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纵横百科 92 0

(昨天是毛主席诞辰,我竟给忘了,备感不安,抓紧写一文,聊表心意)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终于可以冷静客观地审视那些早已封神的人物——比如诸葛亮。当然,也学会了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也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了不起的思想进化。

不过,在如何客观评价诸葛亮的问题上,毛主席至少比世人早了半个世纪。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先看看诸葛亮的功绩谱:

最有名的应是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武侯祠内的楹联: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注:  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  排八阵:“八阵”创自孙膑,源于《易经》八卦。 陈寿说“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杜甫赞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确是传奇。  六出七擒:六出祁山,七擒猛获。  五丈原……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  定南蛮:亲征南中,七擒七纵孟获。  东和北拒:东和孙权,北抗曹操。  从晋代起,帝王们给诸葛亮升官晋爵,赐庙加号。到了清代,各地诸葛祠堂已是香火鼎盛。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帝王评价:康熙——“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乾隆——“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他们看重的是“忠”。

文人墨客的评价以苏轼为最:“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毛主席的评价:

注意,这不是主席对孔明的一生作结,他的历史功绩人们耳熟能详,就不再提了,只说毛主席的创新发现。

一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缔造和实践了这一不朽的奉献精神。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1950年4月,毛主席曾对董其武将军说过:“……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

1951年,毛主席在一次会上号召大家要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并对大家说:“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二功:“攻心为上”——宣传鼓动有办法,民族政策很高明。

1930年夏天,毛主席给红军作报告时,启发大家领悟“孔明激将老黄忠”的故事(这是个大捷,黄忠老当益壮,定军山阵前斩了夏侯渊,震动天下)。毛主席说:“……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1953年8月,李达向他毛主席汇报贵州剿匪的一个重大战果:擒获布依族女匪首程莲珍,并请求严惩。但毛主席摇头说:“不能杀。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人家诸葛亮擒孟获,就敢七擒七纵,我们擒了个程莲珍,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他还说:“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其执行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

这个程莲珍被教育释放,她感激涕零……这件事轰动很大,对团结和教育少数民族助力不小。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三功:发明创造。比如木牛流马、连弩、孔明灯……即使现在,他的一些发明都是个谜。

孔明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发明家……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1962年2月,毛主席和某炮兵学院院长孔从洲谈话时,强调了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变革,此时,主席讲了孔明发明连弩的事迹。并说征讨孟获时就使用了这种先进武器。不过孟获也有办法,他用三千藤甲军来对付孔明,结果孔明又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藤甲是用油浸过的,于是设计火烧藤甲军……

四功:屯田自给、巩固边防。

抗美援朝之后,部队专业人员如何安置?还有,辽阔的边境线如何长治久安?毛主席一语定音:1955年元旦,他对王震说:“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这才有了后来的新疆黑龙江等多个建设兵团,现在的新疆兵团仍然肩负着神圣的屯垦戍边保卫祖国的重任,主席对历史的继承和创新改造真是大手笔呀!

三过——主要指军事上的失误。

其一:战略失误。

毛主席在读苏洵《权书·项籍》中有关评说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一条时,写下了精彩的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盛赞《隆中对》如何战略精妙……但毛主席却振聋发聩,指出孔明其实策划失误,从一开始就葬送了蜀国的未来。

诸葛亮认为刘备取天下应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打下荆州与益州,第二步则是兵分两路,直取中原。而主席认为以荆州和益州作为出发点攻打中原已经是路途遥远,而这样长途的行军却还要分兵为二,这对兵力单薄的刘备集团很不妥当。何况,这个谋略在真正实施时,连兵分两路都没做到,而是分兵三路北进,焉得不败?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类似的情况,看毛主席是怎么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高明太多。

孔明还有一处战略错误,就是出祁山伐魏的战略布局和实施。他一味求稳妥,不敢出奇兵,于是六出祁山而无功,这一点,他反倒不如魏延。后人夸大了马谡失街亭之过,似乎街亭不失则大功可成,非也。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其二:用人失误。

这主要体现在对关羽和马谡的使用上。一个连“联吴抗曹”的战略决策都阴奉阳违的人怎么能放在荆州呢?至于马谡,人才难得,可是不加锻炼骤然领军不等于杀将吗?这一点上,孔明反不如刘备看得准。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其三:脱离前线,临机处置能力欠缺。

怎么理解呢?孔明喜欢计从己出,喜欢玩“锦囊妙计”搞神秘决策,这样的好处是:保密;易掌控;立威树形象——人以为神……可是问题也不小,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事态失控,怎么办?这时候将领们不就成了没头的苍蝇吗?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毛泽东读《资治通鉴》有关失街亭斩马谡文字处,曾加眉批:“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这时候诸葛亮应该亲自出来指挥大军,临阵调度,而不是继续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那时没有电报,你这遥控指挥靠谱吗?

看到后面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郃处,毛主席又作眉批:“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他认为,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所以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重要责任。

毛主席眼中的诸葛亮

其实,毛主席总的来说对诸葛亮是高度认可的,但我们应该学会老人家客观理智地评价古人,并从中学习和借鉴的思维方法。

标签: 我眼中的诸葛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