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纵横百科 149 0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生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一些影视剧、文学作品里,这一桥段被反复演绎或者提及。在观看或者阅读时,可能很多人是被故事里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所吸引的:从荆轲与秦王缓缓打开图卷,到卷中地图露出来,再到荆轲拿着短剑追赶秦王,然后边上的一个人用东西扔向荆轲干扰了他的动作,最后秦王抽身才得以挥剑将荆轲斩杀。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但是在这些场景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那个卷着短剑的画轴,更不会有人去了解它上面画着的是什么东西。好像当那把短剑露出的一瞬间,这个画轴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被大家遗漏在了视线之外,目光都吸引在了现场后续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动作上,至于那个卷轴被扔到何方却没有任何人去关心。

但是如果有人从头再过一遍“电影”的话,会发现这些场景的起点、或者说是中心却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卷轴。没有它,荆轲无法把短剑带到殿上;没有它,秦王不会失去警惕,而放任一个敌国勇士来到身边。当荆轲捧着盛放樊於期人头的木匣,和捧着绘有督亢地图木匣的秦舞阳来到大殿的时候,秦王没管为何脸色变白的秦舞阳,也没看樊於期的人头,第一件事就是: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让荆轲起身,接过秦舞阳所持之图上前,随后才发生了大家都知道了的那一幕。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这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让秦王如此上心?当然,那个时候秦王已经通过荆轲买通的宠臣中庶子蒙嘉知道了这是“督亢(音:gang)”地图,那么这个督亢究竟是哪?它为何能够让秦王这么重视?

督亢的具体位置清朝《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中,直隶省保定府的记载里有若干“督亢“的线索,分别列出如下:

定兴县:

1、定兴八景之一:督亢春晴。

2、督亢陂,在范阳城。又名盐台陂。

容城县:

1、督亢沟

2、督亢陂,《刘向别录》曰:督亢,燕膏腴之地。《风俗通》曰:亢,莽也。淫淫漭漭,无涯际也。橘山人曰:居燕之中,故命督。在范阳东南、新城西南,即容城北界地也。

新城县:

1、县城,在白沟河北三十里,督亢亭南,……

2、《快圃志略》曰:新城古督亢也。

3、督亢亭,在县一里,燕太子丹绘督亢地图,使荆轲饵秦。后人即其地为亭。今遗址高二三丈,突出物表,紫泉芹河二水间烟碧数顷,犹宜晚眺。

以上这些描述,不仅给出了督亢具体位置,而且还说明了这里为何以“督亢”命名:

居燕之中,故命督。亢,莽也。淫淫漭漭,无涯际也。

督为中央、统帅之意。亢为广大。由字面意思就可以得出这里是中央比较高一些的面积广大平坦的区域。并且督还有“重要”的意思,它的重要程度可以左右到燕国的命运。

另外,通过上述地名,结合清朝的保定府地图,可以得出“督亢”的大概范围。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清朝时的保定府

先看一下古代与今天的地名对照。

定兴、容城县县城位置与今天一样,新城县城则是今天高碑店市的新城镇。

范阳城即今天定兴县固城镇。

既然三个县里都有督亢的名字,别管是陂、亭、沟,那么说明督亢的范围跨越或者是覆盖这三个县。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战国时期的督亢

督亢亭,在白沟河以北三十里的新城县城北。燕太子丹为何要在这里送给荆轲地图?很好理解,那时秦国军队已经陈兵在了燕国边境线,离燕国重要的督亢地区已经极为接近。太子丹这样的大人物离边境近了怕有危险,离得太远又不便指挥军队或者与秦国人接触进行对话。所以在离边境还有一段距离的“督亢”腹地最为理想。

督亢陂,范阳东南、新城西南、容城北界;陂是水塘的意思,古代的水利灌溉工程用的比较多,相当于今天的水库。

另外在清朝阎尔梅的《燕赵杂吟》:“上古膏腴环督亢,中山意气感壶餐。”,以及清朝沈元沧 《涿州》诗:“风云气概楼桑里 ,土壤膏腴督亢图。”均可以得知,督亢是一块土地肥沃的“膏腴“之地,再加上有人工修建的督亢陂,看来督亢就是燕国的”粮仓“了。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从拥有这样一个面积已经较为广大的督亢“水库”,还可以分析出需要水库供给水源的“督亢“面积就更大了。如果以燕太子丹交给荆轲地图之地后世所建”督亢亭“为中心,再对照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大师谭其骧先生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燕国地图“督亢”区域,画个椭圆形的区域,大约就是还算准确的“督亢”覆盖范围了吧?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督亢地区示意图(小编不会作图,凑和着看吧)

