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纵横百科 126 0

历史上关于钟馗的传说由来已久,《周礼》有“终葵”的记载,说终葵就是一种“椎”,能避邪除恶。民间所流传“钟馗捉鬼”的故事起源于唐代。

《唐逸史》记载,唐开元年,唐玄宗卧病在床,午睡时梦中看见一个一只脚赤足、一只足穿鞋的小鬼,跑进宫来要偷杨贵妃的香袋。行窃时正好被玄宗皇帝撞见,于是大喝一声:“你是谁,如此大胆?”

小鬼回答:“我是虚耗。”玄宗说自己从来没听说“虚耗”这个名字,小鬼又回答:“虚就是来偷别人的东西,耗就是把别人的喜事搞成坏事。”

玄宗听了非常生气,立即传唤卫士把小鬼除去。这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身穿蓝袍的壮士,满脸胡须,头发蓬乱,左手抓住小鬼,右手挖掉小鬼的眼珠,一口吃下肚去,然后将小鬼撕碎吃掉。

玄宗见状问到:“你又是谁?”

壮士回答:“我是终南山进士钟馗,上京赶考科举未中,没脸回家在客栈自杀,陛下闻讯颁旨赐我蓝袍,厚葬于我。我为了报答陛下大恩,特赶来为陛下捉鬼,我发誓要除尽天下虚耗。”

壮士的话刚说完,玄宗的梦立刻醒了,病也好了。他便召吴道子进宫,将梦中所见详细地说了一遍,命吴道子将钟馗的形象描绘下来。我想这个故事便是画家为何描绘钟馗的源头,1200多年后的今天,很多画家仍然在描绘钟馗,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门上依然还贴“门神钟馗”。

国内民间年画产地,有不少地方都是靠印钟馗画像养家致富,生意还相当红火。杨柳青年画就更不用说,钟馗的形象十分丰富,除了钟馗捉鬼以外,还有钟馗醉酒、钟馗出巡、钟馗坐轿、钟馗引福、钟馗下棋等品种,虽说不上应有尽有,却也五花八门。比如张三想发财,在这里可以买一幅《钟馗赐福》,李四需要娶媳妇,可以选一幅《钟馗嫁妹》;王二的儿子想考大学,可以买一幅《钟馗夜读》,刘五的父亲需要过寿,可以挑一幅《钟馗献寿》;……真可谓量身打造、品种齐全!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杨柳青年画 钟馗

为什么关于钟馗,民间美术中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这恐怕还得从古代朝廷的政治形态说起。周朝的政治形态,仍然掺杂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周礼》中所说的“终葵”,实际上是一种长约三尺而前端尖削的大圭。每当朝廷举行祭祀典礼,天子都会佩戴大圭,供作驱邪除秽的法器,这种祭祀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由官员效仿,推行流传进入平常百姓家庭,只不过民间的圭是以桃木制成,因此桃木就成了驱邪除秽的吉祥物,“总把新桃换旧桃”写的就是它,“终葵”二字也就成为特殊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葵”二字便渐渐地转换成为“钟馗”。从一种祭祀的工具转换成人物,明代《少室山房笔丛》,及清代的《陔余从考》中均有考证。

钟馗能降妖除魔,北宋沈括所撰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并没有记载,倒是明清的几部通俗小说有这方面的描写。明代小说《钟馗降妖传》一书,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钟馗乃武曲星下凡。从降生、求学,到锋芒初露;从帝王遣使,到托梦、赐剑;从与张季英婚配,到应试被黜,触阶身亡,以及巡游地府、降妖除魔。作者文笔细腻,情节生动曲折,不失为一本研究钟馗传说的主要资料。

清代烟霞散人刘璋的《斩妖传》,在《钟馗降妖传》的基础上又有增补,将故事演义得更加平民化。全书分为四卷,按章回小说形式展开,《钟馗平鬼传》、《说唐平鬼全传》也都是大同小异。

由此可见,民间各种有关钟馗的绘画作品,大至来自于这些通俗小说和记载,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对钟馗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钟馗外貌奇丑、性格刚烈、除恶扬善,这种定位恰好吻合“傩”文化里“以恶制恶”的宗教观。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清 任伯年《钟馗图》

从记载中来看,第一个画钟馗之人是吴道子。沈括在《补笔谈》中写道:“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上大悦,劳之百金。”

记载中说,玄宗看了吴道子画的钟馗非常满意,赏以百金。只可惜画圣吴道子所画钟馗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也就无从欣赏。也许后来的画家为了弥补这个遗憾,纷纷效仿吴道子,画了各式各样的钟馗。

清代画家金农在他的《冬心先生杂画题记》里写道:“唐吴道子画趋殿钟馗图,五代牟元德有钟馗击鬼图,宋石恪有钟馗小妹图,……未有画及醉钟馗者,予用朱汁和墨吮笔写之,不特御邪袚厉,而其醉容可鞠,想见终南进士嬉遨盛世,庆幸太平也。”由此可见,对于钟馗的描绘,历代画家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风貌。

