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纵横百科 108 0

自曹刘相继去世之后,在战略的天空中呈现出月落星稀的景象,假使说还有一颗闪闪发亮的"将星"仍然留在黑暗的长空中,那就是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正式当国,这是223年,他逝世于234年,这11年可以算是诸葛亮的时代。不过,他的处境很恶劣,所接管的是一个非常脆弱而且危机四伏的国家。当时荆州已经完全丧失,所剩下的只有一州之地。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经过连年用兵,累遭失败之后,国家的军事实力已有很大的消耗,外交方面则完全处于孤立的地位。同时,内部也隐藏着严重的危机,政府中已有分离分子出现,而在边区更有南蛮的叛乱。所以,真如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所形容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而刘备又临终托之以大事,可以想见诸葛亮此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如何巨大。但他还是表现出其意志的坚定和智慧的高远。从历史记录上来分析,他的决定和行动都足以证明他有资格列为世界级的一流战略家。

诸葛亮几乎是立即就做出其基本战略决定,而且在他当国期间,此种基本路线也能始终维持不变,凭这一点即应认为他具有高度的战略天才。他所作的决定有二:(1)联吴制魏;(2)以攻为守。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联吴"本是《隆中对》中的基本观念,诸葛亮对于这一点有极明确的认识,但是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这种路线未能坚持,结果才有"关羽毁败,秭归蹉跌"等一连串的不幸事件发生。到了此时再来重弹联吴的旧调,不仅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而且心理上的障碍也非常难以克服。

诸葛亮掌握了蜀汉的大权,在经过了几年的准备之后,诸葛亮发动了对曹魏的北伐战争。诸葛亮从开始第一次北伐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诸葛亮只要有机会就进行北伐,失败了回国准备一段时间后卷土重来。一直到诸葛亮去世,蜀汉的北伐才告一段落。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势力,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曹魏,属于三国中先天条件最差的一个国家。

蜀汉的先天不足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口方面,蜀汉在灭亡的时候人口还不到一百万人,去掉增长的人口,在诸葛亮时期,人口应该不到90万。这么少的人口能够维持的生产力和兵员也是有限的,蜀汉地广人稀,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在出征的时候,诸葛亮不仅面临着兵少的问题,还要面临着少粮的压力。诸葛亮有两次北伐都是因为粮食不足撤退,蜀汉由于军队数量少,只能稳步前进,在战场上主动性也下降了很多。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第二点是蜀道难,进出蜀汉的道路都很难走,这些崇山峻岭间接地增加了蜀汉的防御能力,却也让蜀汉外出打仗的能力大大下降。诸葛亮无论是出兵还是运粮,都需要走很长时间,军队的战斗力因为长途跋涉也受到影响。

第三点是蜀汉缺乏大将,诸葛亮北伐时期,除了一个魏延,蜀汉就没有几个能拿出手的大将。关兴和张苞是小说虚构的,赵云在第一次北伐后就去世了,姜维是后来投降的,前几次北伐的时候还不能够完全信任。除了这几个人,蜀汉基本上没有大将。曹魏这时候的人才还是很多,郝昭,郭淮等人都是后起之秀,司马懿和曹真属于曹操时代留下来的名将。

这样看来,诸葛亮北伐的形势并不乐观,那么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呢?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臣上奏时说,我们魏国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这虽然是夸张,但说明中原的经济、社会被破坏的很厉害。同时,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孙策的缘故,相对来说,免于动乱。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甚至,从北方来的流民,使得当地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孙策这边,张昭自己就是北方来的的。刘璋那里,他之所以可以坐稳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荆州流民组成的东州兵。一旦北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经济逐步恢复,整个南方联合起来,也没有办法抗衡北方。这种状况,隋代还是这样,唐以后才逐渐改变。简单说,对于孙刘来说,南方能够割据,只是暂时的。

北伐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诸葛亮从来不会想要一蹴而就。一伐的目的是夺取凉州,即使这个目标实现,一来会把战略线拉得过长,而且在政治上整合难度较高,二来凉州一带过于贫穷,一直需要靠内地的财政供养,以益州的赋税既要供应北伐又要供养凉州,非常艰苦。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诸葛亮并不是认为趁曹魏这次不备,自己就能立下不世奇功。即使按魏延的外星方案吞下了整个西北加关中,曹魏政权依然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因为关中平原是处于一个三面被包围的地形,十分被动,加上连年战乱的关中地区生产力尚未恢复,在战争后勤方面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诸葛亮的北伐并非所谓只是为了延长蜀汉国祚甚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是很明显的知其可为而为之。许多人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忠义而强行夸大了曹魏的强大,洗刷掉了诸葛亮行事合理的方面,只能说诸葛亮的责任实在太重,没有帮手的他已经没有条件再继续承担下去,偏偏刘备留给他的帮手又是个拖后腿的。如果压在他身上的担子没有这么重,再给他足够的时间撑到曹魏起变化(例如公孙渊起兵、曹叡病故),到时候人们讨论起他的北伐又会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论调。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因为他想要趁着自己在世的时候,尽量的给蜀汉创造更好的机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都很高,他明白自己一旦去世的话,那么蜀汉再想有一个像自己这样的人,就很难找到。因此诸葛亮才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依靠着自己的能力,来消灭曹魏,即使不能消灭曹魏,也能够打下来一些领土,增强蜀汉的国力。

诸葛亮的想法确实是考虑了蜀汉的国情,当时曹魏占领的地区都是农业发达地区,未来人口增长的速度肯定要更快,因为曹魏本身人口基数就大,土地面积也更大,能够养活的人口也更多。假如蜀汉和曹魏都和平发展的话,过不了多长时间,曹魏的国力就会远远的超过蜀汉,到时候蜀汉更没有机会。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而且曹魏在年轻一代人才上的优势也让诸葛亮感觉到了威胁,蜀汉在北伐的时候,已经没有几个年轻的将领,一直到了蜀汉灭亡的时候,除了后来的姜维之外,将领们还是廖化和张翼等刘备时期的老人。官渡之战之前,廖化就跟随着关羽,官渡之战到蜀汉灭亡64年的时间,廖化的年龄估计有九十岁。张翼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是将领,汉中之战离蜀汉灭亡已有45年的时间,张翼的年龄也差不多七十岁。如果不是这些老将们身体足够好,蜀汉后期人才更是少得可怜。

曹魏真的有那么强吗,强到蜀汉毫无翻盘机会?没错,曹魏论国力是远强于蜀汉,但曹魏和蜀汉并不是打擂台赛,你们不要无视其他的力量啊,曹魏的威胁并不是只有蜀汉,北有鲜卑,南有吴国,曹魏和蜀汉从来也不是在单挑,算上曹魏面对的其他威胁,曹魏对蜀汉的优势也就没那么大,所以蜀汉对曹魏是完全有机会翻盘的。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要看到,北伐让曹魏不得不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常备防御力量,来对付诸葛亮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来的进攻,这让关陇地区的军事主将权威与日俱增,如果恰好这个主将不是自己人,那曹魏本来就很脆弱的基本盘会更加不堪一击。第一次北伐前,长安守将是不成器的夏侯惇儿子,等诸葛亮冒出来之后,曹真,司马懿等重量级人物会长期趴在长安,很容易形成个人势力。

蜀汉先天条件不足,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仅仅是因为责任吗?

曹魏被诸葛亮的猖狂行为搞的很头疼,诸葛亮一死,曹睿就开始上马大型宫廷建筑,可见确实是被蜀汉憋了多年。

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宏观操控大师,问题是,天命是无法知晓和动摇的东西,人再强悍,也躲不过时间。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标签: 诸葛亮北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