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纵横百科 119 0

姜子牙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其知名度不下于,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要高于影视剧中常见的孙悟空、哪吒、杨戬。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我们还能在门楣、屏门、房梁等地方看到“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字样。

我们现在可能认为这主要归功于明代小说《封神榜》对于姜子牙的刻画。可是在小说中,姜子牙虽然是主角,却可以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主角了。就像《三国演义》状诸葛亮多智近乎妖,在《封神榜》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他作为“武圣”应该有的能力,反倒是更像一个神棍。如果一定要说姜子牙为什么能够担当“扶周灭商”这个重任,只能说他有一个无比牛逼的背景,去掉这个原因感觉申公豹都比他称职。

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在小说中,姜子牙本是朝歌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上昆仑山学艺,还拜了当时修仙界最大势力,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为师,所以姜子牙在《封神榜》中的辈分极高,杨戬、哪吒这些全都得叫他师叔。结果学了四十年也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就在七十二岁时被元始天尊以没有仙缘为由打发下山去扶周灭商。

而在扶周灭商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排兵布阵,没有看到文韬武略,只看到每次姜子牙都被商朝的一名普通将领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然后就不知道哪里跳出来一个师侄不仅救了他,还把对方打败了。当对方来了一个更厉害的,把小的打了,必然又引出小的身后老的,不断的反复循环。反正最后胜利了还是不知道有什么本事,只知道他背景大,靠山硬,帮手多了。

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可结果就是这位没有仙缘的姜子牙,却是真正的人生大赢家。就看他的十二个师兄,号称十二金仙如何,还不是被削去顶上三花,千年道行毁于一旦,只能重新修行。阐截两教,多少资质比他好,修为比他高的,落得个身死道消,魂魄上封神榜的下场。连厉害如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都被鸿钧老祖罚去闭门思过,不得干预红尘事物。就只有姜子牙不仅被封到齐国,享受人间富贵,更手持一杆打神鞭,诸神辟易。(注:在中国神话体系中,成神比签了终生996制卖身契还要惨,所以书中所有人都不愿意名字上《封神榜》)

这就给人一种遐想,姜子牙应该有什么非常厉害的身份背景,就像上面空降下来镀金的太子爷一样。反而没有人去关心姜子牙为什么在历史上被称为“武圣”、“百家始祖”。

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那么姜子牙在真实历史上,究竟有怎么样的身份背景呢?我就通过历史文献中的蛛丝马迹为大家还原一下。

姜子牙身世

姜子牙是哪里人?常见的说法有三种,一是“东海上人”即东夷人士;二是河内汲人;三是“西方人”(此西方非我们现在说的西方,指古代相对于中原的西方,今天山西山西等地,如姬昌为“西伯侯”。)

第一种说法在普通人中最为流行。主要依据,一是《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二是《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也。”但是这种说法非常的突兀,也存在着无法解释的漏洞。比如同样是《史记·齐太公世家》又记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齐记补遗》载:“太公葬于周,齐人葬衣冠于此。”中国人讲落叶归根,古代周人尤其有这个习俗,姜子牙反葬于周正是证明了他不是“东夷人士”。“东夷说”估计是因为姜子牙封地在东方而产生的误会。

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第二种说法主要是汉代高诱在《吕氏春秋·当染》中注曰:“太公望,河内汲人也”,而在汲县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这种说法同样也没有依据,大概是因为姜子牙曾在流经汲县的磻溪中垂钓而产生的。

第三种“西方说”是我目前支持的观点。一是姜子牙反葬于周的记载,在《礼记·檀弓》记载;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 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古人认为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会把头朝向它的洞穴,表示思乡之情。因此姜子牙反葬于周,表明了他的家乡在西方,在周。

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另外,相对于其他观点,“西方说”在历史上更有迹可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国语·晋语》又记载: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生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也就是说姜子牙为炎帝一族后裔,又因炎帝一族居住在渭水一条叫姜水(今陕西宝鸡市境内)的支流,所以得姓姜。后来姜子牙的祖先曾经担任过“四岳”的职务(《周礼》载四岳为四时之官,主四岳之事。),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被封在了吕和申。《史记索隐》中也记载:

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後,掌四岳有功,封之於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後也。而《尚书》记载伯夷的确曾经担任过四岳的称呼而被称为太岳,他的后裔逐渐发展成齐、许、申、吕四个部落(《国语中》:“齐、许、申、吕由太姜。”)。而这吕国便是姜子牙的祖籍,因此以国为氏,又叫做吕尚。

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那吕国又在哪呢?《左氏》记载:“时周时不以嵩高为中岳,知虞、夏时亦然,故当以霍太山为太岳也。”由此可知当时四岳当在霍太山周边,即今天山西省中部,而当年尧舜的都城都在山西南部,四岳刚好在他的北邻。因此吕国当在此附近,又有《元和郡县志》记载:“霍邑西南十里有吕乡”,即今天的山西霍县。

而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

(吕尚)盖吕侯枝孙,起渔钓,佐周文王,为武王太师,定天下有大功,封为齐侯。又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现在一般推测,姜子牙出身为吕侯旁系孙,因为并非是嫡系出身,所以没有继承爵位的资格。但毕竟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以博闻,来到商朝的首都寻求发展,并谋得了官职。

结果因为纣王无道,政治腐败,所以姜子牙弃职离去,并游说各方诸侯,结果并没有遇到明君,直到后来回归周,遇到了周文王。

历史上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而我们常说姜子牙八十为相,在《尉缭子》中曾有:

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饮孟津。《说苑》里也有: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刺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於齐”。望知其异。可见,姜子牙去职之后,又没有遇到明主,生活困顿,以屠牛卖肉,卖饮,垂钓为生。一直到70多或80岁时遇到了周文王。

最终我们从目前已知的资料发现,姜子牙,姓姜,名尚,字牙,子为当时敬称所加,伯夷之后,商末生于山西霍县,以国为氏,故又称吕望,为吕侯旁支孙,入商为官,因纣王无道,去之,屠牛卖浆为生,最后于磻溪垂钓遇周文王。另外《史记·齐太公世家》索隐注曰:“後文王得之渭滨,云‘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

标签: 乾坤万年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