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荀氏兄弟,哥哥效忠袁绍,弟弟成曹操的谋臣

纵横百科 23 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荀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俗话说得好:“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的世家大族给后人留下的深刻道理。纵观历史,各朝各代的皇族,长久者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而反观一些门阀士族,却能屹立于多个朝代而长盛不衰。比如东晋时代的王氏家族,隋唐年间的陇西贵族集团,以及盛唐时期的五望七姓,都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

  而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亦有不少家族选择了这个办法。如诸葛一族,诸葛瑾为东吴高官,诸葛亮为蜀国丞相,而诸葛诞却效命于魏国。不过讽刺的是,三家归晋以后,诸葛家却是彻底没落了下去。而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颍川籍士族集团了。就拿颍川荀氏来说,哥哥效忠于袁绍,而弟弟却成为了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正因如此,无论哪方称霸了中原地区,荀氏家族也依然能凭借从龙之功,继续发展下去。

  效忠袁绍的的哥哥,乃是荀谌,字友若。荀氏一门人才辈出,荀谌作为荀彧的兄长,其实也有过亮眼的表现。袁绍能顺利得到冀州,也多亏了荀谌等人的效忠。事情是这样的,早在韩馥担任冀州牧之时,他便开始考虑经营自己的地盘了。但韩馥自己是颍川士族出身,所以他对冀州本地的田丰、沮授等人,并不是多信任。而荀谌也是颍川士族出身,所以韩馥也自然相信这群老乡。

  不过韩馥其人不仅胸无大志,而且喜好猜疑,为了自保,他曾经还打算杀死自己的心腹谋士刘子惠。在其手下头号大将鞠义反叛之后,以荀谌为首的颍川士族,便对韩馥彻底失望了。于是,他们将目光重新放在了时任渤海太守的袁绍身上。就这样,荀谌便成为了袁绍的代言人,反而替后者说话,希望韩馥能出让冀州。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当时韩馥的冀州,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忧是叛逃的大将鞠义,他也投入了袁绍的麾下;而外患则是指在幽州虎视眈眈的公孙瓒。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谌带着袁绍的意志,前来游说韩馥。荀谌的说话很有技巧,他先提起了威震北疆的公孙瓒之名:“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於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荀谌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韩馥还要坚持自己领导冀州,那么他势必会引起袁绍和公孙瓒的合谋。话已至此,韩馥心中自然会感到惶恐不安。

  荀谌见韩馥已经松口,他又开始为其打消疑虑:“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听到自己的安全有了保障,韩馥终于决定,将冀州牧的职位出让给袁绍。

  不难发现,荀谌这次游说,为袁绍积累初始的政治资本,奠定了坚实基础。袁绍在得到冀州以后,不仅获得了田丰、审配、沮授等一流谋臣的效忠,更是有了张郃、鞠义、高览这些一流武将。这些顶级人才的加入,让袁绍彻底走上了霸业之路。不过,荀谌在此之后却甚少有过表现。官渡之战前夕,荀谌支持袁绍讨伐曹操,此后便再无半分踪迹可寻。

  再来看一下荀谌之弟荀彧,这位三国时代堪比诸葛亮鲁肃的杰出战略家。荀彧的事迹,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作为一位“王佐之才”,荀彧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这个职责。纵观曹操的发迹历程,每当有重大决策之时,荀彧都能给出极其重要的参考意见。毛玠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荀彧劝说曹操实施,这才有了后来曹操在名义上的不败地位。

  兖州之战时,曹操一度打算要放弃与吕布相持,又是荀彧劝说他将兖州作为根据地,这才有了后来的曹氏集团称霸北方的基础。曹操占据兖州、豫州以后,生出了与袁绍争雄的心思。荀彧察觉以后,便提出了著名的“四胜之策”,帮助曹操坚定了信心。官渡之战期间,南阳许攸前来投靠,又是荀彧和贾诩支持曹操信赖许攸,这才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战。

  凡此种种,还有很多事迹足以证明荀彧的才干。对曹操来说,荀彧不仅是他的张良、更是他的萧何。随军出征时,荀彧奇策频出,帮助曹操逐步扩大优势。而即便荀彧坐镇后方,也能保证曹操的大本营安稳如山。不仅如此,诸如戏志才、陈群、郭嘉等一批顶级谋士,也是荀彧向曹操推荐的。

  由此可见,尽管荀谌匡扶袁绍这条路失败了,但荀彧却成为了曹操最为器重的谋臣。荀氏家族的这个安排,总体上还算比较成功。不过颇为可惜的是,荀彧最终因为选择忠于汉室,从而与曹操分道扬镳。可为家族利益,荀彧最终选择牺牲了自己,令人唏嘘不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