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蜀汉没有升官封侯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事情?

纵横百科 27 0

  公元221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理由,出兵攻打孙权。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要是排一个三国名将人气榜,一身是胆的虎威将军赵云赵子龙,绝对可以进入前三名,甚至可能力压关羽张飞而成为榜首——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赵云都是忠勇仁义、识大体顾大局:既不像关羽“刚而自矜”,也不像张飞“暴而无恩”。

  但是忠勇仁义的赵云赵子龙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在章武二年,赵云做的一件事,刘备可能会很伤心,诸葛亮也未必会满意,而这可能也是刘备一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也没有封他为侯、更没有将其列为顾命大臣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云的忠勇仁义是毋庸置疑的,在《三国志·卷三十六》记载的季汉五将,也就是传说的五虎上将中,赵云的忠诚度数一数二。

  建安五年是刘备最困难的时期,那一年关羽被擒后投降了曹操,张飞在芒砀山打游击并娶了夏侯渊的侄女,寄居袁绍篱下的刘备前途渺茫,赵云却义无反顾地找上门来:“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从建安五年开始,赵云再也没有离开刘备左右,在当阳长坂之战中,“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关羽张飞都曾经弄丢过刘备的老婆孩子,赵云虽然丢了刘备两个女儿(被曹纯捉去了),但毕竟保住了甘夫人名节(甘夫人被誉为白玉美人,如果落到曹操手里,那结果可想而知)和阿斗刘禅的性命。

  因为赵云勇悍过人,所以刘备晋升赵云为牙门将军。读者诸君都知道,牙门将军就相当于主帅副官:常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并代为主公统领亲兵,主公外出征伐时,牙门将军留守后方,跟随主公征伐时,牙门将军负责统领亲兵作战。

  刘备入川,带走了黄忠魏延,桂阳太守赵云兼任留营司马,辅佐关羽的同时也有极大的权力。刘备发明的留营司马一职,相当于荆州卫戍司令部司令,既负责荆州的防御工作,又负责治安工作:“留营司马,官名。东汉献帝建安中刘备置,以赵云为之,统领留守荆州军营事务——《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按照《三国志》记载,刘备入川后,荆州三巨头就是关羽(军事主官)、诸葛亮(负责民政后勤)、赵云(主抓大本营安全)。如果刘备不把赵云调往西川,那么有他坐镇后方,陆逊和吕蒙还真抄不了关羽的后路。

  赵云之忠勇,在刘备集团是有目共睹的,赵云的仁义,在《三国志》和《云别传》中也有记载:谏阻刘备及荆州集团瓜分蜀中有主田宅,是为仁;博望之战生擒同乡夏侯兰并将其推荐给刘备担任军正(军中执法官),是为义。

  忠勇仁义的赵云有虎威将军之称,并且被刘备称赞为一身是胆,但是很奇怪:建安十九年(214年)拿下成都之后赵云就被提升为翊军将军,但是直到刘备驾崩的章武三年(223年),赵云整整十年没有得到提升。

  在这十年间,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先是获封前后左右将军,后来张飞升任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马超升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升迁最快的是诸葛亮,直接从杂号军师将军晋升丞相、录尚书事。

  赵云之所以十年没有晋升,可能跟他的性格有关,这一点我们从他反对刘备伐吴一事就能看得出来,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赵云劝阻刘备伐吴是对还是错?诸葛亮心里应该很清楚——赵云的说法站不住脚。

  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总以为诸葛亮是反对刘备伐吴的。但是按照三国正史记载,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站出来唱反调:在任何朝代,丞相与皇帝在重大决策上都必须步调一致,如果他们意见相左,那么结果不是换丞相就是换皇帝。

  我们重读隆中对,就会发现在诸葛亮眼里,荆州跟益州同样重要,如果没有荆州做前进基地,那么隆中对就成了放空炮,更何况诸葛亮的家业田产也都在荆州,桑梓之地,是万万丢不得的。

  在所有的三国史料中,都找不到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的片言只字,但是却能找到赵云力谏的记载:“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请读者诸君仔细分析一下赵云这番话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按照古代近代战史记载,兼并战争一般都是从弱者下手,通过大鱼吃小鱼,最后把自己养成吞舟之鲸。如果一开始就跟强者硬刚,那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可能会被二三流角色坐收渔人之利。

  读者诸君都知道,刘备曹操是一代人,曹丕孙权是一代人,一统三国的大业,曹丕孙权等得起,但是刘备等不起。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刘备,当然知道自己的那个儿子阿斗不是孙权曹丕的对手,如果自己不多做一点,就会给后代留下更大的麻烦。

  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刘备伐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曹操的谋士刘晔看得很清楚:“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既是刘备肯舍弃荆州,也不能不为关羽张飞报仇:关羽的身躯在东吴,张飞的首级在东吴,如果刘备置之不理,岂不会伤了绝大多数属下的心?

  纵观整个夷陵之战,刘备前期是占了上风的,真正难受的是孙权:“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就是陆逊)、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刘备一开始势如破竹,孙权向曹丕求救,曹丕口惠而实不至:“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三国志·卷二》裴松之注引《魏书》)”

  曹丕的意思很明显:刘备跟你打架,我在精神上支持你,预祝你大获全胜!

  曹丕后来倒是真的派兵的,但不是打刘备而是要打孙权:“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冬十一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馀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三国志·卷四十七》”

  这样看来,刘备征讨孙权,不是战略上的失败,而是战术上的失败,他不应该连营七百里,让曹丕看了笑话:“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如果刘备不拉长战线,而是集中全力跟东吴对峙,曹丕肯定是要背后捅孙权一刀的。

  刘备夷陵战败,所以很多事后诸葛亮都说他伐吴失策,但是如果他真的咽下关羽张飞被杀那口气,还有谁肯真心替他卖命?他又怎称得上一代枭雄?

  刘备不死不休的劲头儿,让孙权也十分忌惮,所以夷陵之战后,又是孙权主动求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

  孙刘联盟并不是在诸葛亮手里恢复的,在曹丕刘备双重军事压力下,孙权主动求和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其中当然要包括关羽的身躯和张飞的首级——荆州地盘吞下去就不会吐出来,而那些对孙权来说是累赘,对刘备却十分重要的东西,却可以当作议和的筹码。

  这样看来,刘备伐吴也不是一无所获,起码他求得了自己心安,也温暖了季汉集团人心。

  这就是刘备与赵云的不同之处,所以刘备是枭雄,而赵云只是忠勇仁义的名将。至于这君臣二人的伐吴之争谁对谁错,那就有劳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