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十独吟》中的人物与故事 上

纵横百科 98 0

圈外说红楼 孔森

#红楼梦#

林黛玉《十独吟》中的人物与故事 上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在林黛玉所写《五美吟》之后,有一蒙双行夹批:“《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在王晓丰先生整理出版的一个《吴氏石头记》版本第八十二回中是这样写的:

贾政同王夫人说起宝玉婚事,王夫人道:“如今宝玉这孩子也大了,又不静心读书,也得有个管住他的才好,宝玉答应要安心读书,丫环亦俱已放出,宝玉虽听黛玉这孩子的,只是黛玉这孩子不引他入正道,还得劝着点,既是家里上上下下都认定他俩是一对儿,老太太又疼他两个,不如过了这个月就把喜亊办了罢?”

不料,贾政却说他看中了妙玉,二人商量结果,达成共识,决定妙玉为正,黛玉为副,分头去做工作。于是,王夫人亲自到潇湘馆找黛玉,劝她以后不可再顺着宝玉只是玩笑胡闹,要劝导他安心读书,

说:“还是宝姑娘懂事,可我思量多时,宝姑娘虽好,可她家里有个哥哥不成器,宝玉和这样人待久了,不坏也学坏了,还是躲着好;再者,宝玉与你最知心亲厚,那一年为紫鹃一句顽话他就急的痴呆了,若牵制你们二人,恐会生出祸事,故来劝姑娘日后也劝着宝玉点,别纵着他才好。"

黛玉听了,“似有一股热流灌入胸腑一般,不觉痴了”。王夫人又道:“姑娘也知道宝玉是我的命根子,他若不好了,我也没什么意思了。若宝玉一生事业付之东流,岂不全完了?我把宝玉交给你了,从此你可不宜再陪着他顽闹了。"

黛玉满心高兴,立马去见宝玉,告知王夫人意思,让宝玉假意应允,就装着读《五经》《四书》,准备应试,宝玉自然高兴得在床上打滚翻跟斗。

两人压在心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黛玉回到潇湘馆,忽见西风骤起,黑云东移,丫环春纤正往屋里收衣服,便唤紫鹃雪雁关好窗户,说要下雨了。

本来满心的喜悦,却一瞬间反变成了无限的疑惑忧虑,她不敢相信那个巨大的幸福正在前面等着自已,在这末世离乱之秋,不可控的命运,正象这眼前的一场风雨,会说来就来!近来的几次不祥异兆、预感一下子涌上心头,顿时心烦意乱,忧疑重重。又因随意翻了几页熟悉的离情别恨的古今诗词,一个个乱世佳人的悲剧故事似在眼前。不禁百感交集,诗情勃发,遂展纸磨墨,放情挥洒,一顿饭功夫,方才收笔。一共写就十首,故在首页题曰《十独吟》:

其一 朱淑真

诗魂恨断镜妆残,良人意薄醉谁管。

孤雁声嘹寒侵被,春衫有泪登眉山。

其二 薛涛

寂寞古华世事换,佳人郁怀自绝怜。

懊恨此身非我有,怕临荒台泪难干。

其三 柳如是

朝岁何人缀钗头,柳花如梦烟月愁。

去便随他人心误,风骨嶒峻投缳求。

其四 冯小青

欲寻前迹空惆怅,绿荫门掩望西窗。

急风吹散鸳衾梦,病翼易痊难疗伤。

其五 李清照

展眼春尽剩余年,浪迹萦帘夜梦寒。

怅忆君言慰奴身,银月盈亏离恨连。

其六 李香君

镜盟钗誓全为君,疑误同心今偷悔。

凛然溅血嗔权贵,千古哀节香扇坠。

其七 董小宛

绣幄情断负春盟,锦屏人妒怨晓风。

西楼倚肩追前事,乱愁如织扑帘栊。

其八 顾横波

庄妍靓推是非盍,眉兄情祸眉楼客。

绮阁幽迷勤护君,弃节负盟听南歌。

其九 卞玉京

艳而有骨吴知音,抚琴余韵酒垆寻。

零落风烟不相逢,悲风弦索锦树林。

其十 陈圆圆

人愁春老芳情苦,一载痴梦为谁主?

伴伊几多扛鼎客,来时应爱去情无。

因为确定《红楼梦》一书为曹雪芹所写的只有前八十回,所以,尽管在第六十四回林黛玉《五美吟》后有"《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的蒙批提示,这《十独吟》究竟为谁人所写,真实作者是谁,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就目前网文所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有《红学》专家持论,林黛玉死得较早,无论就夫妻而言,还是就情人而言,并没有所谓"孤独"的时间经历,倒是薛宝钗和史湘云,因丈夫离异或早殇成为寡妇,倍尝"孤独"滋味,故而认为可能是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不知怎么搞到林黛玉头上。

不少网友对此说并不认同。理由主要有三:

一是,既然六十四回里林黛玉所写《五美吟》后蒙批"《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按文理说,不言而喻,“后《十独吟》"就也应该是林黛玉所写,怎么能与另一个人写的去"对照"?岂不别扭?

