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些宋朝人(连载)•100•潘惟吉:是周世宗的儿子吗?
《宋史•潘美传》记,潘美有“从子”即侄子潘惟吉,经积累资历,任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驻泊都监”,即驻大名禁军的监军。惟吉虽然与皇家是亲戚,却能以礼法自律,长期在朝中、地方任职,都得到了人们勤劳、敏捷的评价。
从上一篇观鉴潘美的文中,我们知道,宋•王巩撰《随手杂录》、卢本心撰《宋越国公传》以及王铚撰《默记》等“野史”都记载,宋太祖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在第一次进入后周的后宫时,曾有人建议、宋太祖本人也曾命令杀掉后周世宗尚在襁褓中的一个(一说二个)幼儿,后经潘美提醒,没有实施,并把幼儿送给了潘美,做他的侄子,后潘美为此幼儿起名潘惟吉(一说潘惟正)。
新、旧《五代史•周世家》均记:“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宜哥与其二,皆为(后)汉诛……世宗崩,梁王(宗训)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熙让,封曹王;熙谨、熙诲……封纪王……蕲王。”
《宋越国公传》记,潘美收养的幼儿,即柴熙谨。作为“正史”的新旧《五代史》,却只记载了柴熙谨及周世宗其他儿子的名字和爵位,《新五代史》亦只多出一句“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宋史•潘美传》则对惟吉的出身没有提及一字。宋元之际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认为,这是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刻意避谈柴熙让和柴熙诲的下落”。
但无论如何,惟吉作为潘美的“侄子”,是一天天长大了,而且做了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记,咸平四年六月丁卯(1001年7月20日),宋真宗派户部员外郎、直史馆曾致尧、太常博士王勖、供备库使潘惟吉、通事舍人焦守节分别前往在今四川的川州、峡州等地巡查,曾致尧误将诏书落在家里,潘惟吉教曾致尧给真宗上书,假说“在渡过嘉陵江时因为舟船残破,诏书弄丢了”,曾致尧说“做臣子的欺骗君主,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上书自我弹劾,宋真宗赦免不问。回朝后,潘惟吉向宋真宗禀报四川的情况,详细汇报了曾致尧为什么要自我弹劾,宋真宗对曾致尧的做法叹赏了很久。
当年闰十二月庚寅(1002年2月8日),因河北闹饥荒,宋真宗分别派知制诰梁颢、薛映、供备库副使潘惟吉、西京左藏库副使李汉赟等人前往河北,打开官仓,赈济流民,并指示他们可斟酌情势,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供备库使”,北宋官职名,官阶为“同六品”,是皇帝的侍从、护卫“西班诸司”的“使臣”之一,但多不担任本职工作,仅为武臣升职、转任的基础品级。
宋真宗曾经与惟吉在偏殿中谈话,对惟吉说:“臣子立于朝堂,如果专心一意享受安乐,不能以功劳、能力升职,不足以达到显要地位。”惟吉当即要求外任,真宗答应了惟吉的请求,任命惟吉为天雄军驻泊都监。
但惟吉还未上任,就在大中祥符二年九月甲子(1009年10月3日)被任命为祝贺辽国皇帝生辰使团的副使,出使辽国。惟吉接受任命入宫拜辞宋真宗时已经患病,宋真宗察觉他很瘦弱,派人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惟吉自称没病,坚持带病出使。使团刚刚进入辽国境内,惟吉疾病发作,被人用类似今日之“滑竿”的“肩舆”送回。宋真宗派惟吉的儿子骑驿站的马匹快速前往迎接,但当第二年二月辛卯(1010年2月27日)抵达雄州时,惟吉不治去世。宋真宗很为惟吉的去世而哀痛,命令惟吉的弟弟惟清疾速前往雄州操办丧事,且指示由官府出资为惟吉操办理丧事。
今日西安之“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宋故赠太子左卫率副率潘君及夫人仁寿县太君王氏墓志铭》,为惟吉之子潘承裕及其夫人王氏的墓志铭,墓志中不提潘承裕的祖父为谁,只提到“叔祖”潘美,而且潘美的祖籍是大名,墓志却说潘承裕是开封人,籍贯完全不同。
而王铚撰《默记》记,潘美本无兄弟,据此则潘承裕墓志中的“叔祖”一说无据;《默记》又记,王铚曾听惟吉的孙子潘夙的家人说,惟吉和他的后人说起家世,只说惟吉的“父亲”为潘美,从不说惟吉的祖父是谁。
这些都似乎证明,《随手杂录》、《宋越国公传》中所记潘美收养了后周世宗的儿子柴熙谨是真实的。
但新旧《五代史》、《宋史》甚至《续资治通鉴长编》对此却只字不提,《旧五代史》的作者薛居正是宋初人,《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是宋仁宗、神宗朝人,《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是南宋初人,他们或许是在刻意隐瞒?而《宋史》的作者脱脱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时人,为什么也只是含混、简单地记述惟吉为潘美的侄子?是认为《随手杂录》、《宋越国公传》、《默记》等书所记不值得采录,还是认为惟吉地位不高、作为不大,不值得详述?
千万年来,多少人、事都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标签: 宋朝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