南唐顾闳中《钟馗出猎图》就是一例,画中钟馗身着蓝袍端坐在驴背上,右手执剑,目露寒光,左手稳住缰绳,缓缓而行,一小鬼左手执杖,右手拨开障碍急匆匆地在前面开路;两小鬼身背夹凳、伞盖,一个青面獠牙,一个面色蜡黄,吃力地尾随驴后。线条挺拔而富有装饰性,勾划精细,用色沉稳,人物造型妙趣横生,极具研究价值。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南唐 顾闳中《钟馗出猎图》

宋代仍然延续唐代画钟馗的习俗,产生大批优秀作品,如宋代画家苏汉臣的《钟馗嫁妹图》、《宋人婴戏图》,佚名的《射妖图》。

元代画家王振鹏的《钟馗嫁妹图》描绘手法别俱一格,画中人物、牛、驴均采用白描勾勒,钟馗的妹妹骑在牛背上,周围四小鬼,有肩引牛绳前头开路的,也有手把牛角精心呵护的;有手推牛臀急着赶路的,也有手搭凉棚向后观望的;与牛背上钟馗之妹的美丽神态相映成趣。

钟馗妹妹头插一枝梅花,身穿丝绸圆领衫,下着锦缎七分裙,一手搭在身旁小鬼的肩头,另一手自然地垂放于膝上,“樱桃小嘴丹凤眼,云鬓如黛柳叶眉。”钟馗则是骑在驴上,在一个大鬼的护卫下,远远地跟在后面。画中一小鬼眼看前方,手却指向后方,似乎是在告诉前方的同伴:“我们把他们抛下了,快看呀!”与手搭凉棚观望者相呼应。巧妙地将前后两部分的戏剧情境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婚嫁场景。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元 王振鹏《钟馗嫁妹图》长卷 局部

明代画家钱榖的《午日钟馗》、李士达的《寒林钟馗》,都是描绘钟馗这一题材的代表作。

在明代流传下来的钟馗作品图录中,有一幅佚名的《钟馗引福》,图中钟馗豹睛环眼,赤眉、赤须、赤发;身罩红袍,内穿紫金甲;手持宝剑,引颌高歌,施展法术;他随着节拍跳起剑舞,憨态喜人,与捉鬼钟馗形成鲜明对比,从内心深处揭示了钟馗正直善良的人性。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明 佚名《钟馗引福》

明代画家戴进的《钟馗夜游》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所创立的“浙派”是那时画坛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与“吴门派”相并驰。

戴进为浙江杭州人,出生于民间艺人家庭,字文进,号静庵。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精,曾因擅长绘画被招入内庭供奉,因其才华出众,被人嫉妒,于是告病还乡。

据《詹景小辨》记载,他回到杭州后“终岁饥馁,每遇端午、岁除至,画钟馗及道佛诸功德,易角黍及米”,从这个记载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戴进当时生活贫困的状况,另外可以看出钟馗这个人物是他常画的题材,所以他笔下的钟馗才如此传神,可说是惊魂摄魄。

《钟馗夜游》图,为设色绢本,189X120.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六个小鬼,四只肩扛乘舆,抬着钟馗行进在山谷中。一个小鬼撑把破伞在轿的一侧,另一小鬼挑着琴、剑、书画等物,从山坳上露出头来。烟雾缥缈,溪水淙淙,枯枝倒掛,月色朦胧;钟馗身体前倾、头扎白巾、身穿蓝袍、足蹬朝靴,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小鬼的神态却战战兢兢、交头接耳,两者之间对比强烈。

在表现手法上,其线条简洁明快,方圆有度,顿挫见力;设色古朴典雅,晕染均匀,罩套有序,使线与色之间达到高度完美地统一。画幅中有大块的留白,既表现月光下景物的环境特征,又增强了画面的空灵意境,的确是戴进所创“浙派”风格的精品力作。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明 戴进《钟馗夜游图》

时间进入清代,以钟馗为题材的画家就更多,如华喦、罗聘、任伯年、王震、钱慧安、吴友如、吴昌硕等,都是画钟馗的高手。

这一时期的画家,在钟馗题材的创作上,大多不受传说中文字的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和自身人生体验来表现对象。比如王震在他的一幅画中,画了个一手撑着破伞,一手提着灯笼,赤脚、蓬头垢面的钟馗,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回家的道上。画上题字:“破伞孤灯两足泥,卖符南北走东西。只因沉醉归来晚,战战兢兢怕鬼迷。”钟馗本来是驱邪捉鬼的高手,到了他的笔下却成了“怕鬼迷”的醉汉,这其中显然将自己的思考与经历,都寄托在钟馗身上,不吐不快。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清 王震《破伞钟馗》

