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人口稀少,中原和江东还有很多土地没有开发,周王朝尽了最大努力,采用分封制,广圈土地。那个时候的封国,往往就是军事要塞,周人住在要塞里,控制周边土地,收取赋税,控制地方反叛。此时的土地基本都处于未开发状态,没有征服和占领的价值。周昭王南征楚蛮,还把命丢在了汉水。
(周王朝疆域图:很多地方还待开发)
到了东周初期,春秋战国开始了争霸战争,西周初年的封国有很多已经繁衍出了众多的人口和国力,而周王朝却逐渐势衰,此消彼长,封国开始挑战周王室权威。经过几百年的开发,这个时候的土地就开始有了征服和占领的价值了。燕国最开始被周公分封在北方,在战国时期兼并有辽东。
辽东再往东,就是箕子朝鲜的地界了。箕子朝鲜是商人后裔,被当地土著人推举成为盟主的部落联盟,不是国家的性质。公元前194年卫满借口汉朝攻打箕子朝鲜,带兵驱逐了箕子朝鲜的国王箕准。箕准带着几千人往南逃跑,打败了南边的马韩,做了韩王。
汉武帝时,因为马韩上书汉武帝,说想上书,却被卫氏朝鲜从中阻挠,于是汉武帝派兵攻灭了卫氏朝鲜,设置了有名的汉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汉四郡示意图)
这四个郡,因为南边的真番郡和临屯郡靠近马韩、辰韩(另一个原始部落),当地人反抗汉朝的统治,在公元前82年,汉朝处于战略收缩期(休养生息),就罢撤了这两个郡。乐浪郡(名字好听,感觉很喜庆),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朝鲜的重镇。
马韩有54城邦(村落)、辰韩有24城邦(村落),共计有10万余户,地狭民贫,文明发展程度不高,汉朝人写的史书记载,马韩人没有男女之别,住在坟头一样高的土屋里,不会骑马,不会使用耕牛,只能拿他们用来殉葬。所以,箕准带着几千人,就能轻松征服马韩,做了王。
辰韩的状况好转一点,有了男女之别,也会骑马,也有一些小型的城市,但是发展水平也不敢恭维。
西汉中期,居于古代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在肃慎人的压迫下,南下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了百济国,也加入了团战。当时的大战规模双方能够派出的兵力都不会超过1000人。超过3000人的部队,都可堪称作是灭国级的战斗了。这样村落级别的械斗,过了一百多年。公元前37年,另一支扶余人,在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朝鲜,建立了高句丽。
(在肃慎等民族的压迫下,扶余人南下建国)
此后东汉末年、三国、晋朝等中原战乱频发,王朝北顾不得,高句丽逐渐坐大。313年,高句丽攻占乐浪郡,据有乐浪、带方二郡的张统因不堪长期孤军与高句丽、百济作战而率千余家迁到辽西投靠慕容廆。马韩、辰韩则在百济的侵扰之下,逐渐形成了民族共同体,成为了以辰韩中的一支名叫新罗的部落为核心的国家。
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时代的主角,一一出现了。其中的高句丽、百济,都是中国人过去建立的国家,南边的新罗是马韩、辰韩等部落民融合成的一个国家。
此时正值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暗弱,汉四郡逐渐都荒废了,高句丽一度占据了辽东和辽西,俨然东北霸主,严重威胁到了了中原政权。此后经过慕容燕国、北齐、隋朝、唐朝的不断打压,逐渐将高句丽的势力减弱,最终灭国。
(朝鲜三国)
高句丽灭国后,朝鲜半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新罗势力逐渐发展起来,开始蚕食唐朝的土地。唐王朝用兵西北,不想多生事端。而且,从地缘上,只要朝鲜势力不影响到辽东半岛,对大陆就构不成威胁。
中原大军如要从陆地进攻朝鲜,从华北平原北部的燕云十六州一带进入辽西走廊,进入辽河平原,在此囤积粮秣,休整军士,择秋冬季节发大军攻击。辽西走廊崎岖难行,辽东地区物产不丰,往征朝鲜,耗费巨大。所以有很多次,中原王朝军队都是渡海攻击。同样,朝鲜如要影响中原地区,必须要先得到辽东,作为前进的前哨和物资基地。所以,中原王朝只需要控制住辽东,朝鲜在半岛上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只能俯首称臣。高句丽控制了辽东,中原王朝就发了狠的去打。只要朝鲜半岛上的政权,不逾越这条红线,然后又称臣纳贡,中原王朝也就不在意直辖半岛上的土地了。
(险峻的辽西走廊)
韩国南部由于土地贫瘠,民系复杂,文明发展落后,得其地步足用,得其民不足使,因此中原王朝的势力就止步于大同江、汉江,满足于南方部落民的称臣纳贡。
后来朱熹后人到了朝鲜,将程朱理学传播到半岛,朝鲜更成为中国之外的理学之乡,朝鲜自号“小中华”。这样有着相同的价值观的朝鲜,朝鲜就被中国就视为藩属国的存在,在明朝之后就被列为“不征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