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海军摇篮在哪里?

纵横百科 207 0

  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马尾船政局及前后学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航海活动的国家之一, 也是最早将舟师用于海上作战的国家。在历史上,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到了近代,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落后以及清王朝实行海禁政策,我国的造船业一落千丈。

  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国内还没有近代工业,没有近代造船厂,也没有一支近代海军。因此,当西方侵略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胁迫腐朽的清王朝签订可耻的“城下之盟”,使中华民族蒙受旷古未有的灾难时, 一些有识之士才深感有海无防是一种多么可怕、多么可悲的局面。

清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即上疏清廷,他把中国当时的水师比作“人操舟而我结筏”,“人跨骏而我骑驴”,认为要加强海防就必须建设海军,而建设海军又必须发展近代造船业。向外国租赁和购买船舰虽可解燃眉之急,但终非长远之策。并建议 “定议之初,即先与订明教习制造即兼教习驾驶,或即随同出洋,周历各海口”。

  同年十一月又上疏清廷特别强调要设立“求是堂艺局”以培养人才。马尾船政局及前后学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马尾船政局及前后学堂由左宗棠创办,数月后左宗棠奉调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胥)主持。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马尾船政局第一座船台竣工,并正式开始造船,同治八年五月,第一艘木质轮船“万年青”号下水。

  同治十年第五号轮船“安澜”号(排水量1258吨,马力580匹)下水,配备了第—台国产蒸汽机(仿造),这在我国造船史和机械制造史上都有重要意义。一位英国海军军官参观船政局时评价说:“它们的技艺与最后的细工可以和我们英国自己的机械工厂的任何出品相媲美而无愧色”。

  光绪二年,船政局建成铁胁厂,第一号铁胁轮船(木壳护以铁板)安上龙骨下水。使我国近代造船开始摆脱木船时代。光绪七年,又开始试制两千吨级巡洋舰,马力达2400匹。光绪十五年,造成双机钢甲战舰“龙威”号。该舰编入北洋舰队后改名“平远”,“甲午之役与日人交战,履受巨弹,毫无损伤,较之外购之‘超勇’、‘扬威’、‘济远’似有过之,即较之‘镇’、‘定’、‘致’、‘靖’、‘经’、‘来’六远,亦无不及也。

  后为日人所得,日俄之战,该船颇著战绩。”

从同治八年(1869)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尾船政局共造各种轮船34艘,总计排水量约4万吨,这些船舰中的大部分编进了初具规模的福建、南洋、北洋等三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拥有军舰11艘,9艘为马尾船政局建造;南洋海军拥有军舰18艘,其中8艘为马尾船政局建造;北洋海军拥有军舰28艘,其中10艘为马尾船政局建造。

马尾船政局一经开创,即先后开办了前后学堂,“艺童、艺徒和三百余人”,“前学堂学制造,后学堂学驾驶、管轮”,造就出了我国第一代近代海军军官。其毕业生既是福建水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舰队军官的骨干力量,也是活跃在我国当时造船工业的一支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队伍。

  李鸿章曾把船政局学堂视为中国海军学校的鼻祖,他说:“闽堂(指马尾船政局学堂)是开山之祖“,“此间学堂(指天津水师学堂)略仿闽前、后学堂规式”。

从1872年起,马尾船政局学堂的毕业生开始进入海军服役,到1875年,已有6名毕业生任船舰管驾(舰长),两名毕业生任轮船管轮。

1884年8月23日,中法战争的“马江之役”爆发,参战的11艘中国军舰中,“扬武”(旗舰)、“振威”、“福胜”、“建胜”、“福星”五艘军舰管驾以及营务处负责人(舰队指挥官)和“福胜”、“建胜”的督带(编队指挥宫)等6人分别是船政后学堂第一、二、三届的毕业生。

  而且有16名从马尾船政局学堂毕业的青年军官在这一战役中为国捐躯。

船政局学堂的毕业生不但是福建水师的骨干力量,而且也输送到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不少人还留学英国,专修海军。在南洋水师中,“澄庆”号管带(舰长)蒋超英、“开济”号管带何心川都是船政局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在北洋海军的28艘战舰中,有16艘的管带(舰长)是船政局学堂的毕业生。在北洋海军任职的40多名船政局学堂毕业生中,有13名将佐在甲午海战中殉职,其中有些高级军官如邓世昌、林永升等既英勇作战于前,又壮烈牺牲于后,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挥的足迹。

从船政局前学堂培养出来的制造学生,相当一些人如梁炳年、吴德章、杨廉臣、李寿田等均曾留学法国和英国,他们后来成了马尾船政局自己设计、监造舰船的设计师、工程师。船政局学堂除了培养了一批军事、技术干部外,也为海军教育和其他方面造就了人才,如第一届驾驰毕业生严复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就长期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相当于教务长),以后又任会办(副校长)、总办(校长);蒋超英、魏瀚也分别担任过“江南水师学堂”、“黄埔水师学堂”的总办;萨镇冰在光绪二十九年创办、主持过烟台海军学校。

总之,马尾船政局学堂是一所合培养造船技术人员和海军军官于一炉的综合学校(民国元年,前学堂改称制造学校,后学堂改称海军学校),造就了相当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造船工程师以及船政、军事教育等方面酌人才,在我国近代海军史和造船史上都占有重要一页,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战争的破坏使马尾船政局受到致命打击。在中法战争中,法国舰队不但袭击了停泊在马江的福建水师,也炮轰了船政局,使砖灰厂、合拢厂、绘事院严重损毁;水缸厂、炮厂、轮机厂、铁厂、拉铁厂、砖瓦厂、模厂、前学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后船政局虽得以苟延残喘,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到年民国十八年(1929)改名为“马尾造船所”。

抗日战争期,1938年春,日寇狂轰马尾区,1940年,日本飞机又对造船所投弹百余枚,使各厂遭到摧毁性袭击。翌年,福州沦陷,创办已八十年的马尾船政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终于走到了尽头。

标签: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