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相是什么?

纵横百科 186 0

  随着《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也因此而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写,诸葛亮为夺取天下大业,于公元228年发动了一 场北伐曹魏的战争。此次战役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赵云、邓芝带军占据箕 谷;一路由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突袭祁山;另外一路由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马谡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表示“若有差失”,则“乞斩全家”。但 是,马谡率兵到达街亭之后,忽视了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不顾副 将王平“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屯兵于山头。反而还自信地说:兵法有云“居高 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

  最终,马谡被曹魏名将张郃围困于山头, 断其水粮,马谡兵败而回。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使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诸 葛亮北伐曹魏的计划也随之破产。为此,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但是,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 都。”马谡兵败街亭之后,并没有回营领罪,而是畏罪潜逃了。朱大渭在《马谡被杀真相》一文中也指出,马谡被斩的主因就是失街亭。马谡 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忽视军纪,自作主张,以至于最后惨败而归,并直接导致此次 出击祈山的战果——陇右三郡得而复失,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

  对于一个军队来 说,军纪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军纪如山”,违反军纪的人必须被处死。况且,按 照军中的法规,如果将士临阵脱逃,也是必须要被处死。马谡所犯的并不是一个小 小的错误。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从来都不会有常胜将军,但是马谡的失败来源于 对军纪的藐视,再加上兵败潜逃之罪,所以“罪在必诛”。

  对于朱大渭先生的观点,许多人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诸葛亮斩马谡的主因不在 于失街亭,失街亭也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真正的原因在于马谡在战前、战时、战 后的各种表现综合的结果。马谡战前立下军令状,表示若失街亭,自愿领罪而死。 战时颐指气使,妄自吹嘘,骄傲轻敌,违背军令,致使街亭失守。

  战后明知事态严 重,还畏罪潜逃。一个必死的军令状,加上违背军令、畏罪潜逃,这对于军纪如山 的军队来说,都是致命性的硬伤。而马谡偏偏都犯了。此外,史学界对诸葛亮斩马谡的真实性也提出了质疑。据《诸葛亮传》记载, 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中又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 盛”。

  可知,马谡的确是诸葛亮下令处死的。但是据《马谡传》记载,“谡下狱物 故,即病死狱中”,马谡被下令斩首,但是在斩首之前就病死狱中。这才是真正的 马谡之死。

标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