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纵横百科 217 0

周穆王死后,儿子繄扈即位,是为共王(也作恭王),他之后的王位更迭,《史记》仅用了短短数言:“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比起前期的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着墨太少,尤其是懿王去世后,继位的不是懿王太子燮(即后来的夷王),而是恭王的弟弟、懿王的叔父辟方。这在以宗法立国的西周王朝着实反常。直到夷王登上王位,嫡长子继承制才又恢复。

“国事中间几翻覆”,然而传世文献关于恭、懿、孝、夷四王的记载相当简略,不是司马迁不愿意细写,可能他手边根本就没什么资料,以致无法下手。好在今人可以通过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考证过去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以有限的线索勾勒出西周中期(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时代)的大致面貌。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皇皇巨篇

在被公认属于这时段的重器中,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因其传奇经历为人所知。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小克鼎,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光绪中期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故宫博物院

大克鼎于清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西周铜器窖藏,与大克鼎同时“现身”的,还有7件类似器物,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均为西周贵族克所有。

虽深埋地下多年,3000年前刻于大克鼎内的金文依稀可辨。在那28行共计290字的长篇铭文里,作器者克于前半段追述了祖父“师华父”在恭王时期的卓越功勋,赞颂他有谦逊的品德、宁静之心和美好的德性,能够保卫君主,辅弼王室。周王念及师华父功绩,将其孙子克擢拔为出传王命、入达下情的宫廷大臣。

后半段介绍周王对克的任命和赏赐:

王在宗周,旦,王各穆庙,即位,□季右膳夫克,入门,立中廷,北向。王呼尹氏册命膳夫克,王若曰:“克,昔余既令汝出入朕令,今余唯申就乃令,赐汝素巿参中蔥。赐汝田于野。……赐汝丼家□田于峻,以厥臣妾。……赐汝田于匽。赐汝田于□原。赐汝田于寒山。赐汝史小臣、霝籥鼓钟。赐汝丼、□、□人。……敬夙夜用事,勿废朕令。”

这是一篇典型的册命金文,常见于穆王之后的青铜器中,这类金文通常包含几个要素:册命地点、参与人员、册命仪式、赏赐物品、训诰内容、答拜礼仪等。比如膳夫克的册命地点在宗周的穆庙,整个过程出现了4个人:作为王朝最高权力象征的周王,代表周王宣读册命书的史官尹氏,在仪式中担任引导之职的右者(因其始终处于受命者右侧得名)以及受命者膳夫克。赏赐物包含礼服、田地、附属于土地的男女奴隶、低级官吏以及乐器。尹氏宣读完毕后,克跪拜叩头,从尹氏手中接过任命文件,仪式告一段落。仪式结束后,受命者会铸造一件铜器以作纪念,克便铸大克鼎称颂天子美德,同时祭祀祖父师华父,感念他为这个家族带来的荣光,并将受命过程记录下来。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小克鼎,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光绪中期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

尽管在金文中,“田”的规模要比“土”小,膳夫克一次得到7处不同地点的田地(包括今陕西西部直到甘肃东部的泾河流域),并且还有附属的奴隶,收获还是不少。毕竟经历早期封土建邦和几次大规模战争后,周王能够赐给贵族官员的土地越来越少。成康时期,周天子都是大方地赏赐一整片土地,但随着东部广阔土地分封殆尽,众多地方封国广布各处,到西周中晚期,对于具有重要功绩的官员(通常是军事方面的功勋),周王只能赐其零碎的土地。周王能在被贵族重臣瓜分殆尽的周原地区——周王朝祖基所在——找出7片“田”赏赐给克,足见对他的重视,难怪周王要命令他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勿废朕令”。究竟膳夫克立下何等功劳让周王大肆封赏?我们先来看膳夫在西周官僚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何为膳夫

