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死后祖坟为何会被挖?他和鱼朝恩之间有何恩怨

纵横百科 23 0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慌忙逃往蜀地,太子李亨逐北上灵武称帝,此后宦官鱼朝恩得到重用。于此同时,郭子仪等武将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堪称首功。然而,郭子仪显赫的军功却刺激到了太监鱼朝恩,其先后数次诋毁郭子仪,甚至数度陷朝廷于危难,由于始终无法扳倒郭子仪,鱼朝恩便泄愤似得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

  鱼朝恩与郭子仪之间的恩怨,皆因鱼朝恩嫉妒郭子仪战功而起

  安史之乱爆发后,眼看长安不保,唐玄宗李隆基便带着杨贵妃等人出逃蜀地,后在马嵬驿发生兵变,此后唐肃宗李亨北上灵武称帝,遥奉李隆基为太上皇,在召集兵马平叛的同时,一直侍奉在李亨左右的李辅国、鱼朝恩等宦官开始得到重用。

  鱼朝恩先是被委派为李光进的监军,后又被任命为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与李辅国经常伴随唐肃宗李亨左右不同,鱼朝恩得到重用之后长期在军中任职,这也是其迫切需要军功,并忌恨郭子仪战功的源头。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在郭子仪、李光弼等武将赶到灵武之后,唐军开始对叛军展开反攻,然而在宰相房琯率军在陈涛大败之后,唐军损失大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唐肃宗只能依靠郭子仪的朔方军。此后,郭子仪先是平定河曲,继而克复两京,到至德二载(757)十二月时,河东、河西、河南等地大多已被收复,郭子仪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乾元元年(758年),朝廷开始向叛军大本营河北地区发动进攻,唐肃宗诏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然而唐肃宗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为这二十多万大军(后增至60万)设立元帅,反而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黜陟使”,成为这路大军的实际统率。这是鱼朝恩第一次统率大军,但也是他和郭子仪恩怨的开端。

  面对朝廷的大举进攻,安庆绪一再败退,最终被围于相州。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从范阳率军南下救助安庆绪,攻下魏州后自封“大圣燕王”。李光弼等人建议分兵攻击魏州,阻止史思明的援军,然而却遭到了鱼朝恩的反对,他认为朝廷大军占尽优势,已经是胜券在握,故而并不愿意手下的节度使们染指指挥权。

  结果,在鱼朝恩的干预下,朝廷六十万大军因互不统属、部署混乱,在相州遭遇兵败。郭子仪退守河阳后,唐肃宗为了确保洛阳安全,任命郭子仪为东都留守,东京畿、山南东道、河南等道行营元帅。然而,鱼朝恩本就嫉妒郭子仪的战功,此时为了推卸兵败责任,逐将相州之败的责任推到了郭子仪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进谗言,导致郭子仪被解除职务,召还京师。

  郭子仪战功越大、鱼朝恩忌恨越深,诋毁不成便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正月,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但仍让其留守长安。同年九月,在百官的一直要求下,郭子仪被任命为诸道兵马都统,命其率英武、威远等军以及河东、河西诸军攻取邠宁、朔方、大同、横野,然后再取范阳。结果,因为鱼朝恩的阻挠破坏,郭子仪最终未能成行。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随后率军再度攻陷洛阳。次年,即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驾崩,唐代宗李豫继位为帝,是为唐代宗。唐代宗继位后,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集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十余万于陕州,打算以郭子仪为副帅,以进讨史思明,收复洛阳,结果又因为鱼朝恩、程元振的谗言而未能成行。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进犯泾州,不久逼近京师,由于程元振隐瞒军情,再加上之前唐代宗猜忌将领,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来瑱又被谗杀,结果导致京师没有防御力量,外军又不敢轻易入关勤王,唐代宗无奈之下逃往陕州,长安竟然再度沦陷。此时,雍王李适和郭子仪虽然均被启用,奈何长安附近大乱,两人根本无法及时召集军队。反倒是鱼朝恩率领驻陕州军及神策军奉迎唐代宗,结果护驾有功,唐代宗对鱼朝恩更为宠信,被任命为天下军容处置宣慰使,专典神策军。

  这次立功,使得鱼朝恩顿时飘飘然不知所以,结果还没等他高兴多久,收拢军队后的郭子仪便收复了长安,重返长安的唐代宗逐赐郭子仪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这令鱼朝恩再度愤恨无比。

  由于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唐代宗也认识到了郭子仪的重要性,鱼朝恩眼看无法扳倒郭子仪,逐泄愤似得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然而,心系社稷的郭子仪在外患迭起的情况下,不愿再引起内患,不仅没有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反而说“臣掌管军队,不能禁止士兵盗墓,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不是人祸”。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宰相元载密奏请杀鱼朝恩,鱼朝恩最终被缢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