二是,疑为成了寡妇的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是不是把“孤独"理解得太过狭隘,好像只有成了寡妇,才会"孤独"。林黛玉与贾宝玉是前世姻缘,她乃"绛珠”仙草幻化人形降临尘世,就是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赤瑕”宫待者贾宝玉),"失玉"的恐惧笼罩了她的一生,因而对“失玉"后"孤独"的预感尤为强烈,这是全书创作意图和深刻意蕴所系,这个影射“亡国之悲"的“伟大的孤独”岂能轮到让薛宝钗、史湘云去承担?

三是,薛宝钗与史湘云的形象性格与男女情爱产生的深刻的孤独感相去甚远。薛宝钗在情榜上判词是"无情",无情无爱之人,哪来的男女情爱所产生的深刻的孤独?史湘云性格豁达,“从不把男女私情略萦心上",她更关注的是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整天恨恨不已,还哪里有空去"孤独"?

所以,我也不能认同一些红学家的这种猜测。

(欲知详情,请参考阅读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悲天恸地《葬花吟》"、"金玉良缘成笑谈"和"白首双星吊斜阳”)

还有网文认为,六十四回林黛玉所写《五美吟》后蒙批"《五美吟》与后《十独》对照",其中"后《十独吟》"也许并非指《红楼》后回,因为并没有具体指出在后面哪一回,而作者曹雪芹又没把书写完,所以这"后《十独吟》”可以理解为“后世某诗人所写的《十独吟》”。

这种猜测我以为更是牵强。首先,把蒙批没有具体指出后回林黛玉将要写的《十独吟》具体在哪一回里,作为《红楼梦》里并不存在的理由不能成立,前八十回里预示后回里将有的情节、人物结局很多,却从来都没有具体指出过将出现在哪一回,比如贾宝玉“悬崖撒手"这样重要的情节,也只是提到后回有这样的情节,也并未具体指出是在哪一回里贾宝玉抛弃薛宝钗了,还有探春远嫁,只是在第五回判词里有"清明啼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灯谜诗里又有"日边红杏依云栽",也没有预示到后面哪一回里写探春远嫁日本国代替满清公主去和亲了。因为这只是作者的写作规划,不到最后写出来,谁会精确到哪个情节具体安排到哪一回!

何况,八十回以后,大概又真的不是原作者曹雪芹所写,能把这些前八十回里曹雪芹或脂评蒙批预示的情节按曹公的原意写出来,就是忠于原作者,功莫大焉了!现在你说蒙批没有说在后面哪一回里,就断定是子虚乌有,是不是太武断了?说如果有,却也可能是“后世某诗人的《十独吟》",那么,既然为后世某人所写,当与《红楼梦》一书便无关,与林黛玉更无关,那还与林黛玉所写《五美吟》对照什么?

就此版《吴氏石头记》所列《十独吟》的十位女性,其中六位,即柳如是、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陈圆圆,皆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并都是在国破家亡之际,历遭磨难而坚贞守节的节烈女子,正如作者自序中所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所以,把这几个人写到林黛玉《十独吟》中,是情理中事。

王梦阮《红楼梦索隐》中就曾说董小宛乃林黛玉原型,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里也说李绮出的那个"莹"字字谜,是影射董小宛,偏偏又被薛宝琴猜到,又被林黛玉会意,证明了薛宝琴、林黛玉的原型都和董小宛相连。而冒辟疆正是董小宛的丈夫。

不仅如此,李香君、陈圆圆也跟冒辟疆有过恋情,柳如是是冒辟疆好友钱谦益的夫人,卞玉京又曾苦恋过冒辟疆好友吴梅村,吴梅村也曾写《题冒辟疆名姬小像引》组诗第八首云:“欲吊薛涛冷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暗射董小宛被劫入清宫为顺治妃,不知所终事。

所有这些,使贾宝玉在《吴氏石头记》一零四回里,读到林黛玉生前所写的这十首诗后,竟伏案恸哭。所以,我以为,此林黛玉《十独吟》不但是可信的,而且可以作为《红楼梦》的真实作者是冒辟疆的有力佐证。

(请参考阅读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宝琴竟是董小宛》及《程高腰斩红楼大揭秘之六》)

另外四首写朱淑真、薛涛、冯小青、李清照四位,也都是适逢离乱之世的绝代佳人,杰出女性,其身世遭际也都是极易引起林黛玉孤独伤感之情的人物,放在林黛玉《十独吟》中,也都是十分合宜的。

