉字,结果也以失败告终。

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韩国成立时仍使用汉字横幅

3、第三次废止汉字

韩国第三次大力废止汉字是在朴正熙时代。朴正熙于1961年通过政变上台,统治韩国长达18年。他上台的次年便试图禁止韩国出版物禁用汉字,但这一主张遭到大量学者的反对。由于统治尚不稳固,朴正熙只能妥协。

朴正熙在任期间,领导韩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但其独裁统治也日渐遭到知识分子的反对。在第七届韩国总统选举中,朴正旭遇到了金大中强有力的挑战。为了赢得选举,他将韩文贴上爱国标签,并决定在1970年全面实行“韩文专用”。

朴正熙还专门下达了7项指示,主要内容是:行政机关和公文一律不准使用汉字,全面废除各级教科书中的汉字,将韩国古典文献中的汉字翻译成韩文。

最终,朴正熙以微弱优势赢得选战。尽管民间仍然有抵制朴正熙政策的声音,但在强权政治下显得力不从心。韩文专用已是大势所趋,这是汉字在韩国的至暗时刻。

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时韩国经济急剧下滑,而他们有超过40%的商品出口中国。不懂汉字,如何了解中国用户的心理?所以三星曾推出过一项政策,招录的新员工必须通过汉字三级考试。次年,金大中一上台便发表了“汉字复活宣言”,鼓励学生多学习汉字,新闻报道尽量“韩汉并用”。

进入21世纪,随着韩国经济地位上升,国民也更加自信,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汉字。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崛起,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日渐扩大。伴随着中韩贸易增长,汉字重新被韩国人重视,社会上不断出现“韩汉并用”的呼声。

2005年,韩国废除了《韩文专用法案》,允许公共文书中出现汉字,汉语被列为高考选考科目。2009年,汉字课被列为小学体验课和初中选修课。从2019年起,韩国小学五、六年级的教材上还标注了汉字及其读音和释义。

近年来,韩国媒体宣称汉字是韩国发明,要将汉字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在中韩两国网络产生了极大的争议。这虽然是一出闹剧,但从中可以看出,汉字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韩国第三次废止汉字仍然以失败告终。

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朴正熙时代的韩国街头已无汉字

三、韩国废止汉字的原因及其影响结合以上历史,不难看出,韩国废止汉字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1、民族意识觉醒。历史上朝鲜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没能形成自己的文字。近代日本对朝鲜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这引起许多朝鲜志士的抵抗,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一些朝鲜人士认为独立的民族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领土,所以废止汉字也就势在必行了。尤其是日本殖民统治期间给朝鲜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几乎被所有韩国人当成耻辱。为了洗刷耻辱,自然也要消除日本人带来的一切影响,包括汉字。

2、汉字相对于韩文学习成本较高。易学易记这是表音字的优点,就像汉语拼音,只要记住少量的字母便能准确读出字音。汉字则不同,常用的汉字就有四千多个,需要记住每个字的写法和含义,需要长时间学习。

韩国建国初期其实非常贫穷,南北分治后又经历了战争,50年代初韩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沿。这样的条件,普通国民当然没有条件长时间学习。他们只能选择一种简单易学的语言,以快速提升国民文化水平。

3、被当成政治工具。美国占领期间,为了便于控制南朝鲜,支持亲西方的知识分子废止汉字。朴正熙统治期间,更将韩文专用贴上爱国标签,利用民粹心理打击政敌。从舆论上不断宣传,政策上积极推动,久而久之使韩国民众渐渐放弃了汉字。

其实上朴正熙本人非常热爱儒家文化,他自己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的女儿朴槿惠也饱读儒家经典,同样拥有一手好书法。他之所以要废除汉字,并不是因为汉字落后,而是将其当成政治工具。

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朴正熙

由于朴正熙统治期间强行废止汉字,造成了韩国文化断层,现代韩国年轻人大多已经看不懂汉文。“韩国汉字能力检定会”曾做过一项鉴定考试,出题范围在1000个汉字之内,百分制。考试的结果是本科毕业生平均成绩仅为29.5分,大专毕业生平均成绩仅为16.6分。这些人当中竟有6.6%的人无法写出自己的汉名,无法写出父母汉名的达54.3%。接近文盲水平。

韩国的历史和古籍都以文言文书写,韩国年轻人看不懂汉字就更加读不懂文言文。韩国必须把古籍翻译成韩文,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算用中国白话文翻译文言文也难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其含义,更别说韩文这种表音文字,一字之别就可能差之千里。而且翻译者往往带有自身情感,韩国历史被少数翻译者掌控,也渐渐沦为政治工具。

有韩国人曾做过比喻,汉文好比骨骼,韩文就像肌肉。如今废止汉字,就像人没有骨骼。韩文作为表音字有一个天生的缺陷,一个读音对应多个词,如果不结合上下文分析很难弄懂字的含义,所以也就容易出现开头那样的事故。

由于词音的重复,如今韩国人办身份证时不得不在背后标注一个中文名,否则他们就会出现大量的重名。韩国议会中就出现过这种尴尬,两位议员同名,经商议后,后进议会的议员座位名牌以中文标注,才能区别。更悲哀的是,现在韩国人虽然有中文名,但也只是将中文当成一个读音称呼,无法理解其含义。很多人取中文名,是先取好韩文名,再去字典中找同音汉字。

韩国强行废止汉字,使45%国民成半文盲,如今却称汉字是韩国发明

韩国人的身份证

尾声:韩国废止汉字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产物,但也曾被民粹主义利用,不加辩证地全盘否定,造成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事实证明,汉字和中华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韩国人难以全面消除。在尝到了全面废止汉字的苦果后,韩国人开始对政策进行调整。

在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对于外来事物,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利用,而不是盲目排外。这样才更加有助于我们自身进步。

标签: 文字是谁发明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