如果说明代画家的钟馗,还保留着宗教色彩的话,那么到了清代,画家已将画钟馗,纳入了文人画创作的范畴。

清代画家画钟馗数量多、内容广,任伯年可算一位。他笔下的钟馗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较同时代人更有其长处。

任伯年的钟馗,与其他画家在笔墨气象上截然不同,无论是设色、单色、墨笔、朱笔,也无论是双钩、没骨、泼彩或泼墨;一把剑无论是横佩、侧挂、背提、正按,也无论是初露、出销、在手或横衔;人物形象均栩栩如生,运情挥写间仿佛闻鬼嚎狐哀,正义凛然!“不绘钟馗趋殿时,写他弹铗哦新诗。如今畿辅称宁服,无劳先生吸魅魑。”,“须眉如戟叱妖狐,顾九堂前好画图。路鬼挪揄行不得,愿公宝剑血模糊。”这些诗都是别人题在他画上的赞美诗,可见他的画作多么受人喜爱。

有人评论任伯年的画,有影射慈禧、嘲讽时政甚是有些道理。他的一幅《无谷风灯图》,画中钟馗手持一束干瘪的稻谷,旁边一小鬼携一盏破灯笼,灯笼在风中摇晃,明显隐喻针砭时政,粉饰太平的“五谷丰登”。在我看来,这只是任伯年画钟馗的一个方面,要想读懂任伯年笔下的钟馗,只需明白“伯年即钟馗,钟馗即伯年”就可以了。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清 任伯年《无谷丰登图》

现代画家中,喜爱以钟馗为题材者更是远胜于清,徐悲鸿、齐白石、溥儒、傅抱石、李可染等都善长画钟馗,风格各异、别开生面。就拿徐悲鸿的《钟馗小鬼图》来说,与清代画家笔下的钟馗截然不同。钟馗侧目而视,身穿蓝袍,斜佩宝剑,两手背于身后,大义凛然;目光中透出坚毅刚强,他视鬼如仇,有一种决心杀尽天下之鬼的气势!

这幅画造型准确,用笔流畅,构图严谨。钟馗的眼睛并不简单以黑留白处理,而是认真地刻画了瞳孔的结构,以突出眼的精神,连下眼睑都刻画得非常认真,真正做到传神阿暏。画上落款为“戊寅端午午时写于重庆沙坪坝,悲鸿”,戊寅正好是1938年,那时日本鬼子在中国横行霸道,徐悲鸿此时画钟馗,其深刻含义一目了然。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徐悲鸿《钟馗小鬼图》

徐悲鸿的一生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期间,正当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美术事业也是如此。他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把很多具有才华之人都聘请到校当教员,齐白石就是其中之一。在教学上他将西画的理论与中国画有机的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画的创新之路,当今很多大家都是在这种创新教学中培养出来的。

范曾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他读书的时候,蒋兆和、刘凌沧是他的老师。蒋兆和先生就是以徐悲鸿制定的一套理论而进行教学,并且他本人也是坚持中西结合的实践者。

范曾在蒋兆和言传身教的传授下,深得中国画创作的精髓,他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八字艺术标准。为了实现这个标准,披星戴月,数载寒窗,终于使自己的画有新的面貌。

范曾的钟馗不像前人“豹目环眼、蓝袍加身”,而是红袍朝靴,或骑马奔驰,或执杖出行;或挑灯夜读,或拔剑驱邪。有《钟馗神威图》、《钟馗山林神威图》、《威震林壑图》、《搜神钟馗图》、《自策骅骝化外行》等。

现在我就以他《钟馗神威图》为例,在这幅画中,没有其他画中所见的除妖剑,也没有官服玉带,钟馗一身红袍披肩着地,威严中增添了几分文豪之气,这也许是范曾故意为之。从历史的记载中看,钟馗可是考中状元的材料,只因宰相嫌他相貌丑陋才落选,他也因此触阶身亡。钟馗的作品看多了拔剑除妖、斩妖除魔、钟馗夜巡,偶尔看到范曾这一幅玉树临风的钟馗,是不是另有一层新意?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范曾《钟馗神威图》

历代画家在画钟馗的过程中,之所以每朝每代,每个时期都有推陈出新的好作品面市,并且像泉水般地涌现出来且长盛不衰。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来源于统治者对宗教的信仰和推崇

历代文学记载中,除唐玄宗召吴道子画钟馗以外,唐刘禹锡《为淮南北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记载:“臣某言,高某乙至,奉宣圣旨,赐臣画钟馗一,新历日一轴,星纪方回,虽逢岁暮,恩辉忽降,已觉春来,臣某中谢,伏以图写威神,驱除群厉……皆知圣泽,无任欣戴之至。”这段文字充分说明,唐代已经把画钟馗作为神圣的事来做,“皆知圣泽,无任欣戴之至”。