大致说来,西周王朝的运转由两部分共同支撑:“一部分是官僚系统,周王依赖他们,对以都城为核心的中心统治区域进行直接行政和管理;另一部分,是以封建的诸侯为主体的诸侯国自治行政系统。”前者的组成、架构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越往后,职官的分工和层级越细密,官僚机构愈加庞大。处于这套官僚系统顶端的是太师、太保一类的执政大臣,地位最高,他们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并成为年少国君的监护者,如成王时期的太保召公。然后是掌管土地、农副业生产的司土(司徒)、职掌军事的司马、管刑狱之事的司寇等职,主要承担民事日常行政职能,这些官职属于“卿事寮”系统,相当于周王的办公厅和参谋部,掌管政治、军事、刑法等。与“卿事寮”对应的还有“太史寮”系统,相当于周王的秘书处和文化部,负责助王册命、赏赐,保存整理文化典籍等工作。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膳夫梁其簋,西周晚期青铜器,传194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共5件,此件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卿事寮”和“太史寮”两大官职系统,是西周最重要的两大政府机构,除此之外,另有太宰、膳夫等一类活跃在周王身边的官员。太宰类似王室的家务总管,膳夫负责管理王室饮食和祭祀膳食。目前发现最早有关膳夫的铭文记载仅限西周中后期,他的主要工作包括为君王尝食、服务周王用餐、统领其他人做好食材、物资的储存和管理工作等,总而言之为“食官之长”。因为处于君侧,与周王关系密切,出于方便,周王自然常会差遣膳夫处理某些政务工作,比如替其传唤、召见官员等。当膳夫需要替周王处理的政治事务越来越多,他也就越来越偏离本职工作,到了“政食不分”的地步,久而久之,膳夫成为天子交办重要事项的人选、君主身边备受宠幸的家臣。

以克为例,他铸大克鼎后,周王连续不断赏赐其田地和奴隶,克的财力越来越雄厚,不久又制作7件小克鼎,铭文提及周王任命他前往成周整顿驻扎在那里的军队——东八师,克俨然周天子的代理人,短短数年间,从一名食官成为位高权重的宠臣,有能力制作成套精美的青铜器,借铭文记录功勋流传后世。他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祖先师华父,我们都知道,西周长期实行重要官职世袭制,先有克的祖先为周王效力,并有一定功绩,而后才有天子对克的册命,克得以依靠祖先余荫享有种种特权,获取财物。是故大克鼎铭文开头即赞美祖先功绩,一是出于礼仪需要,宣扬继承资格,二是表达效法祖先、继续尊奉王室的决心。师华父的伟绩不见传世文献记载,铭文称他“克恭保厥辟恭王”,即奋力捍卫了恭王。恭王有什么事值得大臣来保卫?学者晁福林根据铭文用字猜测:“其中大有可能者,应当就是传位之事。联系到恭王之弟(穆王庶子辟方)后来曾继大统之事,可以推测,辟方的势力在恭王(或者穆王)时或已相当可观,在恭王时就有取嫡系继统而代之的势头,已经威胁到恭王。”而作为王朝重臣的师华父阻止了恭王弟辟方干扰王位继承,保障了恭王之子囏的太子之位,并且使其继位为懿王,从而接续了王室的嫡长正统。这也得以解释为何克对祖父赞誉极高,但未谈及父亲,应当与其父任职于孝王(辟方)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涉及为大克鼎断代的问题。既然师华父供职于恭王,试问克铸大克鼎时当处哪个年代?陈梦家根据青铜器形制、纹饰,按照克的祖孙三代排下来,推断大克鼎应造于夷王时期,唐兰也认为“大克鼎的制作时代,相当于夷王或厉王”,晁福林进一步指出,考虑到懿、孝两世都历时不长,克处夷王世的可能性很大,“师华父可能去世于懿王时,其子或当任职于懿、孝时期”,如此一来,克不在青铜器上赞颂作为孝王臣的父亲,倒也解释得通。青铜器断代本就以西周中期诸王最难确定,主要原因还是关于恭、懿、孝、夷诸王事迹的文献记载“接近空白,人物史事两无所知”,因此在推断中期青铜器所属王世时,就缺乏可资比照的可靠依据,陈梦家运用铜器内部的联系,如铭文、形制和花纹为其断代,算是“较为妥当的一种推测”,但大克鼎铸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不过作为西周中期的产物,它还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考古图》中的牧簋及铭文,北宋吕大临撰

参考资料:

杨宽《西周史》

李峰《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 《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黄爱梅《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

周亚《关于大克鼎的几个问题》

晁福林《西周恭懿孝夷时期的王室内部斗争——以彝铭及竹简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韩巍《册命体制与世族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END

标签: 历史小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