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之祸竟源于桂林?一场兵变如何将大唐推向深渊?

纵横百科 114 0

文/青禾

《新唐书》的编撰者之一,北宋著名大儒宋祁在论述唐朝的灭亡时,写下一句话:“唐亡于黄巢,而祸基始于桂林。”这里的桂林,指的是发生于公元886年的“桂林兵变”,也被叫作“庞勋起义”。

唐朝灭亡之祸竟源于桂林?一场兵变如何将大唐推向深渊?

庞勋京剧形象

庞勋起义远没有黄巢起义那样名声响亮,前后持续不过一年零两个月,很多不熟悉唐史的人,估计都没听说过。那么,它又为什么被认为是唐朝灭亡的导火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捋一捋。

01.祸起南诏 要了解桂林兵变的始末,必得从大唐西南边陲的小国南诏说起。

隋末唐初,云南地区有六大部落,被称为六诏,其中蒙舍诏位于六诏的南边,也被称为“南诏”。

唐朝从高宗在位起,一直到玄宗朝,都在和吐蕃激烈地争夺云南地区的控制权。六个部落中,其他五诏纷纷依附吐蕃,只有势力最弱的南诏,坚定地站队大唐。于是,到了盛逻皮一代,唐朝廷为了表示嘉奖,封他为台登郡王。

盛逻皮死后,他的继任者皮逻阁继续向大唐表忠心,不断加强双边关系。大唐当然也给予南诏许多支持,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逻阁在唐玄宗的默许下,兼并其他五诏,迅速统一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王国。

唐朝灭亡之祸竟源于桂林?一场兵变如何将大唐推向深渊?

可惜在政治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皮逻阁借助唐的力量统一了云南,南诏立国之后,跟大唐的关系却十分微妙。南诏国存续的165年间(738年——902年),在大唐和吐蕃之间不断反水,时战时和,时降时叛。

公元859年南诏新君世隆继位后,再次叛唐。世隆是个嗜血好战的强势君主,他几乎每年都对唐发动战争。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对当时属于唐朝版图的安南(今越南)发动全面进攻,再一次攻破交趾城,逼得唐军退守岭南。

后来唐军在大将高骈的带领下,大破南诏军,将其驱逐出了安南都护府。但是唐朝廷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已经十分薄弱。

02.戍兵哗变在平定安南的战争中,唐政府曾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两千人进行驰援,并分出了八百人戍守桂州(今广西桂林),按照约定,三年期满后可以调回原籍。

那个时候,西南地区气候湿热,条件艰苦,之前朝廷对南诏用兵的时候,百姓们都深恶痛绝,甚至不惜自残以逃避兵役。如今这八百将士奉命戍守,一心盼着三年期满返回家乡。

可没想到,守了三年,又是三年,眼看已经在桂林驻扎了近六年了,当时的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却以军费不够为由,要求大家再守一年。

兵士们再也不相信崔彦曾的鬼话,群情激奋之下,杀了都头王仲甫,并推举一向很有威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自行北上,一路向家乡徐州而去。

哗变初期,朝廷本来想采取安抚的措施,发布诏令允许戍兵们回徐州,并且不追究罪责。于是庞勋等一行人,在经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时,各地政府非但没有阻拦,还给他们提供补给,可以说是非常顺利。

在将要达到徐州时,庞勋等兵变的领导者们,开始跟大家伙儿摊牌了:他们认为朝廷不过是在花言巧语欺骗他们,等到了徐州,肯定还是会收拾他们的,不如现在奋起反击。

唐朝灭亡之祸竟源于桂林?一场兵变如何将大唐推向深渊?

于是,庞勋军迅速攻占了宿州城,自称“兵马留后”,正式扯出了自己的旗帜。之后不久又攻下了徐州,俘虏了前上司崔彦曾,控制了江淮运输线,切断了朝廷的经济命脉。

与此同时,各地百姓“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纷纷争起响应,起义队伍越扩越大,最强盛时发展到20万人。原本的一场小小的戍兵暴动,至此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03.兵败身死起义初期,政府军节节败退,形势一片大好。当时的淮南节度使令狐绹,害怕庞勋向他的地盘进攻,主动提出帮助庞勋向朝廷请求节度使的职位。

庞勋被接连的胜利冲昏头脑,心态有点飘了。他竟然真的不再向淮南用兵,坐等起好消息来了。他不顾谋士的劝告,“日事饮宴,骄奢淫逸”。当初跟他一块举兵的元老们,甚至开始“夺人资财,掠人妇女”。

而另一方面,朝廷正在积极地进行战事准备,派遣了多路军队,向起义军占领的各城发动进攻。庞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赶紧抖擞精神应付战事,中间也一度扭转颓势,跟朝廷军互有胜败

唐军统帅康承训及时调整了战略部署,以骁勇善战的沙陀骑兵为前锋,打得起义军节节败退,不断丢城失地。

唐朝灭亡之祸竟源于桂林?一场兵变如何将大唐推向深渊?

起义军的宿州守将张玄稔,眼见官军势大,连夜召集心腹商量,很乖觉地向唐承训送上了降书,并且和官军一起合围徐州,很快就攻陷了徐州。

庞勋在数次作战失败之后,也终于被沙陀骑兵击杀,全军覆没。

04. 为什么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庞勋起义开始于咸通九年(868年)七月,结束于咸通十年(869年)九月,历时一年零二个月,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起眼。但它就像被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当时,南诏不断骚扰边境,朝廷为此调兵运饷,中原百姓承受着巨大的兵役和赋税负担,本来已经苦不堪言。

庞勋起义这么一闹腾,更是劳民伤财,深深动摇了李唐王朝的统治根基。《旧唐书·懿宗纪》记载:“徐寇虽殄,河南几空”。

于是,庞勋起义后没几年,中原地区就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王仙芝起义”(874年)和“黄巢起义”(875年)。彼时朝廷已经疲弱不堪,不得不借助地方势力、少数民族势力等进行镇压。

唐朝灭亡之祸竟源于桂林?一场兵变如何将大唐推向深渊?

起义倒是被镇压下去了,但在镇压起义中冒头的各路势力,又开始割据一方,成为朝廷新的威胁。最典型的就是朱温和李克用。

朱温在黄巢之乱中崛起,其后成为了大唐的直接终结者。

而李克用的沙陀部落,则是从庞勋之乱就开始崛起。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在平定庞勋之乱中,带领沙陀骑兵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懿宗为表嘉奖,特授予大同军节度使﹐并赐国姓李﹐名国昌。

李克用又在平定黄巢起义中立了大功,被封晋王,此后长期割据河东。到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一代,正式建立了后唐。

总之,从桂林一场小小的戍兵哗变,到接连起伏的农民起义,再到尾大不掉的地方割据势力,一步一步推着李唐王朝走向毁灭。

宋祁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可以说是对“庞勋起义”很客观的评价了。

参考资料:

01王贞平:《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02.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03.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

02.刘昫等撰:《旧唐书》

标签: 唐朝持续了多少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