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谁

纵横百科 195 0

《金瓶梅》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笑笑生孤愤写《金瓶》

然而,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从这部奇书横空出世,震惊文坛之时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尚未破译的谜。之所以较难破译,是这部小说设下了一道难题,即它有大量的性描写,而作者又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姓名。现知最早论及《金瓶梅》作者的是屠本畯,他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时写道:“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山林经济籍》)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中道则说:“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儒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荡风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游居柿录》卷九)到了万历四十四年(1616)谢肇淛又说:“相传永陵(嘉靖)中,有金吾戚里,凭怙奢汰,淫纵无度,而其门客病之,采摭日逐行事,汇以成编,而托之西门庆也。”(《小草斋文集》卷廿四《金瓶梅跋》)但是他们都没有确切地说出小说作者的真实姓名,而且所用大多均为“相传”。《金瓶梅词话》刊刻面世后,论及它的作者的有两家影响最大:一是沈德符,他在万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619—1620)时说:“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万历野获编》卷廿五》);二是晚出的欣欣子《新刻金瓶梅词话序》:“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于是,从明末清初始,人们都以此两点为据,去探寻《金瓶梅》的作者之谜,提出了众多作者名单,如王世贞、徐渭、卢楠、薛应旂 、李卓吾、赵南星、李渔等。其中王世贞说最为盛行,直至20世纪30年代吴晗先生著文详论其不可靠,王世贞一说才发生了动摇。然而,有趣的是,最近(2008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科教台在《探索·发现》专题节目中推出了“谁是兰陵笑笑生?”讲述《金瓶梅》与王世贞的关系。论据之一仍是从李时珍请王世贞为其《本草纲目》书稿写序,而王世贞十年后才写就。关键是《本草纲目》中的“三七”是李时珍首次刊于自己的书稿中。人们现在看到的《金瓶梅》竟然提及“三七”这一味当时并不为人所熟知的云南生产的中药。于是,这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遐想的空间。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近年又有不少研究者,在验证前人诸说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说,如李开先说、贾三近说、屠龙说、汤显祖说、冯梦龙说等等,形成了旧说犹存、新说迭起的热烈局面。迄今,提出《金瓶梅》作者的主名者已达五十三位之多。

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想对《金瓶梅》作者的真实姓名作出确切的判断还为时过早。倒是《金瓶梅》本身大致向我们证明了它的作者的身份、阅历和学养。比如说,《金瓶梅》写了大量的人物,其中塑造得最出色的主要是市井人物,商人、伙计、荡妇、帮闲诸色人等,有许多都达到了传神的境界。而上层人物,如宰相、太尉、巡按、状元等大都写得比较单薄和平板,至于描写生活场面和事件,也是贩卖经营、妻妾斗气、帮闲凑趣等场景写得活灵活现,而对朝见皇帝、谒见宰相等礼仪显得生疏。因此,仅就人们的直观感觉来看,写作《金瓶梅》的人,固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却不可能是身居高位的大官僚。如果再从全书中穿插的各种时令小曲、杂剧、传奇、宝卷及话本等材料看,作者对此十分熟稔,然而作品中作者自己写的诗词大多不合规范。因此他不大可能是正统诗文功底深厚的“大名士”。仅就小说本身加以观照,他很可能是一位沉沦的士子,或以帮闲谋生的下层文人,也说不定竟是一位“书会才人”。

和这些说法很不同的是,有的研究者认为,《金瓶梅》是纯粹的文人小说,它不同于瓦舍勾栏的说书人,在大庭广众中讲述着一个古老的带传奇色彩的梦,而是由书斋窥视市井,窥视着说书人离之不算远,却难免有几分隔膜的人情世界,它的心态因而不是神往的,而是谐谑的或讽喻的;不是遵从公众的日常道德的,而是隐秘的和带点玄学味的。由这种特殊心态带来的新的叙事情调、角度,才推进了中国章回小说成规的转型。注3

时至今日,关于究竟谁是《金瓶梅》的作者的争论仍然在继续,谁也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证实这位“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

