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纵横百科 226 0

“唐宋八大家”,是人们对唐朝、宋朝8位文学大师的合称,分别是“唐二家”柳宗元、韩愈和“宋六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对古代散文创作,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都有做官的经历,那么他们谁的官职最大呢?我们依次介绍。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韩愈 (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 昌黎 ,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在唐朝的文人之中,韩愈的官做得算是比较大了。吏部侍郎是吏部的副职领导,类似于现在的副部级领导。(宋代的六部尚书是从二品,侍郎是从三品)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柳宗元 (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 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柳州 ”。

21岁就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柳宗元历任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邵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最高官职为刺史,从五品,是一个州的一把手,相当于现在市长的职位。

在唐朝的时候,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任何职权。长史,为幕僚之长。亦可领兵,其实质若现今之参谋长之职务。

而礼部员外郎,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是现在的处长级别,从六品。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

23岁考中进士。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的三朝元老,在官场上几经浮沉,官至参知政事。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退休)。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太子少师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简称“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隋唐以后,太子的师傅们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三师”、“三少”公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宋代“三师”是宰相、亲王的加官官衔。“三师”是正一品,“三少”是从一品。明、清两代,“三师”为从一品,“三少”是正二品。

在宋朝,参知政事为正二品,相当于副宰相,类似于现在的副国级领导。兵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不过,北宋武弱,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兵部尚书成为虚职,没有实权。而太子少师也没有实权,因此反而不如参知政事更有官威。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苏洵 (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52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设主簿,惟御史台、诸寺等署有之。唐诸州以录事参军 取代主簿。南宋中叶后,御史台也不设主簿。元诸寺、监、院有关人员,或称主簿,或改称典簿,县主簿简称为簿。明、清 太仆 、 鸿胪 二寺及 钦天监 称主簿,太常、光禄二寺及国子监称典簿,县署则仍称主簿。均系低级之事务官。如杨修与司马懿,就是曹操当时的主簿。而苏洵只是县里的主簿。

最高官职秘书省校书郎是从八品,但也只是有待遇而没实权,类似于国务院的图书馆管理员。主簿是知县的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文书,在当时也只是九品芝麻官。光禄寺丞为身后追赠不计在内。

苏轼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20岁考中进士,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早考取进士者。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苏轼一生坎坷流离,一直到晚年才得到些许展现为官才华的机会。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第,然后母亲病逝,与父亲苏洵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大理评事是虚职,签书凤翔府判官是实职,大致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委办公厅主任。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此时王安石开始推动变法。

1071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后迁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又历任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湖州任上,罹“乌台诗案”,幸因王安石“一言而决”,保住性命。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虽为从八品,但是为散官官阶,俸禄极小,无实权)。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心灰之下想在常州养老。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被启用为相,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后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1089),吏部尚书未及上任,就以龙图阁学士身份知颍州,后又知扬州。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担任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除兼侍读

元佑八年(1093)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定州,同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因此最高官职是为礼部尚书,为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领导。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最高官职是尚书右丞。宋朝时门下侍郎为正三品,是虚职,没有实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领导。御史中丞为从三品,但因宋代御史大夫不掌权,因此御史中丞可为正职权力。元丰新制时,尚书左丞、右丞短暂地取代了参知政事,实为副丞相,至南宋时改回!

所以苏辙的官职达到了副丞相!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推行了15年,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属差遣性质,本身并无品秩,任此职者必另兼职事官街。凡五品以上职事官经过皇帝授权即可充任,不受资历限制,这便于皇帝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行使相权。唐高宗时,宰相者都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才能拥有行政权。渐渐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

王安石先后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尚书左仆射,位同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领导。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西)。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后来,曾巩任职正四品的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官员迁升的中转职务,不是实际官职,如果不是意外,曾巩的官职应该会更高一些。

词文“唐宋八大家”中,谁当的官儿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综上而言,我们很清晰地看出,王安石(宰相)的官职最高,欧阳修、苏辙(副相)屈居其后,苏轼(六部尚书)、韩愈(六部侍郎)、曾巩(中书舍人)、柳宗元(柳州刺史)依次排位,苏洵(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最低。

附宋朝官职表: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

【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

【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正六品:

【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

【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勋】:骁骑尉

从六品: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

【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勋】:飞骑尉

正七品: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

【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勋】:云骑尉

从七品:

【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

【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勋】:武骑尉

正八品:

【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

【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

从八品:

【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

【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

【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

正九品:

【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从九品:

【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标签: 唐朝官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