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历】法不阿贵

纵横百科 92 0

【清风典历】法不阿贵

【译文】

所以说,以法治国,不过就是制定、推行法令而已。法令不会迎合或偏袒权贵,准绳不会迁就任何弯曲的东西。法令所惩处的事情,即使有智慧的人也不能巧言辩解,即使是勇猛的人也不能通过武力来抗争。惩处罪过,即使是对大臣也不能包庇;奖励善行,即使是普通民众也不可遗漏。所以纠正上位之人的过失,查究下层臣民的恶行,平定纷争,判定谬误,减损多余,裁决是非,统一民众的行为规范,没有比法令更有效的了。整顿吏治,威慑民众,打击放荡懈惰的风气,禁止弄虚作假的行为,没有比刑罚更有效的了。

【品读】

法治的传统

如何才能够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长盛不衰呢?在韩非看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也就是说,唯有君主强有力地以法治国,国家才能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衰亡。韩非在阐述这个问题时,特别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就是法令,“绳”本指绳墨,木匠取直用的墨线,这里也是说律法。

韩非这里的意思是说,法令与规矩不会迎合地位很高的权贵,也不会迁就弯曲不直的东西。这是在讲法令规矩的尊严,颇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味。

“法治”不只是韩非的主张,更是法家人物的共识,在先秦时期已成为一种传统。齐法家、晋法家、秦法家等都是渊源有自的,韩非之前的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慎到、商鞅等,都是“法治”思想的上源,而商鞅尤其值得重视。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名卫鞅,他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因封于商,故后人称之商鞅。秦孝公时,商鞅携李悝的《法经》来到秦国,在秦国推行法治、实施改革。《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了一件事: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太子犯法,商鞅认为是“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其老师公子虔、公孙贾分别予以黥面、劓鼻的刑罚。于是法令大行,秦国也迅速强大起来。《战国策•秦策三》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也就是韩非所说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这是他的大贡献。可惜,商鞅的结局却很惨。商君之法,设连坐,用重刑,不仅严苛,而且残酷,因而招致普遍的怨恨,军功制度更是使得贵族多怨。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当年受过商鞅惩罚的太子上位了。受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商鞅终遭车裂而死。

司马迁批评商鞅是“刻薄寡恩”,批评韩非也说是“惨礉少恩”——站在人治、恩惠的一面,又怎么能够理解法治者“一断于法”的理想呢?想起来,韩非“囚死于秦”的结局,与商鞅也有类似。这是他们的大不幸,也仿佛是他们的宿命。(阿阳)

【清风典历】法不阿贵

香橼

香橼:果为圆形或长圆形片,直径4~10cm,厚0.2~0.5cm。横切片外果皮黄色或黄绿色,气清香味微甜而苦辛。疏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胸腹满闷;胁肋胀痛;咳嗽痰多。主产四川、福建、云南等地。

标签: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谁提出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