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纵横百科 77 0

如果用拍摄时间来衡量的话,如今呈现在大银幕上的《金刚川》绝对称得上是部超出预期的惊喜之作,因为整部电影的拍摄制作时间加起来不到三个月。

作为一部匆忙赶制的命题作文,《金刚川》能拍成这样实属不易,但是如果将其与《敦刻尔克》、《血战钢锯岭》、《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莱坞经典战争类型电影佳作相比,那么这部电影丝毫不值得一提。

如果将视角落局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念意义上,那么这部电影更是很难称得上成功。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最后当看到电影导演是管虎时,相信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毕竟这位老哥这两年干了不少“扛着红旗反红旗”的勾当。

在《八佰》电影宣传期间不去拜访烈士后人,反倒跑去找著名的“飞将军”孙元良后人。

在《金刚川》电影宣传期间背着手向烈士墓鞠躬,大谈志愿军的同时头戴美国海军棒球帽······虽然不可否认,《八佰》最终实现了票房上的突破,在口碑上也一改以往同类项国产战争电影的低迷,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搞这种小动作始终会被观众所注意的。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同样是采用多人物视角叙事,同样是非线性叙事架构,同样是战争类型电影,同样是关于部队转移,但是两部电影无论是从剧情观感,还是从思想表达上都是天差地别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采用多人物视角一定是为了让观众能够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对故事全局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同时多人物视角间的反复切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叙事效率,加快整体剧情的发展节奏。

值得着重强调的一点是,采用多人物视角叙事和多线叙事结构并不意味着就是每条人物故事线之间是相互割裂的,许多采用多人物视角进行叙事的成功商业电影其每条人物故事线之间必定是相互有所关联的。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在《敦刻尔克》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再次对叙事模式上进行了创新,电影中一共有三条故事线,每条故事线所采用的时间线也完全不同,它们分别是港口的一周、海上的一天以及空中的一小时。

多个叙事空间与多个叙事时间的巧妙搭配使得整部电影的剧情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观感,令人惊叹的是叙事结构的复杂性并没有使电影产生类似于《盗梦空间》的烧脑效果,反而使得整个故事在层层穿插、逐步推进中变得越发清晰明了。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独具匠心的剧情架构和情节设置。

即便三条故事线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不尽相同,但是三条时间线依旧在关键情节点上有所交汇和融合。

正如电影配乐中始终不停歇的表针转动滴答声,三条故事线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也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讲了这么多,回过头来整部电影《金刚川》,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将多人物视角的运用带入了另一个极端——每个人物视角,每条故事线相互之间完全是割裂开来的。

即便说电影采用了小单元的非线性叙事模式,但是既然讲述的是同一个事件,并且故事的主角还是同一批人,就没有必要因为人物视角的不同将同样的故事演三遍,甚至于连许多电影镜头都是反复出现。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将整个故事切成三段,并且分给三个导演分别执导无疑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许多电影之所以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是因为单线叙事无法满足电影的表达需求,无法实现导演心中的理想效果,但是对于《金刚川》这样一部情节紧凑、场景集中的战争类型电影来讲,平铺直叙的线性叙事无疑要更加适合。

没有必要因为有多个导演加盟,而跟风学习《我和我的祖国》采用小单元模式,搞一个看似别出心裁实则没有必要的非线性叙事架构。

非线性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得整部电影在情感表达和剧情推进上过分迟缓,叙事节奏的迟缓和情节的重复出现甚至使得许多本来为营造悲壮气氛而设置的情节最终都显得有些过分拉胯、无病呻吟。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在思想表达上,两部电影虽然都采用了小人物视角,但是在思想表达深度上却是截然不同的。曾经有电影评论家曾经说过,一部没有流露出反战思想主题的战争类型电影一定不是成功的现实主义战争类型电影。

《敦刻尔克》整部电影中没有出现过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背影,甚至还刻意回避了希特勒、丘吉尔等决策者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诺兰看来,这些大人物的事迹此前已经有无数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对此做出了详细的描绘,但是身处战争一线、亲历这场战争的却不是这些身处幕后指挥决策的大人物,而是那些当年年纪轻轻却不得不经历生死考验的普通士兵。

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我们又怎么可能赢得今天的胜利?如果不从他们的视角展开对故事的叙述和描摹,观众又怎么可能切切实实体会到一场真实而又残酷的战争呢?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士兵也是普通人,即便是那些在战争之中做出过英雄举动的士兵,即便是那些为了战争胜利而主动牺牲的烈士同样也会有在死亡面前历经考验的一刻,如果不回归人性,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是流于形式地讴歌英雄事迹,那么这样的电影作品又怎么称得上是真实的?

如果说《金刚川》的电影立意是拍摄一部带有浓厚主旋律色彩的献礼影片,那么就没有必要太过执著于对战争中人性的探讨,并借此揭露战争的残酷无情,体现出深刻的反战思想,电影也就无法和《敦刻尔克》进行对比。

可主创团队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偏要在这样一部描摹志愿军将士英勇作战的影片中加上对美国士兵形象的多面刻画。

虽然观众们不难想象主创团队这样编排,本意无非是为了淡化电影过于浓重的意识形态表达,由探讨电影中谁对谁错、谁赢谁输转为强调英雄先烈为这场战争的胜利结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展露双方士兵在面临生与死时对战争残酷的感悟,由此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去为这部正面描摹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买单。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但是主创团队所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人物设置和剧情安排反而使电影显得有些矫揉做作,特别是电影中那个近乎偏执狂的美国飞行员形象显得十分拧巴且过分脸谱化。

他既然是与志愿军将士属于不同阵营,效力于自己的国家,那么他在战斗的表现亦是他爱国精神的体现。

电影从一开始就在人物形象立意上有所偏差,随着战友的阵亡,这个角色的坚持战斗更是逐渐演变成为了单纯偏执与蔑视。

如果说电影能够重新调整和设计剧情的话,那么主创团队大可以重新设计和编排这个角色的剧情。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比如他一开始饱含着爱国热情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但是随着战友的逝去和志愿军将士的顽强作战,这个角色逐渐认识到爱国热情并不等同于在无意义的战争中送死,逐渐意识到在远离家乡的异国土地上与志愿军将士、朝鲜人民军作战无异于对外侵略。

这样的编排比让这个角色单纯作为烘托炮兵班士兵牺牲悲壮气氛的道具人要有意义且深刻的多!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最后所要提的是影片多处表现出的大尺度场面。战争确实是残酷的,战场上出现血肉模糊的场景确实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这不意味着表现一场真实而有残酷的战争就一定要去刻意突出刻画血肉模糊。

好莱坞的战争大片中确实也有类似的场景描摹,但是很多时候那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元素出现,绝不是电影的卖点和看点。

《金刚川》中多处特意描摹的血肉模糊场景大可以用内敛的留白方式予以呈现,而且这样做不仅符合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能照顾到低幼龄观众的观影感受,特别是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作品来讲,老少皆宜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金刚川》的功过是非,该如何客观评价?

从《金刚川》的拍摄水准和道具运用来看,国产电影已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再是当年那股子粗制滥造的水平。

但在电影工业水平在整体不断提升的时候,中国的电影人们更应该思考应该拍摄什么样的电影作品,怎样去拍摄一部不仅国人叫好,同时也能走出国门的优秀电影作品,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拥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金刚川》毫无疑问没有做到这一点。

标签: 金刚川历史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