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姜维北伐和蜀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维北伐大部分时间都是胜利,北伐为什么改变不了蜀汉的结局?
三国时期,蜀汉是最弱小的国家,然而他却长期以弱势兵力压着曹魏打,创造了一个奇迹。诸葛亮五次北伐,使得曹魏提心吊胆,之后姜维更是十一次北伐,给曹魏增添诸多麻烦,看起来似乎蜀汉地战力是非常强悍的。然而最终蜀汉还是被魏国给灭掉了,为啥姜维北伐大部分总是胜利,却未能扭转蜀国灭亡的命运呢?
姜维北伐
我们先来看看姜维十一次北伐的战况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说,大部分都是胜利的?
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姜维率军攻打陇西,魏将郭淮进军强中,姜维退军。
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姜维率军进攻陇西,击败魏将郭淮、夏侯霸等。
延熙十年(公元247),姜维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
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姜维假节,率军出西平,不克而还。
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姜维再次率军攻打西平,俘虏魏将郭循。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姜维率军围攻南安,因粮尽退兵。
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姜维率军出陇西,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败退。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维率军出狄道,大败王经,后因魏国援军到来撤退。
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死伤甚多。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姜维兵出秦川,魏军坚守不出。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
从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来看,胜利5次,战平4次,战败2次,战绩还是不错的。姜维北伐大部分都是胜利的,这句话没有问题。那么为何姜维总是胜利,却未能扭转蜀汉亡国的命运呢?实际上,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姜维战略能力弱
实话说,姜维的军事能力还真的算是不错了,当时的蜀汉找不出几个人能与姜维抗衡,但是姜维在战略能力上还是略有欠缺的。
我们来看当时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是什么?
诸葛亮时期,蜀汉经过荆州、夷陵两场大败仗,实力急剧下降,成为了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国家。诸葛亮也深知蜀汉国力弱小,要想延续蜀汉的寿命,则必须北伐曹魏,不能让曹魏安稳的发展。因为两国的基础不一样,蜀汉是发展不过曹魏的,一旦曹魏和平发展,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将会被迅速拉开。所以诸葛亮只能硬着头皮北伐,反正无论如何,不能让曹魏全力发展。诸葛亮的战略其实有点类似于以战养战,和曹魏打,蜀汉还有一线生机,不和曹魏打,蜀汉将会快速灭亡!诸葛亮目的明确,就是要消耗曹魏的国力,不能让他安稳的发展。
再反观姜维呢,虽然也是多次北伐,但他和诸葛亮的差距在于他并没能够赋予魏国足够大的压力,没能充分地消耗魏国的国力。姜维北伐,大多数时候都是小打小闹,根本没有伤害到魏国的根本,魏国在另一边还是安稳发展,国力迅速提升。实际上,姜维应该联合东吴,扩大战争规模,赋予魏国足够大的压力,使得魏国不能安心发展国内,这样才最有利于蜀汉。
二、人心发生了变化
在诸葛亮时期,蜀汉北伐打出的旗号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正是在这种口号的鼓舞下,蜀汉百姓纷纷支援军队,魏蜀边境的百姓也期盼这蜀汉王师的到来,这个口号是大家的兴奋剂,在给大家加油打气。
而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口号就发生了变化,姜维北伐的口号变成了:“继承丞相遗志”。北伐可不是为了诸葛亮打的,而是为了复兴汉室而打,惋惜的是,到了后期,大多数人已经忘了当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了,既得利益群体都开始偏安一隅,坐享其成了。姜维虽是良将,但并没有诸葛亮当年的为政能力,调动不起整个蜀汉的精神气,只能在边境小打小闹,最终归于平静。
事实上,到了后期,很多人已经在反对姜维北伐了,大家都不想打了,都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是单凭蜀汉那弱小的国力,又如何能够护得住大家呢?最终只能坐等亡国。
三、国力不同
所有的一切,其实总结起来,还是因为蜀汉的国力太过于弱小了。仅凭益州之地,是很难和魏国抗衡的。魏国虽然也经过一系列的动乱,但是人家也涌现了非常多的人才,邓艾、钟会等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而反观蜀汉这边呢,除了姜维在苦苦支撑,再也没有新的人才出现了。蜀汉就那么点人,产出的人才自然是要少于魏国,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完全改变不了蜀国灭亡的命运。
结语
姜维是一员良将,他主持的北伐大部分时间都是胜利的,但却未能扭转蜀汉灭亡的命运,其实不能完全怪他,他已经是尽力了。往大的原因说是蜀汉的国力不如魏国,往细地说则是蜀汉人心发生了变化,都想偏安一隅过太平日子了,且蜀汉人才奇缺,再也找不出一个像诸葛亮那样,拥有超强战略能力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