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江苏淮安行之一尧帝出生在江苏金湖?

纵横百科 282 0

淮安市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金湖地区还分属三个县管辖,三河以北地区属淮宝县,三河以南地区的东部、西部属宝应县;东南部属高邮县。1959年10月13日,中央批复设立金湖县,因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金湖”。素有“荷花之乡”、“鱼米之乡”、“淮上明珠”、“水乡金湖”、“苏北小江南”之美誉。但还有一个“尧帝故里”的称号不知你是否耳闻,弘扬尧母品德、传承尧帝精神 ,已成这座城市文化的灵魂,2019年金湖县获批江苏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公告》,金湖县榜上有名,淮安市唯一。

●为什么说尧帝出生在金湖

尧是我国古代五帝之一,《史记·三家注》“帝尧者”之下的“索隐”([唐]司马贞注解)“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而三阿所在的位置就是现在的金湖县塔集镇,尧帝的幼年及少年时期都是在三阿度过的。

尧受封于祁地(今山西祁县)。二十岁,尧代帝挚为天子,都陶唐(今山西祁县)。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华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晚年,尧辟位,由舜继天子位。辟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

●国内首个尧文化展示、保护和传承基地——尧帝古城

走遍江苏淮安行之一尧帝出生在江苏金湖?

走遍江苏淮安行之一尧帝出生在江苏金湖?

纪念这位先古伟人,弘扬尧文化,金湖县规划建设了"尧帝古城",展示中国尧帝文化、金湖地区的建筑文化和人文文化,尧帝古城位于金湖县人民南路以东,占地面积1050亩,总投资30亿元,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尧帝文化、金湖人文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大观园。景区以中国古建筑为平台,尧文化为灵魂,淮扬民俗风情及云南民族风情为特色,主要景点有城门楼、迎宾亭、圣德广场、庙会广场、儿童游乐园、农耕博物馆、家风家规馆、上古文化园、尧王殿、受禅广场、望福塔、尧母祠、古戏台、过街楼、寻梦河水岸休闲街、荷花溪等。其中上古文化园现已建成尧宫小剧场、尧姑祠、金河池激光水秀、上古神话苑、图腾广场、尧王部落、寻蚁凿井、洞房花烛、三皇五帝景墙、拓展休闲区等10多个景点,打造了观影、互动、娱乐三位一体的体验型文化视听盛宴,成为尧帝古城旅游新亮点、新引擎,为尧帝古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走遍江苏淮安行之一尧帝出生在江苏金湖?

●尧帝公园

金湖县还有一处尧帝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尧帝公园,位于环城西路东侧和健康西路北侧,总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是建设“国家园林县城”的重点工程之一, 2009年6月动工新建,2010年6月底竣工。该公园本着“生态优先、以尧为魂”的规划理念,抽象地概括尧帝一生经历,以尧帝创历法、建国到施德政等功绩为主题,设立各个景观节点,分为主入口广场区、市民活动区、亲水娱乐区。同时以主入口广场忆尧廊及市民活动空间构成景观主轴线,主要建设忆尧廊、陶艺林、朴实园、卓政台、预谏之鼓、求贤园、十八曲桥、贤君亭、邀月廊等。 园内八大浮雕景观墙体分立于尧帝塑像两侧,分别为“感龙生尧、禅让帝位、后羿射日、任贤图治、谏鼓谤木、曦和制历、协和万邦、凿井惠民”,尧帝文化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尧帝塑像高11.8米,屹立于公园中心,面容肃穆而慈祥,以一种海纳百川,四方归服的姿态俯瞰众生;底座山川河流,神鸟瑞兽,象征着尧帝治下万邦和谐,江山稳固。

走遍江苏淮安行之一尧帝出生在江苏金湖?

走遍江苏淮安行之一尧帝出生在江苏金湖?

●金湖县淮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金湖县群众文艺协会主席、乡土作家戴之尧《再说尧生金湖》

五帝之一的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又称“唐尧”。大约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157年(农历甲申年),黄帝第五代孙,父帝喾,母庆都。尧帝功绩卓著,贤达四方,被尊为古代圣贤君主。关于他的出生地问题,因历史久远,至今未有定论。对于这一问题,只有依据相关史料和专家的认定,才是确定帝尧出生地的关键。其中主要是“三阿”、“三河”、“斗维之野”与“东夷民族”四个要点。

(一)三阿

关于帝尧出生于“三阿”的记载,源于《史记·索隐》:“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儒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此句出于皇甫谧《帝王世纪》。皇甫谧是魏晋人,他讲的“三阿”应该是晋代的一个地名。晋时的“三阿”到底指什么地方呢?

