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雄纷争,秦国又是怎样一统六国的呢?

纵横百科 113 0

说起秦国的统一之路,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但是人人又都很含糊的问题,值得稍微梳理一下。

很多人都以为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强大,焕然一新,具备同东方六国较量的实力,然后逐步打败六国,完成统一。感觉是这么回事,但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

今天人都喜欢大秦帝国小说和电视剧,这是美化秦国历史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展现秦国转变艰难的背景却是事实,尤其第一部演绎的非常好。

秦国起初已经险些被分割,商鞅所封的商於等地,今天都知道是在陕西境内,当时已经被魏国占据,秦国在变法之前已经到了被灭的边缘,这是事实。悲剧的根源在于秦人好战!这奠定了秦国后来会崇尚法家,适合他们的性格,改造成为一个适应战时运转的国家,一切都为了战争准备,这在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一路延续,直到秦始皇。

但是,商鞅不是巫师也不是神仙,没有什么神奇魔法,秦国的变强是一步步来的,不是三五年下来立马就脱胎换骨,脱胎换骨是文学性的修饰。秦孝公最后一战是夺回商於之地,打败了魏军,这是树立变法以后秦国信心的基础。

惠文王处死商鞅,已经说明当时国内问题的复杂,另外用张仪推崇纵横家,看起来策略有变化,但惠文王的方向不同,壮大秦国的目标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攻下巴蜀,秦国的综合实力成功超过东方六国。何况张仪用诈术蚕食楚国,实际上秦国没有巴蜀,对楚国是非常忌惮的,楚国地域之广是非常阻碍秦国的,尽管南方很多地方是蛮荒,但至少能够让楚国充分周旋。

而且当时不光秦国在变法,正如赵国、齐国都有变法图强的举动,好比与商鞅几乎同时的齐威王有孙膑、田忌,而赵国后来更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军实力倍增。以至于惠文王之后,最艰难的是昭襄王时期与赵国的拉锯,这期间有魏无忌的几次合纵占据优势,主要就是魏赵联合,直到秦国有了白起的出现,成为秦国能够消灭六国有生主力的“关键先生”。长平以后,几乎再没有能够阻挡秦军迈向统一的步伐了。何况当时六国之间时不时还互相内耗,好比燕国乐毅和齐国的恩恩怨怨,

所以,秦国为什么可以完成统一的条件,不是某一方面原因,就秦国本身也是很多方面形成的优势,客观上东方六国还各自削弱力量。简单来说,首先是变法促成秦国实行军事机制,其次是吞并巴蜀富庶之地壮大后方和人力资源,综合力量具备超越六国的基础。第三是军事较量秦军的确能以一对抗六国的合纵,尽管互有胜败,但经验和战斗力都提升几个段位,然后白起长平一战主打消灭最强的赵军主力,令六国胆寒,从此没有谁可以再与秦军抗衡了。

以至于最后燕国王子只能招聘刺客,做偷偷摸摸的行刺举动来对付秦国,足见六国的寒酸和不堪。

标签: 秦朝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