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40多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

纵横百科 92 0

曹魏有40多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

诸葛亮提出北伐的目的是匡扶汉室,统一中原。

但不能仅仅就此理解北伐的意义。

01

扫除汉贼,匡扶汉室,统一中原。

这是诸葛亮提出的北伐口号,也是对外宣传北伐的目的。

是刘备一生追求的遗志,但不是遗嘱。

据《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白帝城托孤,仅仅就是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以尚书令李严为副。其他并没有详细说明其他具体的事项,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能力比曹丕强十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并说刘禅能辅助就辅助,不能辅助你就自代。而且敕令刘禅以父事丞相。

这已经说得很清楚啦,何为能不能辅助哪?

就是你刘禅要听丞相的话,不要贪玩,否则丞相按照先主遗嘱就废了你。

刘备是没有说要不要北伐,行将就木的人还能考虑的那么多吗?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这个国是蜀汉,还是大汉?大事是扫除汉贼,匡扶汉室,还是固守蜀汉不要被魏吴吞掉?

所有一切,都让丞相自己看着办啦。

即便刘备没有明确说明,诸葛亮北伐也不能算违背了刘备的遗嘱,毕竟匡扶汉室是刘备一生的口号,这算是刘备的遗志。

但夷陵之战后,蜀汉大伤元气,尽管经过五年的恢复,仅仅也就是缓过气来了,远没有与曹魏叫板的实力。

那么,诸葛亮为何还要年年北伐哪?

而且是在一片反对声中,一意孤行。

这就是作为政治家的高明之处。

曹魏有40多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

02

北伐的真实意图

北伐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策略。这个诸葛亮实在是没法跟任何人说,这是我的一计啊。

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是静待天下之变,那为何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主动发起进攻哪?

有句话叫做“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诸葛亮把这个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汉末三国时期,有两大好玩的地方:

一个是,刘备一遇到情况就大哭,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还有一个就是,孙权一遇到情况就告饶投降。赤壁之战除外,正因为如此,老罗才大写特写。

总之,孙吴一直在示弱,一会儿跟蜀汉求和,一会儿对曹魏称臣,但看到利益下手也很快,也很狠。

但是,夷陵之战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面对孙吴时刻准备投降的架势,诸葛亮还真有些担心,万一东吴假戏真做咋办呢?

北伐的真正意图,诸葛亮没说,我就妄自揣测一下吧:

其一,北伐,在西北方向给曹魏始终保持压力,减轻曹魏给东吴的威胁,增加东吴对抗曹魏的信心,避免曹魏把东吴灭掉。唇亡齿寒,东吴没啦,蜀汉就不可能再存在啦。

这也是诸葛亮的嫡传弟子姜维一直主张北伐的目的所在。

诸葛亮尚且不能北伐成功,姜维就能行吗?

因为诸葛亮只告诉了姜维一人,北伐的目的不是要为了成功,是为了蜀汉的生存采取的进攻性防守策略。

庄稼不收年年种,不管结果如何,必须年年北伐。而且还要认认真真的准备,就像真的一样,这样才能起到作用。一旦露出了破绽,也就玩完啦。

诸葛亮也会哭,有时候哭得还很感人,鬼都不知道他哭啥。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出师表》已经从教科书中删除啦,有人说,这个把孩子都教坏啦。

其二,蜀汉内部政治斗争也很严峻,派系林立,山头众多。特别是当地士族豪强一直没有融入进来,外来政权也没有本土化。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一直用北伐这个借口,采用战时军事化管理。

用战争动员民众,实行军事管理。

如果各方面不予以配合,就军法从事。

同时,让蜀汉各界,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

抛开东吴不说,如果蜀汉与曹魏保持三年相安无事,蜀汉上下就可能松懈。

本来就出于弱势的局势,一旦放松警惕,这是很危险的。

或许说,屡屡北伐,耗费巨大。

但不北伐的话,养着这些兵士,也是很大的消耗。

以战养战,有时候,诸葛亮出动一下,就像流寇一样,扫荡一下,搞一些给养就撤兵啦。

这恐怕也是诸葛亮不同意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原因之一吧。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北出祁山的意图恐怕还要有深意,但不是我们看三国娱乐的人所能够臆测的。

希望以此与好友们交流体会。

曹魏有40多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

标签: 诸葛亮北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