元代吴自牧《梦梁录》中也有记载:“除夜,换门神,挂钟馗……禁中除夜呈大驱傩仪,并系皇城司诸班值,戴面着繡画杂色衣装……以教乐所伶工装将军、符使、判官、钟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灶君、土地、门户、神慰等神,自禁中动鼓吹,驱崇出东华门外,转龙池湾,谓之‘埋崇’而散。”这段的意思是,除夕夜还要用教坊的人,画装成神兵鬼使、钟馗,戴上面具,由皇城一直到龙池湾,举办驱傩仪式。朝廷对钟馗的宗教信仰由此可见一斑。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祭祀大典中用的傩面具

二、来源于民间对宗教的信仰和虔诚

钟馗画像流传民间,开始的时候,也就表现在过年往门上贴门神,籍此驱除鬼魅,招祥纳福。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岁除,……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捉鬼之类,朝天门外……诸般大小门神、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贴幡胜之类,为市为甚。”时至今日,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跳钟馗”的习俗。

对于钟馗的宗教崇拜,开始只限于除夕的贴门神和祭祀,后来发展到农历正月端午,老百姓说:“时至五月,时令变暖,五毒开始活络,籍重钟馗的神力来遏止毒害。”钟馗在百姓口中自然而然地成为无所不能的神,还能驱逐佛教中的“六欲天”、“大毗沙门天”等恶魔,所以他在民间流传的通俗小说,被描写成“翼正除邪雷霆驱魔大帝君”,民间画工将其画出来,以作供奉之用。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民间“跳钟馗”习俗

三、来源于各朝各代文学家的编撰和演义

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极富才华和思想的文人,或科举场中不顺,或官场的黑暗和残酷,便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他们的才华和思想仍然在趋动自己,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为排解心中浊气,于是搜肠刮肚地编小说、写传记,相互传阅。明代汪云程的《逸史搜奇》,与清代张大复的《天下乐》,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汪云程根据“钟馗嫁魅”,在《逸史搜奇》中活生生地编了一个“钟馗嫁妹”的故事。书中说钟馗本来生得目清眉秀,与同乡秀才杜平进京赶考,不慎进了鬼窟,被弄成丑陋模样,金殿面试无法赢得青睐,羞愧之下触阶而死;好友杜平闻听满腔悲愤,为他上书申冤,终于令圣上知错,追封其为终南山进士,成为专司逐邪的神,享受香火;钟馗为了报恩,便亲送小妹与杜平完婚。

从这以后,在描写钟馗的作品中,便有了“钟馗嫁妹”这个情节,一直传播至今。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民间通俗小说

四、来源于画家自身心灵深处情感的表达和宣泄

从吴道子奉诏为玄宗画钟馗像开始,历朝历代都纷纷效仿。很多内廷供奉的画家,都有“恩辉复降,已觉春来”的经历。

但是到了明末清初,时局动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很多画家长途跋涉、颠沛流离,他们将政治给天下百姓带来的灾难凝聚在笔端,欲吐而后快。要表达这种意愿,钟馗就是最好的载体,“打鬼借助钟馗”就是这个道理。在画家眼中,那些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就是人间恶鬼,而且是大恶鬼,人们希望看到“路鬼梛榆行不得,愿公宝剑血模糊”的场景。

在任伯年的画中,这种针砭时政的倾向还比较隐晦,而钱慧安和吴友如则是赤膊上阵,在《钟馗捉鬼》图中,直接将鬼画成青面獠牙的高鼻子、蓝眼睛,以表达其对清廷屈服于洋人的不满。

“自古文人多豪气”,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文人都会登高而呼。所以清代民间通俗小说,一时间出现那么多描写钟馗的版本,就不足为怪了。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清 钱慧安《钟馗小鬼图》

五、来源于民间年画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传统的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因其色彩鲜艳、线条单纯、内容丰富、样式喜庆、寓意吉祥,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贴的画,在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从此以后就改叫年画了。

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本地浓郁的乡土气息及民族特色,其根深蒂固、源远流长。钟馗这一人物,是国内四大年画产地的共同题材,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么大的市场历经千载,何其壮哉!

年画它不仅作为过年时五彩缤纷世界的点缀,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教育、信仰传承、文化交流的载体及传播工具,这种形式和内容相当于民间艺术的普及读物,蕴藏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画圣吴道子第一个画钟馗,任伯年、徐悲鸿、范曾谁才是他的传人?

苏州桃花坞木版彩印 钟馗年画

结束语钟馗的绘画形象,无论是登堂入室的艺术品,还是民间年画的艺术形式,都作为广泛实用的艺术而存在,而且其思想价值远胜于艺术价值,成为中国人除恶扬善、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信仰!

标签: 唐朝的画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