宋代《舆地纪胜》云:“高邮(金湖当时隶属高邮)有北阿镇,离城九十里,即晋时三阿。”说得多么清楚啊!1931年香港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也说:“三阿在江苏省高邮县西北。”

以上史实已明确指出,三阿在现在的金湖境内。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搞民俗调查时,采访过塔集老人。他们说塔集古称北阿,与周边的下阿、平阿合称三阿。这就充分说明,三阿就在金湖县的塔集镇附近。

有人说“其母在三阿之南”,这就不在塔集,而南到高邮神居山去了。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其实牵强附会。三阿之南是以三阿为中心偏南的地方,如果远到神居山,为何不说高邮之西呢?高邮地名非常古老,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名声可比三阿响亮得多啊,难道晋代的皇甫谧会不知秦邮而知三阿吗?

(二)三河

战国时魏人的《竹书纪年》记载:“(尧)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观于三河,一旦,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及长,有圣德,封于唐,天下归之。”意思是说:尧帝的母亲名叫庆都,她去三河游玩,与赤龙(帝喾)结合而怀孕,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了尧帝。文中“赤龙感之”、“孕十四月”等词语是对于古代帝王的溢美之辞,有皇权神授的意思,我们姑且不论;但三河是帝喾与庆都相爱而孕尧的地方。这“三河”就非常重要了!

三河是淮河下游的河段,“三”是多的意思。淮河经常泛滥,下游被冲刷成多道河流,至今仍有“老三河”、“新三河”之说。它自洪泽湖,向东流经金湖境内。说明尧母庆都“观于三河”,其家离三河不远。

有人说,三河今已成为淮河入江水道,古三河口的位置在今高邮湖北侧,距古高邮的三阿城约7公里。这种说法似乎缺乏一点历史知识。古三河的流向是一直向东,冲过大汕隔堤,泛滥于今里下河地区。而高邮湖是明代才逐渐形成,引淮入江工程更是现代人所为,古三河口怎会在今高邮湖北侧呢?

史料证明,三阿在金湖,三河也在金湖。两个地名出现在同一个区域,三阿恰恰就在三河边上,世上哪有这等巧合?由此可见,尧母家住在塔集附近是勿庸置疑的!

(三)斗维之野

接上文《竹书纪年》中“庆都生于斗维之野”一说,弄清庆都的家,尧帝从母所居也就有了出处。“斗维”出于《诗经》“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西柄之揭”。这里的“箕”和“斗”是指天上的星座。“之野”是“分野”的意思,分野是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古人认为天上的星座与人间的地域分布是相对应的。《汉书·地理志》中的“斗维之野”,泛指淮南与江东广大地区。西汉《地星志》说:“吴地,斗分野也”。隋《地理志》云:“扬州在天官南斗十二度”。金湖古属扬州,“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尧从母所居,当然是金湖人了。

有人认为尧帝是华夏族黄帝的子孙,应当出生在中原地区。所以山西临汾、河北顺平、山东菏泽都说自己是尧帝的出生地。可是,以上地区分别位于角宿分野、张宿分野和危宿分野,都不在斗维分野。尽管他们能找出许多古迹与地名来引证,但他们忘记了一点,尧帝出生于南方,而发迹于北方。伟人往往出生平凡,只有在建功立业的地方才能留下更多的印迹。古迹也好,地名也好,都是中原人为缅怀尧帝功德而创造出来的。历史不可篡改,文献中已经记载得清清楚楚,你争是争不去的!

(四)东夷民族

我国古代民族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关于尧出生地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华夏说”与“东夷说”之间,在这两种争论的内部还各有不同说法。前文已经证实中原地区不属“斗维分野”,与斗维分野相对应的应是吴地江淮地区。根据“庆都生于斗维之野”的记载,证明尧母不是华夏族人,而是东夷族人。

《说文解字》说:“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东夷是一个崇尚武艺的民族,战神蚩尤便是东夷民族的最早祖先。东夷人生活在两淮、山东及沿海地区,东夷又称“淮夷”。《史记·周本纪》中“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和《鲁周公世家》中“管蔡武庚等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宁淮夷东土”,都有关于淮夷的记载。到了西周夷王时期,《禹鼎》复见淮夷与东夷并举,而淮夷居前。由此看见,古淮夷人是东夷民族的主要分支。

