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纵横百科 111 0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写下的文章《太空一日》全网刷屏。这篇文章被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因教材是近年新修订的,不少人都没学过。而看过的网友,大为震撼,留下“过于伟大”四字。

环环紧扣,步步惊心,历经冲天时“濒临死亡”的26秒,产生180度颠倒错觉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都经历了什么?何以“过于伟大”?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杨利伟后来在书里写道:

我知道国家和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将要实现,

我知道自己要代表几代航天人问鼎苍穹,

我也知道此去天路迢迢、充满艰险。

但我的整个身心就像一张充满力量的大弓,

向往和期待着射出飞往太空的利箭——

01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火箭逐渐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02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另有原因——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 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 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时我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声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标签: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