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纵横百科 128 0

永安宫,生命如烛火摇曳的刘备,正在对倚重的诸葛亮做最后的叮嘱。叮嘱的背后,有不甘心、有无数担忧、也有对老战友的深深告诫。

如诸葛亮这样的智者,还需要刘备如此告诫吗?

历史告诉我们,还真有。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数十年戎马生涯,给了刘备一个洞察世事的双眼,在这双眼睛下,随刘备入蜀,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的马谡,性格品行早就被刘备摸透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刘备的远见)

智谋之士,聪慧无双,洞察人心,却心智不坚,言过其实,难堪大任。夸夸其谈可谓浮牛入云,辅佐暗臣可为之,鼎定大事,差不止一点火候。

刘备将马谡分析的透彻无比,在最后时光,全然忘记“临终善言”,叮嘱诸葛亮别重用马谡,原因简单,因为马谡和诸葛亮亲如父子。

越亲密,越危险,不得不说啊。

可诸葛亮却在后续独担大任时,因马谡南征优异表现,将先主叮嘱抛诸脑后。事情经过,大家耳熟能详。

蜀汉建炎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在南征平定后方,续而准备充分之后,出其不意分兵两路,赵云引疑军出斜谷,牵制曹真主力,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席卷雍凉。

战术得当,策略成功,雍凉之地震动,三郡归降,形势大好之下,却在关键的街亭要地守将选择上,犯下大错,将参军出生的马谡擢升主将,不用魏延等宿将。

熟读兵法的马谡,一到街亭,全然忘记诸葛亮当道扎营告诫,反而用兵法“居高临下,无往不利”为自己选择山上扎营找借口。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志大才疏不自知)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一场围困后,水源断绝的马谡军惨败而回。街亭失守,意味着诸葛亮大军后路断绝,原本已占领的雍凉三郡也人心不稳。

在这样危险的地方继续待着,是谨小慎微的诸葛亮绝对不愿意的,诸葛亮无奈,只能拔西山之民数千,撤军汉中。

来时轰轰烈烈,形势一片大好。

走时狼狈不堪,形势一片大坏。

这好坏之间的关键点,就是街亭就是马谡。战败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为此诸葛亮自贬三级,谢罪国人,用自惩行为反省用人失误,诠释其治军的理念。

并决然的处决了引发这一切的马谡。

后世无数人,都因为蜀汉民小国弱,而对诸葛亮此举大加非议。

这非议的主流论调无非是,蜀汉偏安一隅仅据一州之地,人才稀缺,却因罪杀戮智谋之士。难怪成不了大气,当时蜀汉阵营也有无数人为马谡求情,就连诸葛亮接班人蒋琬也和诸葛亮唱反调!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谁懂诸葛亮)

这无数反调背后,除了对人才难得惋惜外,也有对诸葛亮心理的理解。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情同父子,杀马谡是诸葛亮的自残之举。可诸葛亮依然执意如此,将自己的知己,心腹杀掉。

原因关键点是什么?

不过是诸葛亮精神的体现而已,这精神,简言之就是对“法律”的尊重。为将之道,最重要在令行禁止,如此才有三军用命,才有军心稳固。

著名的《孙子兵法》撰写者孙武,去往吴国任职武将时候。

就用训练女宫妃子为将的案列,教会了后世无数人,兵该怎么带。

面对无数莺歌燕舞的妃子宫人,那散乱不堪的队列与涣散的军纪,孙武子三令五申强调军法的重要性和惩罚的力度。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孙武训宫人)

三令五申后依然有人冒犯,随后一颗美人头颅落地,随后一群妇人,成了令行禁止的纪律部队。

后续在蒋琬疑问诸葛亮为何杀马谡的时候,诸葛亮也用孙武子的故事回复了蒋琬。

诸葛亮 : 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

哪个时候的马谡,在战败后,其实已经不是人才而是罪人。这罪过不在于他战败,而在于他身兼重任,却不谨小慎微,不懂纪律守则,临阵违背诸葛亮战略部署,改变计划,作战途中又临阵脱逃,造成军心不稳,最后证据确凿,完全无可赦之理。

试想一下,如果马谡按诸葛亮部署做,即便战败也不会被斩,就算改变作战计划,造成战败,可是他没有临阵脱逃而是死战回归,也不会被斩杀。

但是这些他都没有做到,反而是灰溜溜的抛弃万余大军,一个人跑回来了。

那么马谡在军中的威信还有吗?诸葛亮对他可是寄予厚望,当做接班人在培养,一场战斗,就看出来了马谡的成色,这诸葛亮的殷切期望,还有军心马谡都辜负了。

如此误国之人,如果不惩罚,蜀汉的军心还有挽回的余地吗?

诸葛亮的决绝,正是诸葛亮精神体现,执法严明国家才有战斗力,小国才有图存可能,如此关键时候,人情要是大与理法,那么国家存在的根基就会动摇。

秦国为何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原因很简单“立木为信”。

汉朝为何能被称呼为强汉,原因很简单“军功封侯”。

秦汉故事,历历在目与诸葛亮心中,这道理诸葛亮何尝不明白?

杀马谡死掉一个人才,却让蜀汉军民一心,政局不会因败仗而动摇,这是国家大局,也是政治需要,更是治国理念。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论法的精神)

诸葛亮精神,后世蒋介石斯大林都懂,也都有样学样在做。抗日战争危难时刻,蒋介石三令五申,各个地方军阀不得私自撤退,置国家民族大义与不顾,结果命令下去没多久,韩复渠在山东就做了韩跑跑,一枪不放丢了山东,哪个时候,对待韩复渠,如马谡一样的论调也有不少,结果蒋介石的选择是,杀。

境况虽不同,目的其实是一样的,不守军纪瞎跑的口子一开,国就要亡。

苏德战争初期,斯大林爱将巴甫洛夫在基辅战役中,损兵折将不说,居然成了三不知将军,不知敌军在哪,不知敌军多少,不知自己军队在哪,最后战线一溃千里,这巴甫洛夫可是斯大林心腹爱将,最后结局如何?还不是杀!

不杀,如何明军纪,不杀如何稳政局,不杀如何聚人心。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德军突击)

古今中外无数居上位者,如果不将法理置于人情之上,这国家必定治理不好。无论大国也好,小国也好,图强求存,规矩不能破,这就是诸葛亮精神。

也是无数治国者的精神,他们那天要是丢弃了这精神,这个国家,就离败亡衰落不远了。

唯一可惜的是,坚持这精神的诸葛亮,处于小国寡民的境地,历史没有给他更广阔宽大的平台,也因此才有了汉室未有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遗憾。

但是法制精神的辉光却穿越时空,不断浮现在今人面前。

这也是蜀汉,这个三国最早灭亡的国度,给予无数人的国家标签。

三国之中,属蜀汉治理的最好,亡国最快不是法制不明,而是实力孱弱。

这孱弱是天生就有的,非人力极限能挽回。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去义存法,揭示的小国图存大国求霸关键点

(诸葛亮的遗愿)

标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