由于淮河流域及沿海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淮夷部落的农耕业逐渐兴起,变得强大起来,便有些不服华夏族的管理。当时的君主帝喾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和部落的团结,一方面示以武力,平息叛乱;一方面施以教化,安抚百姓。在南巡期间,帝喾认识了淮夷部落伊长儒家名叫“庆都”的女儿。二人相互爱慕,一见钟情,便结为夫妻。这样帝喾便成了东夷的女婿,部落联姻对促进民族和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尧帝兼有华夏族与东夷族的双重关系,所以很容易受到两个民族的拥戴,成为它们共同的领袖。

通过以上论证,笔者认为帝尧生于金湖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尧生金湖的论据比尧生临汾、尧生顺平、尧生菏泽、尧生宝应、尧生高邮等等说法更为充分。难怪乎1994年4月的《江苏地名》、同年11月1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都发表署名文章,认定金湖县塔集镇为尧帝出生地。更为权威的是,1998年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认定“尧生塔集”。该书第1539页明确标注:“金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五帝之一的尧帝诞生地。”白纸黑字,铁板钉钉,难道还有什么异议吗?

●帝尧出生地之争

帝尧出生地之争从元朝就开始了,已历700年。金湖在1996年前后参加了帝尧出生地之争,目前约有十多家也声称自己是帝尧出生地。

(一)“江苏高邮说”

2002年9月7日,高邮市政府请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虞振新来邮作周末课堂讲座,题目是:《方兴未艾的旅游业》,他讲到高邮是尧帝故里。其后《高邮日报》发表笔者“帝尧出生地在高邮神居山一带”的文章。接着,高邮文史爱好者纷纷写文章,并筹建高邮市帝尧研究会。2005年5月,“高邮市帝尧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2006年7月12日,首届“尧出生在高邮”学术研讨会在高邮召开。来自南京、扬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和高邮同仁相聚高邮,对“帝尧出生于高邮”这一突破性研究做出阶段性小结,并求得了共识。44名文史界代表与会,共交流30多篇论文。学者从方志、史书、典籍等文献所载资料和考古遗存、地域地貌、地质土壤、经济环境、文字起源、地名考证与民间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认定帝尧出生在高邮古三阿之南的神居山。  

2007年5月,在高邮市政府和中国先秦史学会举办的“高邮:尧文化发祥地”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重点指出,高邮是古代史中有关帝尧传说的重要地点,同时也是研究和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地点。近年来一直提倡“古史区域文化”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学术顾问组组长、原常务副理事长孟世凯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着力打造江淮尧文化圈,发掘高邮尧文化发祥地的文化资源,是古史区域文化研究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术工作。

关于高邮说的历史依据  

高邮说的首条依据自然是“三阿之南”。三阿就是宋代以前的古高邮,被淹在今菱塘乡北的高邮湖中。秦时三阿就设“邮亭”了,三阿的历史当然还要早得多。三阿是三个丘陵高地北阿、平阿和下阿的统名。因为发生“淝水之战”的序曲“三阿之战”,使“三阿”在古史上很有名,大史家范文澜、杨德炳、田余庆都认定“三阿”在高邮境。今高邮是北宋初建的高邮军。当时高邮军下辖高邮县——“三阿”。后来宋代撤军存县,三阿称北阿镇。再后因黄河夺淮,高邮三十六湖淹成一个高邮大湖,三阿淹入高邮湖中,这是1755年前后的事。  对“三阿之南”,有人说是孤证。我就想到《竹书纪年》(写在竹简上的书称竹书。)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烧掉六国的史书。到汉代独尊儒术,大儒们又篡改历史。但是,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一个盗墓贼挖到一个战国时期魏国大墓,其中出土了数十车竹简,里面有许多失传的古书,就有《竹书纪年》——魏国的编年史。作为一本魏国的史书,《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珍贵无比。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文献资料上很大程度上就依据了《竹书纪年》。当今学者评价《竹书纪年》是我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是上起黄帝、下到战国唯一完整的年表,是最可宝贵的国史!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就已经亡佚,但荀勖和束皙的二次整理本仍继续传抄流行。世行《纪年》曾有好几种不同版本,如内府藏本《竹书纪年》二卷本,范钦《竹书纪年》天一阁二卷本,梁沈约注清董丰垣撰《竹书纪年辨证》等等。这些版本都有“梁沈约注”。我们在这些版本中都找到以下文字:(帝尧)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各版本差异不大。近年在六朝古都南京一建筑工地上,也出土了古本《竹书纪年》残简,其中也有隶体的类似文字。

