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宋太祖。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赵匡胤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都早夭了,长大成人的只有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赵德昭最终在29岁的时候自杀了。赵德芳则在23岁的时候,晚上睡了,第二天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赵德昭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当初赵光义带着大家征伐辽国的时候,被辽国打得大败。赵光义当时没命地往南逃,同时腿还受了伤。大臣们因为一时没有找到赵光义,以为他死了,便商量着立赵德昭为新皇帝。不过还没有实施,赵光义又找到了。赵光义知道这件事后,非常不高兴。回去后,就迟迟不给参与打仗的功臣们记功。
赵德昭有点着急,就去向赵光义提这件事。赵光义冷冷地说,等你当了皇帝后再说吧。赵德昭把这个话听明白了,赵光义是不满当初大家在他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就打算立赵德昭为皇帝。赵德昭听明白这个话后,也吓住了。回去以后就自杀了。
关于赵德芳的死,《宋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六年三月,寝疾薨。”《宋史》上的这个记载,实际上是很值得玩味的,他说的是“寝疾薨”,不是说的“疾寝薨”。
“疾寝薨”我们好理解,就是说生病了,然后睡觉,睡觉以后就没醒过来,死了。这个顺序也正常。但“寝疾薨”说的是睡觉以后得病,得病以后去世。这就很费解了。睡觉的时候没病,第二天怎么就会死呢?
当然了,睡觉时候没得病,第二天死的情况也存在,比如一些心肌梗塞、脑溢血之类。但是古代的技术是检验不出来的。古代只能知道他头天晚上睡觉,第二天就死了,是不是睡后才生了病,其实并不确定。但是《宋史》上一定要说是睡后才生的病,这就耐人寻味了。
为什么耐人寻味呢?因为赵匡胤去世后,当时的皇后宋皇后给太监王继恩吩咐的,是让他去把赵德芳叫过来当皇帝。但是王继恩却去把赵光义叫过来了。也就是说,赵光义和赵德芳是竞争对手,赵光义是很提防赵德芳的。《宋史》上特别强调这一句,意思就是想讲明,赵德芳的死,与赵光义是没有关系的。而往往是这种没有关系,恰恰说明,关系很大。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活下来的这两个孩子,都有些死得不明不白,似乎都与赵光义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这两个儿子死后,他们的后代又如何呢?赵光义是怎么处置他们的呢?
实际上,这两个儿子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留下的后代却不少。赵德昭留下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惟正、次子赵惟吉、三子赵惟固、四子赵惟忠、五子赵惟和。这几个儿子,生前都是节度使或者刺史,死后基本上都封为王,或者封为公。赵德芳留下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惟叙、次子赵惟宪、三子赵惟能。也是生前掌管一方,死后被封为王或者公。
那么,赵光义非常提防赵匡胤的那些儿子们,为什么对赵匡胤的孙子们却那么好,并没有任何打击呢?这主要是因为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死的时候,他的孙子们都还很小。等到赵匡胤的这些孙子们长大以后,赵光义的皇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无人撼动了,因此也没有必要提防了。
赵匡胤的子孙们,在整个北宋一代,至少传了七代。在排行上,分别是德、惟、守、世、令、子、伯、师、希、与等等。传到第八代的时候,宋高宗南渡,由于宋高宗没有生育,又由于赵光义的子孙在靖康之难中,基本上被金国掳到北方去了,因此,在赵匡胤的第八代,也就是赵德芳的第七代中,找到了一个叫赵伯琮的孩子。后来这个孩子当了皇帝,也就是宋孝宗。
这其实也说明,虽然赵匡胤的孙子辈、重孙辈过得还不错,但是往后对他们的分封就越来越少了,也因此他们才会不被金国注意而保留了下来。
再往下传,传到第十一代的时候,赵德芳的后代也绝了,于是又从赵德昭的后代中找到一个孩子赵与莒,立为皇帝,他也就是宋理宗。
由此可见。赵匡胤的子孙们在北宋时期,虽然越来越凋敝。但是到了南宋以后,却突然就发达起来,还辉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