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团有点大: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纵横百科 122 0

你来关注我,我来给你讲故事,我是会讲故事的奶爸空桑

宰相,主要职能就是代天理物,燮理阴阳。长久以来被视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秦汉时期,宰相也叫丞相,基本都是一个,或者分为左右丞相,比如汉初的萧何、曹参等人,汉末的曹操,还有最有名的就是千古一相诸葛亮了。

这个天团有点大: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但是到了唐朝,哼哼,根据新唐书据统计,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等于多少个美女天团,让我算一下……

为什么唐朝的宰相数量急剧增长?因为唐朝实行的是集体宰相制,集体么,自然人数就多了。

不过唐朝之前也有多人同时担任宰相的例子,比如南朝时期宰相没有定员,只要皇帝亲信的,就是宰相。以至于当时有人感叹,这么多宰相,还怎么治理国家呢。

这个天团有点大: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回到唐朝,这里说一下一个重要的历史名词:三省六部制。

三省即: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中书负责起草发布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驳议,尚书省负责具体操作。

六部即: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以上六部由尚书省统属。

这一套制度萌发于魏晋,成形于隋,完备于唐。当然也可以继续往上追溯到汉代,特别是侍中等职位,逐渐由汉朝时的皇帝私人顾问走向前台,变成政府高官。

这个天团有点大: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然后来说唐朝的集体宰相制。可以被称为宰相的往往有一群人,其中:

第一种是本职宰相,比如三省的长官,门下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基本就被认为是宰相的基本班底。这里一般会说到李世民,因为在登基前担任过尚书令,为了表示尊崇,所以从太宗朝开始,一般不设中书令,而由尚书省的副官,左右仆射担任主要负责同志。

第二种是兼职宰相。如果本来就是高官,那么给你加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荣誉衔,那么也被视作是宰相。比如开国功臣李靖、李世勣等人,太宗让他们几天来一下,讨论讨论问题。如果本来的官位稍低,那么就加一个参知政事的头衔,也进入了宰相班子。

第三种就是荣誉宰相。就是有以上的抬头,却不大管政事,比如郭子仪,还有后来的尾大不掉的地方节度使。

这个天团有点大: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唐初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任宰相时设在门下省,后来裴炎担任宰相,就搬到了中书省。这主要看同期,谁说话比较有分量了。

虽然说人多好办事,神仙多了也容易打架,到了唐肃宗时期,就有了一个比较人性化的制度,大家轮流当值,不当值可以回家休息,不过在决策文件上,还是要署名的,当然也可以委托当值的宰相代为署名。

到了唐德宗时期,终德宗一朝,在位26年,竟共用了35个宰相,多吧。宰相多了,什么鸟都有,也容易良莠不齐,还有皮肤蓝幽幽,长得像阿凡达一样的宰相,不但人长得丑,心眼也坏很。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之前的一篇小文章蓝皮黑心:比阿凡达丑,比李林甫奸,全家都是忠臣就他是奇葩。

这个天团有点大: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德宗朝也短暂却出现了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没有宰相,政事堂只有一些文书小吏上班,供皇帝差遣。不过权力的空窗期,也容易给另外一些人创造机会,这点有机会以后展开。

皇帝呢,说好听点凡事亲力亲为,天下细务皆自决之。其实呢,还是对下面人的不放心吧。

这个天团有点大:289年的唐朝竟然用了369个宰相

就一个宰相吧,权力太集中,容易出权臣,搞事情。人多点吧,大家分分权,扯扯皮,用效率换安全。最好吧,还是让你消失吧,当然,这要等后世的朱大麻子来做了。

所以,宰相制度体现了权力的变化,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反映的主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参考:资治通鉴

喜欢别忘点赞,喜欢就来关注,我是会讲故事的奶爸空桑

标签: 唐朝宰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