我们在其中找到帝尧出生地的三个新要素:“斗维之野”、“三河”、“丹陵”。尧母生于、长于“斗维之野”,到“三河”玩,遇赤龙(尧父帝喾)合而孕尧,生尧于“丹陵”。“斗维”是指天上的斗宿(南斗星),“之野”就是分野,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对应着地面的人群,这就是“天人合一”观。例如“毕宿分野对应于魏国的领土。”《西汉·地星志》有:“吴地斗分野”。吴分野有:“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也即斗分野对应吴地的八个郡。不在这八个郡的,当然不在“斗维之野”。康熙《高邮州志·星野志》有:“高邮在天官南斗十二度内。”(古人“天官”指天上星座)。目前,吴地八个郡中,与尧母出生地有关的仅仅只有高邮一家。而其它声称帝尧出生地的都不在吴分野。

“古三河”是安徽中部的水系,上游古称池水(今池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载:“[三河集]在安徽定远县东北池水北岸。近滁县盱眙二县界。(32页)”池水经三河集后称三河。池水则在盱眙东南流过,大体沿今洪泽湖南岸绕过(因为南岸地势较高,又有近东西向断裂控制),再经今金湖附近向南流入古高邮的平阿湖(今高邮湖的一部分)。平阿湖旁有古三阿。这就是古三河的流向。

孕尧的“三河”应是河名,三河是一条河。与帝尧出生地有关的13种历史文献中,所有11种版本都有“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有7家写“三河”孕尧。(清)宋翔风在校刊史家皇甫谧《帝王世纪》时,却加了一个注:“尧初生时,其母在三河(本作阿,依册府二改)……。”实际《册府元龟》中并没有这个依据。古高邮的“三阿”,附近就有“三河”,跟古史相合,这种概率在别处是不可能有的。“出观三河之首”,应指尧母庆都到三河口去玩。三河口距古高邮的三阿城约7公里。三阿距神居山17.5公里。这些地方应该是尧母庆都当天能够去活动的地方。

红色丘陵常见于南方,山体由富含铁质的火成岩风化形成。位于三阿之南的高邮神居山正是“红色的丘陵”。神居山是1200万年前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高49.5米,岩石富含铁质呈红色。神居山在古代是红色的丘陵——丹陵。而在周边并无第二座火山。

高邮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的上部找到“龙山文化”遗存。这里出土的高邮陶文“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亦十分重要”。在全国展览时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龙虬庄陶文破译为“戊辰、辛未”。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年,正是帝尧出生的年代。因此,高邮有孕育帝尧的“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再加上有神居山得名的传说;有王尧村、骑龙村;有尧在神居山发明围棋的传说,留有“仙人棋”遗迹。神居山符合帝尧发祥地的六要素。六要素前四条是帝尧出生地的解码,后二条是帝尧文化发祥地的依据。六要素缺一不可。

(二)“江苏宝应说”。

原来金湖声称“塔集”是帝尧出生地时,有人认为,塔集属过宝应。塔集是怎样来的?在高邮湖淹水时,居民逃到一个叫吴大庄的高地,吴大庄后来改称“塔集”。“金湖说”把这地方“设计”为尧的出生地。

(三)“中原说”

就是帝尧发迹的山西临汾一带,他们认为帝尧就生于斯。其地望位于太行山之西。而河北顺平在太行山之东。他们为帝尧出生地之争,也可以说是太行山之东、西之争。“河北顺平说”错把唐县当唐国。“中原说”还指责河北顺平一带在帝尧时代尚是“黄泛区”,并不适合古人居住。

(四)“山西长治说”

长治市长子县的“争尧”启动相对较晚,但在短短两年内,已经进行了一次全县范围内的大调研,整理出版了一本《尧王与长子》的书,“尧之故里在长子”则是近年出现的新说法。2005年年底,太原师范大学李蹊教授发表长篇论文《丹朱封长子考——兼论尧的生地、发祥地和兴旺地》,认为尧王的故里和发祥地,极有可能就在今天的长子县。一文激起千层浪。2006年3月,长子县政协邀请李蹊赴当地作学术报告,并把演讲的内容刻录成光盘,在当地电视台连续多日播放。随后,县政协又牵头在全县展开大调研,搜寻与尧王有关的古籍记载、诗词歌赋、民间习俗等资料,并汇编成《尧王与长子》一书。长子县尧文化研究会会长申修福说,尧文化研究会搜集到的论据更加丰富和生动,初步认定,长子就是尧王的故里,是尧文化的发源地。