“督亢“地图对于秦王来说意味着什么其实很简单,对于已经兵临燕国边境的秦军来说,将会补上情报“短板”,并且在督亢也有可能获得粮食补给,有利于迅速发起对燕国的攻势,从而缩短其“灭六国”之战的时间。或许有人感觉秦国既然已经开始了对外发动战争的脚步,那么它对各国情报还了解的少吗?还需要等待某个情报才能发动对某国的战争吗?

其实秦国的情报能力可能真的不强

就以荆轲刺秦王一事为例:

今天咱们在某个影视剧里如果看刺客有所行动时,一定要做到保密保密再保密,免得被刺杀对象知道后增加防卫力量,使刺杀难度系数成几何倍数增长。可是荆轲刺秦王从燕国临行之前,不仅“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并且还有好友高渐离击筑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甚至唱到伤心处还有一位夏扶拔剑自杀来为之壮行。然后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秦国上下竟然不知道。或许这有燕国的保密措施搞得好的因素,但也同时能够暴露出秦国情报系统的缺乏或者无能。如果秦国人情报系统有效的话,燕太子丹是必定被高度关注之人,燕国君臣在易水河边搞的如此大的动作在第一时间就会被发现,快马加鞭将情报赶在坐牛车的荆轲之前送到秦国,后来的一幕将不会发生。

不仅秦国自己情报系统不行,燕国也是善于隐藏自己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方的国家,其核心地带都城“蓟”离中原地带的诸国十分遥远,这在与其他各国进行人员和物资交流是个劣势,但是对于保守秘密则是优势。可能燕国君臣也察觉到了自身的这个优势,时刻注意加强信息封锁。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后世的郦道元在撰写《水经注》时,曾考察远离其都城“蓟”的易水边上建立“下都”武阳,他对武阳的功能是这样定位的:

“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如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连下都,馆之南垂”

燕昭王修下都武阳,是想礼待宾客,一大批有名的人才都来到这里,但燕国在想利用这些人才的同时,还怕他们窥探到燕国国内的虚实,所在才在这里建下都,安置宾客。

没有地图,秦军在攻打燕国时可能也确实需要认真对待一下

当然这里说“认真对待”是说在自然环境、粮食补给以及交通条件方面,可能会给秦军的进攻造成麻烦,或者带来损失。至于燕国军队因素也就可以呵呵了。

1、路途遥远,燕国粮食产能不足,秦军获得补给不便。除了督亢地区,燕国其他地方并不盛产粮食,100多年写成的《史记》中是这么形容燕国的:“有鱼盐枣栗之饶“。只有水产和山货,粮食提都没提。至于督亢是不是粮食主产区,究竟有没有粮食,在没有地图之前,秦国可能只是听说过,不知道具体情况,由此才体现出督亢地图的珍贵。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2、从燕境到国都“蓟“多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形复杂不利行军。如果去燕国都蓟,过了燕境首先经过的就是”督亢“地区,这里有大”水库“督亢陂,再往前还有易水、涞水、拒马河、白沟河、永定河、潮白河等东西流向的河流。甚至离督亢不远处就是今天的黄河,当时在天津一带入海。河湖密布、地形复杂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没有地图也就无法在陌生地域内顺利行军,甚至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荆轲刺秦王时以督亢地图为饵,督亢是哪?为何秦王对它如此关注?

对于秦军来说,攻打下燕国可能是迟早的事情,他们所面临的这些困难也不叫个事,但于如果得到督亢地图,可以节约时间、得到粮食以及避免大量人员伤亡,这也是秦国上下喜闻乐见的。

虽然荆轲刺秦王之策失败了,但是他带过去的督亢地图却最终给秦军帮了大忙,还成功激怒了秦王,使秦军灭燕国的时间大大缩短,第二年(前226年)就攻下燕都蓟。这对于燕国来说既是个讽刺,更是个悲哀。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标签: 中国历史时空示意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