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白水老哥。
我来说一个发生的比较早的、比较有名的、对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盗墓事件,“不准”盗墓。
“不准”盗墓,不是不准盗墓,而是“不准”盗墓。绕口令?不是。“不准”是个人名。
“不准盗墓”“不准盗墓”发生在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在汲郡,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新乡市的卫辉,出了一个著名的盗墓贼,名字叫不准(fǒu biāo)。名字虽然叫不准,可他盗墓却是准得很,一下子就掘开了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
进了墓室以后,这个“不准”就点燃了火把,东翻西看,寻找金银珠宝这些值钱的物件。眼看火把就要烧尽了,不准就在地上随手一划拉,摸到了一把竹片,点着了继续照明,把墓室里贵重的东西洗劫一空。几天以后,附近的村民发现了被打开的古墓,便报告了官府。无论哪个朝代,盗掘王陵都是大罪。晋武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重视,就派人前去查看,结果只剩下了一堆没有烧完的竹简。
《竹书纪年》经过专家对这几十车竹简的分类整理,最终得到了先秦古书十多种,一共75篇。这些古书,被人们统称为《汲冢书》或者《竹书》。其中最重要的是编年史十三篇,就是著名的《竹书纪年》。经过解读,《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所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比司马迁的《史记》要早二百多年。
为什么说这次盗墓事件影响深远呢?原来,在汉代以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图书被毁事件。第一次是王子朝奔楚。东周时期,周王室内乱,王子朝叛乱兵败,把王室的史书和典籍全都带到了楚国,最后却不知所终。第二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烧掉了全国除《秦记》以外的各国史书,以及诸子百家之言。同时,春秋战国,战火纷飞,国家兼并。大量的史书,在灭国、破城、放火、抢劫和逃难之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所以,这批竹简就显和弥足珍贵。
《竹书纪年》颠覆性的记录《竹书纪年》一共十三篇,记载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被称为是“我国古代唯一流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是“这一时期唯一完整的年表”。同时,《竹书纪年》中的一些记录,颠覆了《春秋》和《史记》这些一脉相传的正史。比如,关于商朝存续的时间,《竹书纪年》说是273年,而《史记》记录的是773年,两者相差了整整五百年。结果,经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证明《竹书纪年》的记录是正确的。关于商朝的贤臣伊尹,在正史里面,他是大大的贤臣,而《竹书纪年》声称,伊尹是篡位,最后被杀。上古帝王的禅让,也都是谎言,其实都是弑君篡位。
因此,打自《竹书纪年》面世以来,大多数的人就站在帝王和儒家的立场上,否定他的真实性,甚至把他列为伪书。直到今天,《竹书纪年》的价值才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标签: 汉朝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