所以,我以为,这个《吴氏石头记》版本所载的林黛玉《十独吟》可能是最真实可靠的。至于某些网友就所载诗的艺术水平低劣判为伪作,我以为也是不合情理的,因为这十首诗虽然很可能是脂砚斋、畸笏叟辈依曹老先生生前前谋划所写,但其文字功底、艺术水平自然远不能与曹公比肩,本是不言而喻的事,说诗中平仄多有不合,更属难免,以此类小疵便断为"伪作",是不切实际,也有失公道的,以致让《吴氏石头记》的整理出版者王哓丰先生不无讽刺意味地说,我不懂平仄,希望能跟持论者诸位学学。

以下试根据本人目前手头材料,简单概述林黛玉《十独吟》中所载十位女子及其情侣行事,以飨读者。

其一 朱淑真

诗魂恨断镜妆残,良人意薄醉谁管。

孤雁声嘹寒侵被,春衫有泪登眉山。

林黛玉《十独吟》,我所见到的无论哪个版本,第一首都是朱淑真,并且诗句盖无舛错,说明这一首真实性是最高的。我想,说不定还是曹老亲自写就的,因为,从下文里可以看到,这首诗的寄意与其他九首迥然有异。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后人给朱淑真的诗集作序,说她“嫁为市井民妻”,当根据考证,她的丈夫应该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个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满于他的,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婚后不久,便夫妻离异,回娘家索居。好像也没有再嫁,甚至也没有爱上别人。才分过高,便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时当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国事风雨飘摇,她也没有薛涛碰上元稹那样的好运,于是就这么以写诗排遣孤独情怀。

这首诗就真切地描绘了她的孤独,风雨之夜,一个年轻的才女独守空房,以酒浇愁,喝醉了,就在凄厉的孤雁声中进入梦乡。

这的确是不堪忍受的孤独,但我想,这种孤独和林黛玉预想中失去宝玉的孤独,怎么能类比呢?林的独孤是因失去了生死相守的情侣的孤独,而朱淑真现在的孤独却不是爱情挫折造成的,而恰恰相反,是没有得到爱情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林黛玉《十独吟》第一个就写她呢?

王哓丰在他的"解读《十独吟》一一《吴氏石头记》简评(37)"中说,他也曾对此大惑不解,后来受到某网友的启发,才恍然大悟。

这位网友说,最后一句"春衫有泪登眉山”中的“眉山“是不是以谐音代"煤山"?是啊,朱淑真怎么有好兴致跑去苏东坡老家去登眉山呢?是不是想起去吃眉山菜馆的“东坡肉“了?把“眉山"换成“煤山",就一切疑问皆可通了,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于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自缢煤山,此前,他面临城破,开朝会商量对策,朝堂上诸王公大臣竟无人响应,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这里拿姓朱的这位女诗人相类比,倒极为贴切。所以,开头我说怀疑这《十独吟》第一首,是曹公本人所写,因为曹公精于此道,而脂砚斋辈恐难达此境界。

其二 薛涛

寂寞古华世事换,佳人郁怀自绝怜。

懊恨此身非我有,怕临荒台泪难干。

薛涛(约公元768一832年),字洪度,唐代乐伎蜀中才女,唐代著名女诗人。自幼聪慧过人,八岁那年,父亲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一生作诗500余首,现存90余首。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搬到了偏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16岁加入乐籍。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令众官客拍案叫绝。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大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池上双鸟》,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模样。

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蜀水。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她的幸福却如此短暂,这年7月,元稹离开蜀地,回到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为了给元稹写情诗,薛涛发明了名传后世的”薛涛笺“,她用蜀地粉红色的芙蓉花瓣把信纸做成美术信笺,寄托她的美好爱情,一时被传为佳话。

林黛玉《十独吟》中的人物与故事 上

可是,这种浪慢也没有保持得太久,元稹的来信越来越少,大概御史大人太忙也太累了,不堪承受薛涛这份过于沉重的情感债务;也许,薜涛的身世也不太利于他的官位和升迁,总之,二人终至断绝了书信。薛涛从此便没入孤独的荒野,脱下她喜欢的红色衣裙,着一身灰暗的道袍,在风景秀美的的浣花溪旁,坚守着一份心灵的净土,留下 一首首清丽而孤寂的诗篇,其中,以《春望四首》最为驰名:

春望词四首

唐 · 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林黛玉《十独吟》中的人物与故事 上

大明背影 帝国黄昏 红楼一梦 神州陆沉 以史为鉴 考古论今 青青子衿 不忘初心

标签: 唐朝的人物故事有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