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纵横百科 109 0

姓氏联,是楹联百花苑中一个多姿多彩的品类。

姓氏对联代表的是血缘关系,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冀逢圣主知民.瘼;

曲咏章台寄柳情。

上联典指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公元1002-1060年),北宋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宣城市)人,因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下联典指明代著名曲作家、安徽宣城人梅鼎祚(公元1549-1615年),字禹金,号胜乐道人,自幼笃志好学,饮食寝处均不废书。16岁 廪 诸生,诗文名扬江南。擅长诗文古词,所作皆“骨立苍然,气纯而正,声铿以平,思丽而雅”。士大夫皆好之,有“诗文清雅”之誉,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后负才不第,“以古学自任,饮食寝处不废书,发为文辞,沉博雅赡,士大夫好之。”中年以后,专注诗文典籍的搜集编辑和戏剧创作,著述颇丰。梅鼎祚一生以读书、藏书、著书为乐,常说“吾与书若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并建“天逸阁”专事读书写作,一生著述卷秩浩繁,涉及诗文、小说、戏剧等。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所作《玉合记》(改编自唐人小说《柳氏传》)为昆山派的扛鼎之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一定影响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详察能防冤获罪;

时名可累祸加身。

上联典指东汉盛吉(生卒年不详),字君达,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为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吉性多仁恩,务在哀矜。每至冬月,罪囚当断,夜省刑状。其妻执烛,手持朱笔,夫妻相向垂泣。妻尝谓吉曰:“君为天下执法,不可使一人滥罪。”任职二十年,天下人称有恩无怨。盛吉被司徒虞延辟为西曹 呛,时有陇西太守邓融以赃罪徵诣廷尉,前后考验,历岁不服,明帝下三府,遣精能掾属,更就弹劾。吉到诏狱,但敕主者供汤沐饮食,不去问事。明日复往,解融桎梏,安徐以情,责君若无赃,强见诬枉,宜具列辞,当相伸理,如审有罪,不得诬罔国家。融感吉意,即移辞首服(据《会稽典录》)。

下联典指三国时官员盛宪(生卒年不详),字孝章,吴国会稽人。器量雅伟,举孝廉,历官尚书郎、吴郡太守,与弟弟盛宏、盛仲都是一时名士。因他的名声高显,被孙策所深忌,他的好友孔融怕他难以免祸,致书曹操召他来京征为骑都尉,但制命未至,果为权所害。子匡奔魏,位至征东司马。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九龙懿范标才德;

一士孤高恋鹤梅。

上联典指林姓名人、林氏始祖林坚三十四代孙林皋(生卒年不详)之事典。皋为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林仁、林年、林升、林昶、林文、林曜、林岳、林佐、林卫,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以玉的十种特质,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之门”。为后来林氏堂号“十德堂”之始。

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林乍(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子,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诗集》,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汉儒明略存戆直;

晋吏循规制典章。

上联典指东汉刁韪(生卒年不详),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东汉大臣。桓帝时为侍御史,与陈蕃相重,被陷以朋党禁锢。后复拜议郎,迁尚书,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鲠直,有明略,所在称神。

下联典指东晋大臣刁协(?-公元322年),渤海饶安人(河北盐山县),为曹魏齐郡太守刁恭之孙,西晋御史中丞刁攸之子。少好经籍,博闻强记。曾在成都王司马颖、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手下任职,后跟随东瀛公,官至颍川太守。南渡后的东晋初建,刁协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参与制订朝廷典章制度,为元帝心腹,竭力拥护帝室,与王氏势力相抗衡。迁军咨祭酒、左长史,累迁尚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氓为名,带兵攻打建康。晋元帝派遣刘隗、刁协、周顗领兵抵抗。刘隗兵败,逃亡后赵。王敦攻入建康,刁协出逃,被手下人所杀。咸康中,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流水高山明夙志;

陈言比事品诗章。

上联典指春秋钟子期(公元前387-前299年),名徽,子期是字。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精通音律。相传俞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此故事记载于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下联典指钟毓之八世孙钟嵘(约公元468-约518年),字仲伟,南朝齐梁间文学评论家,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县)人。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书名为《诗评》,这是因为除品第之外,还就作品评论其优劣。后以《诗品》定名。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诗品》三卷,论评精切,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悬榻州官偏待子;

胜棋相国喜收楼。

上联典指徐穉(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称“南州高士”。以“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穉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他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辙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下联典指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公元1332-1385年),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传说有日朱元璋召徐达下棋,且要徐达拿出真本事来对弈,徐达唯有硬着头皮与皇帝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当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自鸣得意时,徐达却不再落子。朱元璋得意地问道:“将军为何迟疑不前?”徐达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答道:“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那座楼便是后来的胜棋楼。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聚民保境僭君怒;

拟檄兴师女帝惊。

上联典指后汉骆俊(?-公元197年),字孝远,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人。有文才武略,少为郡吏,察孝廉,补尚书郎,擢拜陈相国。陈国的属地有今河南淮阳、太康、西华、鹿邑、拓城等地,那时属豫州。时值袁术僭号,兄弟纷争,天下鼎沸,群贼并起,骆俊动员军民组织起来,加强防御,贼不敢犯。其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后袁术军众饥困,就向骆俊求粮,骆俊不应,袁术大怒,就秘密使人将骆俊刺杀。其子骆统,为三国吴著名将领,有惠政。

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人骆宾王(约公元638-684年),字观光。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七岁能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章齐名,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历任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武后改李唐为武周而称帝,徐敬业起兵勤王讨伐,骆宾王被聘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檄檄》,武后览之,读至“一U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矍然为之动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著有《骆丞集》。

百家姓 姓氏对联:梅盛林刁钟徐骆高 ,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日暮筑风寒易水;

秋穷猎火照狼山。

上联典指战国末年时乐师、义士高渐离,燕(今河北省定兴县)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荆轲败亡,秦始皇追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于宋子。闻其家堂上客击筑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家丈人召使前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始皇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下联典指唐朝诗人高适(约公元704-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为人落拓不拘小节,大半生过着贫穷困顿的生活,甚至“求丐自给”(《旧唐书·高适传》)。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作记室参军。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历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州刺使等职,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侯。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代表作有《燕歌行》。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签: 秦始皇一生未娶的原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