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公:春秋时期秦国第六位君主,他经历了哪些事?

纵横百科 59 0

  秦德公,嬴姓,赵氏,名嘉,秦宪公之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生母为鲁姬子,春秋时期秦国第六位君主,在位约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秦德公赵嘉即位以后,发展生产,并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人物生平

  继承君位

  秦德公,嬴姓,名嘉。是秦宪公之子,其母名叫鲁姬子。秦宪公共有三子,与鲁姬子生下长子秦武公、次子秦德公赵嘉,与其他姬妾生下少子秦出子。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去世,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君。

  秦出子六年(公元前698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谋派人暗杀秦出子,再次拥立秦武公为君。

  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秦武公死后,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为君,而是拥立秦德公为君。秦德公继位后,将公子白封在平阳。


  梁芮朝贡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开始住在雍城大郑宫,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帝,命人占卜是否适宜居住在雍城。占卜的结果显示吉利,居住在雍城之后,秦德公的子孙可以东到黄河饮马。同年,梁国国君、芮国国君来朝贡。

  设立伏日

  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农历六月三伏天的说法就起自秦德公时期的秦国。伏就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产生伏天(端午)的说法以后,人们一听说入伏,就会想到盛夏来临。伏天盛暑天热,容易致病,人们要想办法避暑、少动,自我保养的意识提高许多。在此之前,秦国没有伏天的说法,周朝和其他诸侯国也不存在;在此之后,人们特别重视伏天的来临,汉朝初期,朝廷甚至明确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伏日,不必求同。我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是秦德公开始规定入伏。

  当然,既然入伏,总得想想避暑热的办法。当时的人认为热毒恶气会产生蛊,需要用狗血禳除。于是秦德公命令把狗杀死肢解,将狗的肢体悬挂在城邑的四门,用来驱厉鬼、避邪气。

  同年,秦德公去世,终年三十四岁。秦德公赵嘉共有三子,都相继成为国君,长子秦宣公恬,中子秦成公载,少子秦穆公任好。


  主要成就

  秦人祭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开始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今陕西境内的眉县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卜迁都雍城是否吉利,结果是后代子孙可以以此地为依托向东发展,直至饮马黄河。秦国迁都以后,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压力而前来朝见秦君。这一年,秦国开始确定有三伏的节气,用在城门杀狗的方法来祛除热毒邪气。

  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赵说、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秦国在关中的力量越来越强劲,早就不指望周天子照应的本地小诸侯——梁伯和芮伯前来朝见秦德公,算是把自己国家的安危置于秦国的保护之下。芮伯就是秦宪公时让秦国碰钉子的芮国的国君,可能已是芮伯万的子孙。芮国是姬姓国,始封君是周宣王的著名卿士姬良夫,因封于芮而以芮良夫著称。梁国位于现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龙亭两镇地域内,和芮国毗邻,也是嬴姓诸侯国,据说始封君是秦仲的小儿子康,和秦国有血缘关系。关于梁国始封君的这个说法值得探讨,秦仲长子秦庄公不过就是西垂大夫,还不是诸侯,秦仲的小儿子为什么反而会被封为伯爵成为诸侯呢?比较合理一些的解释应该是梁国国君是秦嬴之族,但未必真的是秦仲的儿子,其始封可能与秦襄公建立秦国的时间相差不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