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到底存不存在?学者:子虚乌有

纵横百科 137 0

1923年,著名学者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提到: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样子,所以就算他是开天辟地的人,流传到后来,就成了真的人王了。这就是“大禹不是人,而是条虫”的著名论调,鲁迅也持这一观点。

除了这种观点之外,还有很多中外学者认为大禹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历史人物,尤其是西方学者,更是几乎全盘否定大禹和夏朝的存在,那么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上古伟人,大禹到底存不存在,大禹的记载是信史还是纯属杜撰?考古不断出土的大禹遗址,或揭开了历史真相!

大禹到底存不存在?学者:子虚乌有

大禹治水大禹最著名的两件事,就是治水和建夏,其中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最广,那么大禹到底有没有治水呢?

北宋宋徽宗时,山东挖出一件春秋青铜器“叔夷钟”,主人是春秋宋国人,而宋国人又是殷商后裔。殷人在甲骨文中没有提到夏朝和大禹,但后裔却明确记载了夏朝和大禹,其中有云“隙成唐,又严在帝所,溥受天命,删伐夏司,败厥灵师,以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

2002年,考古专家发现“遂公盨”,这是公元前十世纪中叶的西周青铜器,上面铭刻着大禹治水过程和功绩,是大禹治水的最早记载。

但这两件青铜器不是大禹遗迹,只是后人的铭刻罢了,很难作为“100%的证据”,大禹有没有治过水依然成谜。不过,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李伯谦,曾经请环境、地理学等学者研究,发现史书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在4000年前后确实有一场比较大范围的洪水泛滥,现在还留下了一些遗迹。

4000年前后的一场洪水泛滥,加上青铜器上的大禹治水铭文,能否证明大禹的存在呢?

大禹到底存不存在?学者:子虚乌有

建都阳城根据史书记载,舜帝晚年时传位给禹,而禹觉得舜应该传位于子,他不应该继承这个位子,所以大禹为了躲这个事,就跑到一个叫“阳城”的小城去隐居了。但,老百姓还是拥戴大禹,最终大禹就在阳城建立了都城。那么,“禹都阳城”到底在哪呢?

在河南登封市,考古专家发现了强烈河南龙山文化特征的王城岗遗址:是一座城套城,里面是小城,100米长、100米宽、有两道墙,大约建于距今4100多年前;外面是一座大城,建于距今4000年前后。值得注意的是,在离王城岗遗址东北方向大约十五华里的地方,发现了战国时期韩国的阳城(出土陶器刻文称“阳城”)。王城岗遗址,无论在时间还是在地理等方面,都高度吻合“禹都阳城”的史书记载。

著名学者安金槐认为,王城岗遗址就是禹都阳城,就是夏朝最早的都城所在地。如今,在山西和河南,还有一些地方叫“阳城”,也可以看到悠久历史的传承。

大禹到底存不存在?学者:子虚乌有

禹会诸侯所谓禹会诸侯,也称涂山之会,大禹治水之后,声望直冲云霄,但想要掌握最高权力,大禹还需要立功。根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之后,发动禹征三苗,随后建都阳城,最后禹会诸侯,通过召开诸侯大会,统一思想和分配权力,这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如同黄帝釜山合符之后确立统治权一样,《左传·哀公七年》中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

2006年,考古专家对安徽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遗址(又称禹墟,见上图)进行挖掘,最终结果令人震惊:一,发现2000多平的大型祭祀台基,是一处经过人工实施的具有专一性功能的大型盟会场所,符合禹会诸侯的要求;二,长达50米并一字排开的35个柱坑,学者认为是与会诸侯插旗杆的坑洞;三,禹会遗址上文化层年代在4140年上下。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座遗址就在“禹会村”,村名古来有之,而在村庄附近,还真有一座涂山。显然,禹会村挖出史书上的“禹会诸侯遗址”,应该不是一个偶然。

大禹到底存不存在?学者:子虚乌有

禹征三苗上文谈到,大禹治水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禹征三苗”。大禹为何要征讨三苗呢?根据史书记载,三苗经常和中原地区对抗,尧舜都征讨过三苗,所以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大禹必然也要征讨三苗,以彰显武功,就如唐朝延续隋朝国策,继续征讨高句丽一样,最终大禹彻底解决了三苗问题。

《战国策·魏策》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因此三苗基本上分布在长江中游这一块。

在长江中游4000多年的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二个奇怪现象:一,如石家河文化遗址中,4000多年时突然出现了河南龙山文化的因素;二,在大禹时代及其之后,长江中游的很多遗址突然出现衰落,又被龙山文化取代。对此,学者分析指出,“三苗”遭到龙山文化的大规模武力入侵,所以才会出现这一现象,于是不少“三苗”人只能继续南迁逃命。

总而言之,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文献记载的征三苗,是确有其事,只是很难判断三苗终结者是不是大禹,或有没有大禹参与。但结合史书记载和一系列考古发现,禹征三苗应该就是一段真实历史。

大禹到底存不存在?学者:子虚乌有

如今,对于确认大禹和夏朝是否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少夏商时期的相关文字记载。但考古发现高度印证史书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禹的存在。当然,从严谨的逻辑推理角度来看,我们熟知的大禹功绩,到底是不是“大禹”这个人所为(可能不是大禹而是其他人),的确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文字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学者对自己祖先总是充满挑剔的眼光,要用造飞船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推导出来才罢休,但西方学者对待他们祖先可不这样,比如《荷马史诗》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据说距今有3000多年,这本书最大的漏洞在于“有700多万个单词”,且还奇迹般的流传了下来,这明显不可能,但西方学者却严肃的将其作为史料来研究。

标签: 大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