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刘联盟最后会破灭,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纵横百科 21 0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初逢诸葛亮,诸葛亮以《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复兴汉室”的路线图。

其中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为根基,再“外结好孙权”,等待“天下有变”,然后“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的结尾,诸葛亮断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苦心设计的这份“复兴汉室”的路线图,最后当然没有完成,毁就毁在“外没有结好孙权”。

赤壁之战后,东吴出于战略考虑,分两次将从曹操大将曹仁手中夺得的荆州南郡暂借给刘备,双方此后,为归还南郡进行了十多年的博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末,东吴大将吕蒙、陆逊等,趁着关羽在襄阳、樊城和曹军交战之际,偷袭荆州得手,关羽被杀,《隆中对》规划的大战略破灭。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一事上,三国爱好者们的倾向性是分两边的,有支持东吴的(我个人是支持东吴的),有支持蜀汉的,相对而言,支持蜀汉的数量要更多一些。

我此前也写过关于荆州、关羽等方面的文章,从文章发出后收到的评论看,大多数支持蜀汉的读者,是从东吴背盟无义的角度来谴责东吴。

这或许对,也或许不对,似乎争论不出个绝对的答案出来。

本文再来写写荆州的事情,就从东吴的国防安全的角度来阐述下我的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外结好孙权”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叫法,就是“东和孙权”。

这是诸葛亮提出的,且刘备也认可的观点,曹操太强大,要干掉他,必须要联合孙权。

不说孙权帮刘备一起打曹操吧,起码,蜀汉跟曹魏单挑时,孙权不能站出来捣乱。

“东和孙权”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诸葛亮、刘备显然没有考虑到东吴的核心安全诉求,这个核心诉求就是荆州,在赤壁之战后,主要是指南郡。

现在懂军事的读者都知道,历史上在江南地区建国的政权,要想防御外敌,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一个是两淮,一个就是荆、襄。

而且,荆、襄的重要性还要大于两淮,即所谓“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南宋叛将刘整为忽必烈献策所语,打开了南宋灭亡的大门)。

从三国时期,把历史时间线往后延伸,从东晋到南陈,再到南宋,南明等政权,都是在荆、襄地区丢失后,迅速的亡国。

包括本文要说的主角之一的东吴,也是如此,西晋灭东吴时,共起六路大军,其中有三路都是从荆、襄地区出发。

这足以说明,荆、襄对于在江南地区建国的政权的重要性。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较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元末明初时,陈友谅从荆、襄顺江而下攻打朱元璋,结果在“鄱阳湖之战”中被朱元璋打败。

另一次就是诸葛亮亲自参与到其中的“赤壁之战”了。

除这两次例外,基本上,没有荆、襄在手的江南政权都会被灭掉。

因此,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中的有识之士们,虽然没有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并不妨碍他们从东吴外部安全的角度,看出荆、襄地区对于东吴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诸葛亮为刘备作《隆中对》时,孙权正在攻打荆州所属的江夏郡,而且已经是连续好几年在持续进攻,主要就是要谋夺荆州。

也就是说,当诸葛亮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为根基并“外结好孙权”时,这个建议已经有些尴尬了,要想取荆州,除了要面对曹操和刘表,同样要面对孙权。

如果不是曹操突然率军南下,刘备要夺得荆州,没准就要先跟孙权翻脸,因为荆州辖下的江夏郡的一大半地区,在“赤壁之战”前,已经被孙权抢去了。

孙权谋夺荆州之路,是被曹操南下打断的,也是因为曹操南下,才有了“东和孙权”的基础,而不是《隆中对》中一厢情愿的“东和孙权”。

孙权向北一直在攻打合肥,屡败屡战,向西要求刘备归还南郡,都是从东吴的安全角度去考虑的,无所谓同盟不同盟,这是孙权的核心诉求,不可更改的。

“赤壁之战”后,襄阳在曹操手中,南郡借给了刘备,孙权暂时控制了半个江夏,这相当于把东吴的西线安全,放在了曹操和刘备手上。

对于东吴来说,不管是进而争霸天下,还是退而偏安一隅,没有关羽镇守的南郡,都是不可取的。

南宋初期的大臣吕祉曾在给宋高宗赵构的《东南防守利便》中表示:“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备注:南宋初期,收复襄阳,且重兵驻防在这条防线上的,是岳家军。)

江陵就是南郡的郡治所在地,也是关羽出兵北伐前的驻扎地,吕祉的上书说明了孙权借给刘备的南郡的战略地位。

有南郡,从防御角度,东吴可以监视襄阳,防止曹魏从襄阳进攻,从进攻角度,有了南郡,才能试图收复襄阳,形成完整的荆、襄防线,以保江东腹地安全。

再深一步的话,有了南郡,东吴才能有机会图谋益州,谁说孙权就不能打刘备了?如果有机会统一南方的话,孙权不会放弃的。

孙权也曾两次有过图谋益州的想法,甚至制定了决策,但两次都很不幸,不是周瑜突然病死,就是吕蒙突然病死(荆州当时还出现大疫,拖了孙权的后腿),只能放弃。

从上述分析可知,孙权借给刘备的南郡,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北伐前进基地之一,但对于东吴政权来说,也是不可替代的关乎江东腹地安全的战略要地。

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可替代,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放弃,那么,所谓的“东和孙权”实在是没有“和”的基础。

战是必须的,无非是用受人诟病的偷袭的方式,还是正面攻打的方式而已。

东吴趁着关羽攻打襄、樊之时,从背后偷袭得手,或许不那么光明正大,但从东吴的国家利益和国防安全考虑,又是不得不出手的。

关羽可以北伐曹魏,同样可以东征东吴,对东吴来讲,南郡还是放在自己手中好。

诸葛亮和刘备都忽视了南郡对于东吴安全的重要性,要想“东和孙权”,就不能“跨有荆、益”,而“跨有荆、益”,就根本无法“东和孙权”。

蜀汉政权跨有任何地方都行,哪怕跨有了雍州、凉州,跨有了司隶(中原地区),都有“东和孙权”的基础,唯独占据了荆州,就只能跟东吴成为敌人。

孙权能锲而不舍地攻打合肥,就能锲而不舍地跟刘备抢南郡。

用明末大儒顾炎武的话说就是:“厚荆襄,阻两淮”,方为东南立国之本。

鲁肃也早在《榻上策》中对孙权表示:“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关羽占着南郡,除了威胁到江东腹地的安全,还挡住了孙权称帝的道,人家能不急眼?能不翻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