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投降了 曹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纵横百科 34 0

  还不了解:曹爽和司马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曹爽选择投降后的结局是什么?

  在高平陵的政变,曹爽的失败之后,王陵、吴秋健和诸葛旦等都曾先后起来反抗司马懿。曹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自己的无能,缺乏见识和孤注一掷勇气。如果他听从桓范的建议,敢于战斗,大多数看热闹的人会根据情况选择站队。更有可能的地方大军将领投票也会加入队伍中来。

  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力不可小视,曹爽的兄弟们只会儿女情长贪图享乐,却没有勇气、策略或计谋。再者,高平陵事变实际上是政治势力的一种更替。过去隐藏的矛盾愈演愈烈。很明显,曹爽这些新秀,没有深厚的老底,军事力量基本都在洛,一旦司马懿和这些同僚们控制了洛阳,权力平衡就发生了逆转。只依靠一个曹爽自己都不敬重小皇帝和司农银寿想动员全国的大军。我觉桓范想得有点简单。

  此外,曹爽如果去了许都结果可能要改写。许都勤王大军重聚,曹爽势单力薄,难以避免大军和皇帝之间的直接接触。不排除魏帝会死党和投机分子来直接表达他对皇帝的忠诚。在得到这部分大军的支持后,皇帝联系了洛阳的老臣们,宣布司马懿的行动是他指使的。他斩首曹爽,并带了大军回到洛阳继续当皇上。不过,如果曹爽要去许昌代表皇帝向勤下达命令,应该说成功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当时洛阳城的司马懿似乎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很多高级军官都站在他这一边。但只要勤王一发兵,天下大乱,司马就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当司马的优势不明显的时候,司马背后的所谓高官家族还会是一心一意吗?贵族家庭必须首要考虑家庭利益。在过去,司马赢面非常大,所以可以加入到他的队伍。但后来,人们发现司马不会这么快获胜,甚至不了解他最终能否获胜。一定会有改变主意的。

  如果曹爽南下,命令东线和南线的军政领袖勤王,以皇帝,曹氏家族成员为首领,笼络了各地军政领袖的心,王陵、吴秋健,诸葛旦、文琴等等,消除地方军事和政治领导人的隔阂,建立中央政府封官授爵。还有西线的军事领导人夏侯玄、夏侯霸加上这些地方军政领导人都可以争取,但他们可能要考虑自己是否敢于选择队伍--毕竟洛阳有家庭人质。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毕竟,曹爽并没有南下许都,一天之内就投降了。各地的军事和政治领导人甚至连选择都没有来得及,所以他们不必说什么,所以也就不了解他们的站队选择。但当时的观念并不那么强烈。马超就是一个例子。此外,曹爽如果真的大兵压境。司马懿不敢动这些人的家人,如果他不动,他可以留条后路。如果他动了,可能就要诛连九族。改变战局形式不需要太多的力量,当一支精锐部队抵达洛阳时,情况可能就发生了转变。

  人们对司马家的反对并不意味着支持曹爽。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司马家族的反对,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当时也反对司马家族。从王玲等人的角度来看,司马懿和曹爽谁获胜没有太大的差别,至少不值得拿身家性命一起玩。但如果你有机会打赢司马懿,那就另当别论了。此外,虽然曹爽的号召力不如司马懿强大,但皇帝的号召力并不弱。明发声讨司马懿檄文要求各地的军事和政治领导人选择站队,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支持司马懿。也许曹爽太害怕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了。毕竟,魏末唯一能遏制诸葛亮的统帅,讨伐公孙渊又赢得如此轻松。而曹爽自己入侵蜀国却打得一团糟。即使他在道德方面占上风,军事实力也稍微强大,但他还是不敢与司马懿对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