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那段历史,有一个人绕不过去,那就是“董卓”。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
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
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帝推上龙椅。同时,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权倾朝野。
在我国历史上,汉末至隋朝中间这段岁月,是国家动荡、诸侯纷争的华夏分裂期。这段历史给国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损失,一时间百姓流离失所,政权犹如一块肉食而被各路豪强掠夺、吞噬。董卓之所以能挟持天子以令诸侯,主要是仰仗他的第一大谋士李儒。李儒是汉末博士,之所以被称为博士,就可知此人不简单,博古通今,才智过人,而且对时局肯定又有恰当的分析研判。也正是在这位智囊的指挥下,董卓才能蛮横汉庭,才能把汉末帝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二、 李儒的计谋为世人所不齿
我们知道,成王败寇在历史上从来都是王道。然而从历史长河来看,在今天人们看来,通过历史事件,可以分析出当时人物所特有的鲜明性格,以及他所秉持的社会观念和对老百姓的种种态度。作为董卓的重臣,有责任和义务替董卓拿主意这是“忠”,但是替董卓作出了毒死少帝、立献帝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事,就是“逆”,不得不说李儒的世界观和阶级性值得商榷。
有人说他是站错了队伍的谋士,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这样一个胸有良策、饱读诗书之人,不可能不懂得三纲五常和春秋各家主张,然而,他却替汉室逆贼董卓出谋划策,不得不说他是出于私心极盛的道貌岸然者。
三、常伴君王以德为先
伴君如伴虎,然而伴君就要当好伴君的角色。对于主子的意图,我们要心领神会,我们要揣测于心。但是在此之前,务必擦亮眼睛。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帮助主子全面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是一位大臣的本分。
古有周公,再有管饱,作为拿着国家俸禄的这些大臣来说,我们要敢于直言进谏,敢于对君王提出自己的异义,敢于对帝王的决定说“不”。如果对君王的政策一味偏听偏信,不加考虑而妄加执行,甚至不顾百姓于水深火热,那么注定你要被历史遗弃,也注定被后世唾骂。虽然李儒最后不知所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尚在人世,那么他要么隐姓埋名于世,要么被各路军候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