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伏羲氏所创有何由来?

纵横百科 130 0

  筝是中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形成传于秦朝,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 流传到全国及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相传,早在2000多年前,秦国就已经有筝了。那么筝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儿可 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当时,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 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

  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 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 两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 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

  他又急又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的左 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了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备女儿,他把半边瑟分别做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 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箏”。

   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了。其实,对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从各种资料来判断,关于古筝的来源可分为几类: 一为蒙恬所造;二为瑟所简化;还有由简单乐器所演变的说法。对于筝为蒙恬所造一说,许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在《旧唐书•音乐志》中提到:“筝 本秦声也,相传为蒙恬所造,非也。

  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 此乃筝也。瑟,相传为伏羲氏所创,是一种远古时期就出现的乐器。”《杜氏通典》 上记载:“瑟世本云,庖牺作,五下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具二均声。”一般认为瑟慢慢流传各地与各时期后,再经由蒙恬或京房加以改良命 名为筝。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古筝是源自古代游牧民族一种便于携带、尺寸 不大、弦数不多的简单乐器,而非由汉族的既大又复杂的瑟演变而来。就体积来讲, 筝只有三尺多,而瑟却有六尺多,那是因为汉族过的是固定农业生活,使用大型的 乐器并不会不方便,北方或西方的游牧民族却不然,小巧的乐器反而较适合他们。

   就制作材料来讲,筝字从竹,可能原为大型竹子所制,瑟则为梧桐木所制,材料完 全不同(虽后来的筝也为梧桐木所制,不过被认为是改良的结果)。就发声来讲, 筝声高急激昂,瑟音却是雍容柔和,为两种不同的发声领域。综观这三点,说明筝 是由游牧民族所用的乐器演化而成,而非由瑟演化改良的并不为过。

  不过经过历史 的演变,在秦亡后,秦筝逐渐被改良,从形状、材料,甚至声音都变得近似瑟,所以箏被称为小瑟也是可以接受的。

标签: 伏羲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