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历史中的"旧教"和"新教"是什么?

纵横百科 237 0

  一、

基督教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统称。

1054年,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野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1517年,德意志神甫和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表《95条论纲》,要求廉俭化教会,回到圣经,由此引发宗教改革风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天主教会脱离出去,另立新教。

  到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天主教和新教各自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大致上确定了下来。

二、

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共性是首要的,他们都共同认可——

一主:即神,—上帝耶和华,他是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他是大能、公义和仁慈的,他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

  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位格,同为一体,圣子就是耶稣,圣灵则充满于信徒的身心内,以沟通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

一经:即圣经。分旧约和新约。旧约启示给犹太人,强调人作为受造物的不完满性和罪性以及上帝对人的犯罪的不悦和惩处,用以揭示上帝的大能、权威和公义;新约启示给全人类,上帝派遣自己(也就是耶稣基督。

  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犹太教不承认耶稣就是救世主,他们认为救世主——即"弥赛亚"还没有来)经童贞女玛利亚无玷受孕道成肉身,下凡人间,经历苦难,传扬福音,然后被钉十字架,以自己的苦难和牺牲来救赎人类的罪性、堕落和苦难。死后三天,复活,升天,并预言自己日后还要再来,对所有的活人和死人进行审判,善人入天堂享永福,恶人下地狱受永罚,此即为"末日大审判"。

  新约强调福音,也就是爱,博爱,上帝对全人类的爱,以及人作为回应,对上帝的爱和对人的爱。正所谓的爱人如己,荣神益人。耶稣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和榜样。

一信:信三位一体,信原罪,信拯救,信恩典,信审判,信永生。

一洗:承认自己的罪性,接受基督的救赎,领洗为基督的门徒,以基督为力量的源泉和榜样,爱人如己,荣神益人,实践福音。

三、

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区别和分歧却也是显明的,特别是新教与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差别更大,天主教和东正教双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

天主教的主张:圣经的权威 教会的传承

信心 行为=得救与永生,

信徒的自治 教会的引导。

天主教其实是中国化的一种称呼。天主教强调普世性,其总部设在罗马梵蒂冈,称为梵蒂冈教廷。所以天主教也称为罗马公教。其教会组织体系自上而下,集中统一,教皇(即教宗)是全球天主教会的领袖,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除非渎职或犯有异端罪,任职终身。

天主教的所有神职人员,包括修士和修女,均遵守独身制度。这一独身制度确定于公元12世纪,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可能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神职人员。

由平信徒组成的在俗修会的成员则不受独身制度的约束。

天主教和东正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弥撒",而新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礼拜"。

新教的主张:唯独圣经,坚持圣经本身的绝对权威,不赞成以教会来主导对圣经的解释,而应主要由个人凭借自己的信心和良心还有圣灵的感动来理解。

唯独恩典,认为既然耶稣基督是神—人之间的救赎中保,那么神人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不需要教会发挥太多的中介作用。

唯独信心,强调首要的是对上帝的信从,反对单凭行为或主要凭行为得救。

各教会团体一般比较独立化,较为自由,但也容易造成新的分化。实际上,新教也的确不是一个统一的教派,而是分化的数十个教派的总称。其中,路德派、加尔文派、圣公会是三大全球性的主流教派,这三大主流教派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派别,并非铁板一块。

新教的所有教牧人员都可以结婚。

新教教堂里立的十字架上没有耶稣基督被钉的受苦难的像;新教徒祈祷时也不在胸前划十字。

新教教堂内外的装饰是最简洁、最朴素的,雕塑和壁画一般都没有。

  当然,圣公会除外。圣公会在很多方面都是接近天主教的,特别是其中的上层教派——"高教会派"。

除了圣公会高教会派外,其他新教各派都没有修道院和修会制度。圣公会高教会派是在上个世纪恢复修道院和修会制度的。

新教的一般教牧人员称为牧师或长老,而不象天主教和东正教那样称为神甫(非正式地可称为神父)。

在中国,新教更正式的名称应为"耶稣教"。但是部分华人新教人士一直坚持把基督教等同于新教,结果社会上好象也就慢慢地真的以为基督教就是新教,新教就是基督教了。

  其实,这在国际上是不成立的。部分华人新教人士这么坚持,无非是认为只有新教才是真正代表了基督教的正确信仰,另外,也有借此与天主教竞争,争取更多的信徒的意图。

东正教强调正统性,所以也称为正教。他与天主教的差别主要是以下方面

保守性:坚守古教义和古礼仪,基本不做什么调整。

封闭性:不太强调传教工作,对与天主教和新教开展交流和对话也不大热心。

依附性:历史上一直强烈的依附于世俗政权,受其严格的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样一直政教分离和教俗二元结构。

分散性:一直没有统一的全球性的教会首脑机构。

  名义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大牧首处于首席地位,但实际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亚力山大里亚大牧首并不受其节制,而且这些大牧首对非本国的正教会辖区的影响也很有限。

神秘性:强调通过祷告时的沉思默想来达到与上帝的直接交通,很注重这种个体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信仰体验。

主教以下的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修士和修女除外)。但是,有了家室的那些基层神职人员,比如神甫,就没有机会再升迁到主教及以上职位了。

东正教不象天主教,东正教的教堂内外都没有雕塑,但教堂里有大量反映宗教性内容的壁画。

  东正教的教堂内外都没有雕塑,这是公元8——9世纪拜占廷境内"圣像破坏运动"的结果。

不过,东正教的教堂里的其他装饰物还是比天主教教堂丰富,而且宗教仪式也更盛大和繁复。

东正教的教堂里一般都没有坐椅,教友们要站着参加宗教活动。

  这与天主教和新教教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正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天主教和新教。

四、

各自的势力范围——(笔者按:限于篇幅,基督教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形呢,此处未列入)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

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新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新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

天主教和新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

  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五、补充:

A。中国的基督信徒——

大陆新教6000多万人。

  其中又分为官方教会和家庭教会,家庭教会的成员为5000万左右。

天主教2500万人左右。其中又分为地上教会和地下教会,地下教会的成员为2000余万。

香港天主教和新教教友人数差不多,均为30万人左右。

澳门华裔天主教信友大约有1万多人,华裔新教信友大约有3000多人。

台湾天主教和新教教友人数差不多,均为30万人左右。

B。新加坡的基督信徒——

天主教教友稍多于新教教友。

  天主教教友为35万人。

均以华裔为主。

C。马来西亚的基督信徒——

天主教教友稍多于新教教友。天主教教友为30万人。

均以华裔为主。

D。日本的基督信徒——

新教教友多于天主教教友。新教教友将近70万人,天主教教友为60多万人。

E。韩国的基督信徒——

新教教友三倍于天主教教友。

  新教教友为1500多万人,天主教教友将近500万人。

F。亚洲的三个基督教国家(国名后的括号里标注的数字是基督信徒的人口比例数)——

东帝汶(95%),菲律宾(90%),韩国(55%)。

其中,东帝汶和菲律宾的基督信徒绝大多数为天主教徒。

标签: 西方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