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

纵横百科 75 0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庞统确有其人,而且是豹眼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

在小说、影视剧中,庞统一般被描绘成相貌丑陋的形象,其实与史实不符。

陈寿为蜀汉人物列传,庞统法正合传,在《蜀书》中仅次于诸葛亮,可见在陈寿心中的位置。由于庞统年仅三十五岁就死了,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其经历却很高光。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庞统相貌丑陋,仅仅是说他少年时非常质朴,表面看上去不是很聪明,实际上就是非常沉稳,不太张扬,应该是大智若愚。不似诸葛亮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给人以风流倜傥的形象。

庞统被称为“凤雏”,唐朝诗人李商隐有“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诗句,从雏凤那清脆圆润的鸣声中,就可以体会到庞统是多么超凡脱俗哦。

后来,庞统被郡太守任命为功曹,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对于抚育子女、赡养老人之类的事特别尽心。他对别人的称赞,常常超过他们的实际才干。当时的人感到奇怪,庞统就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雅正的道德衰微,好人少而坏人多。想要振兴良好的风俗,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如果不把值得褒奖的人说得完美一些,那么他们的名声就不能为人们所仰慕学习。”

从这一点足以看出,庞统是一个品行很高尚的人,而且很善于用褒奖的方式,鼓励别人,以促进社会道德教化,这在三国时期非常难得。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

庞统,三国时期真有其人,这没有啥可疑的。

而铁锁链桥的计谋是否他提出来的,这没有历史记载。

不得不说,赤壁之战,罗贯中描写的非常精彩,其中蒋干中计、铁索连舟、苦肉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等等,看着都很过瘾。不过呢,除了苦肉计,几无真事。

别的就不说了,仅复习一下这个铁索连舟吧。

演义记载,鲁肃向周瑜举荐了庞统,庞统献上了铁索连舟的计谋。庞统通过蒋干见到了曹操,曹操大为赏识,采纳了庞统的建议,最后被烧了个鼻青脸肿。

不过呢,史书并没有记载这个桥段,豹眼认为这恐怕是子虚乌有。

周瑜死后,鲁肃又把庞统举荐给了孙权。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孙权见到庞统这幅尊容,很不喜欢,这或许就是庞统形象丑陋的由来吧。

不仅形象不好,而且庞统大话连篇,就连周瑜也没有放在眼里,这就让孙权难以接受了,发誓永远不会用他。

这仅仅是演义的说法,从庞统的为人来看,不至于如此狂妄。而且孙权也善于识人、用人,并没有以貌取人的记载。

但这里就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

第一,庞统是襄阳人,最初被郡守任命为功曹,没有明确记载是哪个郡守。

第二,《江表传》记载,庞统投奔刘备后,君臣有个宴语,刘备明确说,庞统曾经是周瑜的功曹,但不清楚庞统何时成为周瑜的功曹。

第三,周瑜死后,庞统为何没有被孙权重用,反而投奔了刘备。

第四,庞统有没有接触曹操的机会。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击败曹操,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周瑜击败了曹仁,占据了南郡,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

问题来了,庞统是周瑜的功曹这是真的,那么,他是何时投靠的周瑜。

如果庞统在周瑜任南郡太守时,被任命为功曹的话,那么在此之前,庞统在干嘛?

刘备屯兵新野,司马水镜向刘备举荐了卧龙、凤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何对凤雏庞统不闻不问?此时庞统也没有主动去投靠刘备,从后期庞统投奔刘备来看,庞统是不需要三顾而请的。

由此,豹眼认为,庞统最初被郡守任命为功曹,一定不是周瑜任命,而是刘表时期南郡郡守任命的。当时还没有襄阳郡,襄阳隶属于南郡。

刘备屯兵新野,庞统是南郡功曹,彼此之间并没有来往。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征刘表,刘琮投降。原刘表的部属一部分跟随刘琮投靠了曹操,一部分追随刘备南渡。此时,庞统如果是南郡功曹,他一定会在南郡治所江陵。

曹操占据江陵后,却不见庞统的踪影。

根据庞统后期的经历来看,他很可能不看好曹操。演义中罗贯中安排庞统对付曹操,也是合情合理的。否则,庞统是有机会为曹操效力的。

但曹操占据江陵后,自然有许多人清楚庞统的底细,此时不投奔,等到赤壁之战时再来献计,岂不值得怀疑?

豹眼在别的问答中提到过一个观点,既然司马水镜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庞统,也很可能向诸葛亮、庞统推荐过刘备。

有说法认为,诸葛亮就曾经主动去投靠刘备,当时刘备并没有特别的重视。这与庞统投奔刘备后没有得到重用,仅仅派遣他去耒阳做了一个县令相似。

因此,庞统在赤壁之战前后的踪迹很模糊,也没有史料佐证,赤壁之战不仅没有铁索连舟的事情,更没有说是庞统之计。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

《庞统法正传》记载: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周瑜做了南郡太守,不久后就病逝了,庞统为周瑜送葬,就来到了吴郡。吴郡许多人闻知庞统的大名,都愿意与他交往。

这就说明,庞统的确跟着周瑜混过。但周瑜死后,庞统并没有得到孙权的赏识。

可能的原因,一是如演义所说,庞统经过鲁肃举荐,但孙权并不喜欢他;二是压根儿就没有人举荐庞统。

在汉末三国时期,没有人举荐是很难有机会出头的。庞统在吴没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也就很少留下史料记载。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庞统在东吴没有机会,就投奔了刘备,被任命为耒阳县令。庞统不理政事,就被免了官。

鲁肃给刘备书信介绍了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让他做个治中、别驾,才能发挥他的才能。诸葛亮也向刘备举荐庞统,刘备就再次召见庞统,并与之深谈,大为器重,任命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仅仅次于诸葛亮。

既然鲁肃认为庞统是大才,那他一定是先举荐孙权,再举荐刘备。就鲁肃的境界,他绝不会是妒贤嫉能。看来,问题出在孙权身上。

这就是说,演义尽管是小说,但并非一切都是虚构。起码庞统不被孙权赏识这个桥段很可能是真实的。

但这不是说,罗贯中所言铁索连舟也是真的。

从庞统得到刘备重视的曲折过程,也说明有些史料未必可信。司马水镜举荐了庞统、诸葛亮,难道刘备对庞统丝毫就没有一点感觉吗?

所有这些,都是历史谜团,难与求证。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

不过,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庞统的机会来了。刘备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庞统力谏刘备从速成行。

庞统跟随刘备入川,整个刘备平定西蜀之战,都是庞统策划的。

铁索连舟之计,不是庞统的计谋,但入川及取成都三策,确确实实是庞统所为。而且庞统第一个提出了隆中对的缺陷,力主取西川,经营西北,这才是刘备成就帝业的关键。

一般都把刘备的基业归于隆中对,其实很不公允。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采纳庞统取成都的中策,开始了与刘璋的决战。

刘备顺利攻占涪城后,大宴将士。刘备得意忘形喝高了,与庞统弄得很尴尬。尽管刘备意识到了错误,庞统也把场面给圆了下去,但彼此之间肯定产生了隔阂。

接下来的雒城之战,庞统明显是带着情绪上阵,结果被流矢射中而身亡。

演义中,把这一段描写的也很精彩,刘备两大谋士诸葛亮与庞统彼此争功,庞统就在落凤坡急急忙忙挂掉了。

不过,这仅仅是演义的说法,史料中并没有这些记载,也找不到落凤坡这个地方。

没有史料记载,也就不必多说了。但庞统死于进攻雒城之战,这是没有疑问的。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

标签: 凤雏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