(五)“山西黎城说”

《山西通志·名贤辑要·帝王类》开篇即为尧帝。文称:“尧为黄帝五世孙,生长居处于伊耆二地,即今山西黎城县也”。文中“生长居处”四字确切地指明尧是“今山西黎城人”。

(六)“山东唐县说”

山东籍学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刘氏统宗世谱》副主编刘玉科表示,《史记》等记载,黄帝是中原华夏族的祖先。黄帝的重孙帝喾(人名)娶陈锋氏部落的伊祁侯之女庆都为妻,生子放勋,就是后来的尧帝。这在多种史料中均有记载:“庆都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在南方尧帝故里之争的省、市(县)查不到丹陵的地名。但是据流传的古今刘氏族谱记载,约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尧帝出生在丹陵,丹陵即今唐县高昌镇北高昌村的庆都山。

(七)“山东菏泽说”

山东省考古工作者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辖区内初步探明了古成阳城城墙走向,从而确定成阳城就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境内,并证实了尧帝陵遗址在山东省菏泽市。据考古探测,成阳古城北城墙和东城墙非常完整,南城墙也探测到大部分,西面城墙未找到,考古人员怀疑为洪 水冲垮。已探测到的城墙周长为2500米,城墙最浅处仅离地表0.3米,最深处离地表7米到8米,土质清晰,夯层明显,如此完整的汉代土城墙全国罕见。据菏泽市牡丹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田恩众介绍,民间有“尧王虚葬八百墓”的说法,号称尧陵的很多,比较真实可信的记载是《水经注》中的“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胡集古称成阳,成阳古城始建于汉代,后被洪水淹没,继而为黄沙掩埋。据了解,《山海经》也有“尧帝崩于成阳”的记载。此前在成阳古城附近的尧王寺村曾出土尧王妃中山夫人祠碑残片、尧母庆都陵残碑、明曹州太守范希正重建尧王寺朱砂碑等文物,与此次成阳古城的探明相互印证,证明尧帝陵确实位于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境内。考古人员说,成阳城是寻找尧帝陵遗址的一个不动的坐标。成阳古城的发现证实了尧帝陵遗址的大致方位。考古人员在尧王寺村发掘出部分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片,也与尧活动的年代相吻合。

(八)“河北顺平说”

可考的也只是元代以来的事。当时、当地的蒙古族统治者叫郝经。当时有人挖到一块《汉成阳灵台碑》,其上的字都看不全,郝经就信尧母生地在此了,加上有尧母洞传说,郝经就认为尧母在唐县生尧。郝经的可悲处就在于他误把“唐县”当“唐国”。唐国是帝尧的封地。唐县在汉代才设县。两者相差二千年。今山西翼城才是帝尧古陶唐封地。郝经还叫人建尧庙、尧祠等。经七百年的文人炒作,这就把帝尧“出生在”今唐县、顺平、完县。

(九)“湖南攸县说”

2007年在山西临汾高层论坛会议上,湖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历史学教授、博士刘俊男指出:“河北唐县尧迹无先秦依据。”“《史记·周本纪》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河北),帝舜之后于陈。”“至今,河北唐县、山西长子县仍留下众多尧裔祭尧及尧文化遗迹。说明确有尧裔活动过。但我们未见先秦文献记载此两地的帝尧真迹。这些尧裔遗迹不能与尧本人真迹相混。”“ 河南、山东尧迹皆系尧后裔所为。”他这段话否定了“河北顺平说”,又否定了“山西长治说”,还否定了“山东菏泽说”。  

刘俊男先生是湖南攸县人,他力挺他家乡攸县。“湖南攸县说”讲尧生于、葬于攸县。南方的山是火成岩,土都是红色。他们那里有“丹陵刘氏宗祠”,自认为符合“尧生丹陵”。  江苏的金湖、宝应、高邮,山西的临汾、长治长子县、长治黎城县,山东的菏泽、定陶、曲阜,河北的顺平、唐县,浙江的兰溪,湖南的攸县(桃源)、常德等地先后加入了尧帝故里之争。其实,从学术的角度探讨名人故里、历史遗迹,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站在地方利益的角度,是为了给某地贴上名人标签才去研究、去争论,无疑是将学术庸俗化,对历史更是一种亵渎和伤害。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唐尧放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