在《金瓶梅》的作者破译过程中,在众说纷纭中,我的看法始终如一。在没有确凿的资料和证据面前,我宁肯把“兰陵笑笑生”这个明显的作者笔名就认作是一个永远的天才的象征,他无须还原某一个实在的某某人。事实上,中国通俗小说的作者之谜不仅仅是一部《金瓶梅》,甚至连妇孺皆知的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现在也遭到了质疑,论文、专著一大摞,但我至今存疑。原因只有一个,中国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一直被认为邪宗,是小道,是街谈巷议,因此无论是作者个人有意地化名,或历朝历代的读者善意地把一部小说安在一位文化名人的名下,我想都是事实。所以与其捕风捉影,进行徒劳的考证,不如索性把中国的通俗小说家们的署名只当作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影响理解文本内容、意义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给予更宽容的处置。

下面附带介绍一下《金瓶梅》的版本:

《金瓶梅》的版本也较复杂。在这部小说刊本问世之前,社会上已有各种抄本在不同地区流传。据文献记载,当时拥有抄本的有徐阶、王世贞、刘承禧、王肯堂、王稚登、董其昌、袁宏道、袁中道、丘志充、谢肇淛 、沈德符、文在兹等人。这些抄本都未能传世。《金瓶梅》初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但初刻本不传。现存世最早的刊本《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系初刻之翻印本。其正文前顺序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廿公《跋》和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东吴弄珠客序署“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此后,约刻于崇祯年间(1628—1644)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一百回,有图一百零一幅,首东吴弄珠客序。此本据《金瓶梅》初刻本从回目到内容作了大量删削、增饰和修改工作。如删去了原书约三分之二的词曲韵文,砍去一些枝蔓,对原书明显的破绽之处作了修补,加工了一些文字。另外,结构上也作了调整,如《新刻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是“景阳冈武松打虎”,此本改为“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此本传世有数种,首都图书馆藏有初刻本。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本有题词半页,署“回道人题”。明末清初戏曲小说家李渔所著小说《十二楼》刻本有“回道人评”,《合锦回文传》传奇又有回道人题赞,故回道人或可能与李渔有关。有论者认为李渔即回道人,也就是本书的写定者和作评者。另外还有一部清初通行本,即《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一百回,也就是彭城张竹坡评本,本书初刻于康熙乙亥年(1695),首有序,署“康熙岁次乙亥清明中浣秦中觉天者谢颐题于皋鹤堂”。正文前有《竹坡闲话》《金瓶梅寓意说》《苦孝说》《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冷热金针》等总评文字。正文内有眉批、旁批、行内夹批,每回前又有回评,均出自张竹坡之手。清乾隆以后出现了各种低劣的《金瓶梅》印本,且大多标榜“古本”“真本”,然而均系据“第一奇书”大删大改之本,完全失去《金瓶梅》原貌,可称为伪本。

那么今天的读者应当看哪一种版本显得更为可靠呢?提出这个问题确实由于目前图书市场经常有鱼目混珠的现象。有些书商针对一些读者的猎奇心,采取多种营销手法,特别是用五花八门的包装来迷惑想真正阅读《金瓶梅》的读者,结果确有不少读者买了一些不伦不类的版本,在吃亏上当的同时主要是没有真正看到这部旷世奇书的真实面目。

为此我想借此机会介绍几种经过研究者严肃整理标点的本子,供读者和听众参考:

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戴鸿森校点《金瓶梅词话》。

2.齐鲁书社1987年版王汝梅、李昭恂、李凤树校点,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3.岳麓书社1995年版白维国、卜键校注《金瓶梅词话校注》。

4.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文库”2000年版陶慕宁校注《金瓶梅词话》。

为了更好地了解《金瓶梅》中的词语,可参考以下工具书:

1.王利器主编《金瓶梅词典》。

2.黄霖主编《金瓶梅大词典》。

3.白维国《金瓶梅词典》。

4.傅憎享《金瓶梅隐语揭秘》。

本文摘抄自宁宗一《金瓶梅十二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