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纵横百科 112 0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在我国上古传说里,少昊是一个很有地位的人物角色。因为他是传说中的“五方天帝”之一,被称为西方上帝。更主要的是,他还是黄帝的儿子,母亲是螺祖,也就是传说中蚕桑的始祖。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作为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山海经》当然会有他的一些记载与描述。

但是,和其他人物的描述不同,《山海经》对于少昊的描述,一定程度上却又“误导”了后人,甚至因此对少昊的生平产生更多的疑惑与不解。

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熟悉古文文风的人都知道,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之说,如何断句全靠读者的“句读”。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亲爱的朋友,在您眼里,这句话是怎么读的?

毫无疑问的是,从郭璞的《山海经注》开始直到现在,这句话的读法基本都是这样的: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汉语的博大精深在这里得到完美的演绎。从这个句读就会衍生出这样的理解:

东海之外的一个大壑,是少昊的领地,少昊在这里抚养了颛顼,丢弃了他的琴瑟。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正是有了这个理解,我们作为后世读者,至少便能得到一个准确的信息:从年龄上,少昊比颛顼要大,甚至很可能还是颛顼的叔伯辈分。要不然,就不会有“孺”这样的教育后代的文字了。

但在其他文献里,颛顼和少昊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竹书纪年》等文献的记载,少昊就明显比颛顼要小,这个结论和《山海经》刚好是相反的。

在《竹书纪年》里,帝颛顼高阳氏死后,帝喾高辛氏继承帝位,而帝喾高辛氏的儿子叫帝挚,也就是少昊氏。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于是,按照《竹书纪年》的记载,少昊还是颛顼的孙子辈,怎么能比爷爷的年龄大呢?这明显是一个巨大的漏洞。

那么,《山海经》和《竹书纪年》到底哪一个更可信?也就是说,少昊和颛顼到底谁的年龄更大?

他们之间的关系,即使在现在存在的、大家比较公认的一些史书里,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

《左传》,就有“少昊氏有四叔,曰:重、该、修、熙”的描述。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而在《竹书纪年》的描述里,帝喾高辛氏在位时,曾命令“重”灭了“有浍”。

所以,即使从《左传》来看,少昊比帝喾高辛氏都要低一个辈分,而帝喾高辛氏又是颛顼高阳氏之后出现的人物。谁的年龄更大,似乎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真的就是《山海经》写错了吗?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又能从侧面佐证《山海经》是胡诌海说之书?

其实,这么理解是错误的。在我看来,之所以后世的人会认为《山海经》和《竹书纪年》、《左传》相悖,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都读错了《山海经》——断句错了,乃至形成完全相反的文意。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山海经》关于少昊的那句原文,换成下面这种句读方式,您会有什么理解: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首先,从语法上来说,这么断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后,句读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原文理解成:

东海之外的大壑是少昊居住的地方,少昊还是儿童的时候,颛顼曾经把他的琴瑟丢弃在这里。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这么一来,语法、文意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结论,少昊比颛顼的年龄小。

于是,无论是《山海经》还是《竹书纪年》,乃至《左传》,关于少昊和颛顼的年龄辈分的关系,就完全一致、没有任何的矛盾了。

所以,我们读《山海经》这类的远古文学作品,汉语语法的功底是相当重要的。即使一个标点符号,也有可能形成截然相反的语言文意。

《山海经》:这句话,被后世误读了多少年,关于少昊的生平

​而关于少昊和颛顼的“误解”,很可能只是人们“误读”了《山海经》而已。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了像郭璞这样的名家。

标签: 帝挚高辛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