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纵横百科 134 0

目前通行版本的《水浒传》大结局,就是《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那一回。

这是个颇有深意的收尾。

因为在此之前,著书者足足有三次机会可以终结这部小说,然而,却没有这么做。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一第一个机会,就是“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

金圣叹删改的七十回本,就结束在这里。

这样做的优点,当然很明显,毕竟最精彩的故事都已经讲完了。

然而,缺点也同样明显,最大的问题,就是情节上的不完整。

从宋江上山,在还道村遇九天玄女之后,就承接了“全忠仗义、辅国安民”的使命,三卷天书,按捺住了他那点“猛虎卧荒丘”的反心。

随后,从徐宁开始,宋江就用“招安”的说辞劝降了多位官军将领,还在晁盖死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但直到七十回本结束,“招安”的承诺始终没有兑现,依然是空中楼阁。

其次,“大聚义”时,天降的石碣上,一面写着“替天行道”,另一面则是“忠义双全”,而百八将的誓言是“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可到这里为止,梁山泊还没有著任何功勋于国,也没有丝毫保境安民的行为。

另外,九天玄女还有过“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的法旨,被金批本删掉,誓言也做了修改。

但无论怎样,“招安”和“为国尽忠”的主题,都是书中早已埋下的伏笔,就算百般删改,痕迹也难以消除殆尽。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在“排座次”时收尾,显然是对之前种种线索的无视。

再说金批本的主题。

尽管金圣叹一直被骂为“反动文人”,认为草寇压根不配被招安,但是,他节选的这个版本,在客观上,恰恰是最“诲盗”的一本小说。

如果只读前七十回,读者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些啸聚山林的强人战无不胜,豪气干云,最后队伍日益壮大,还竖起了大旗,天下慕名。

“绿林好汉大聚义,江湖豪杰逞英雄”,小说在草莽大聚会的高潮里终结,不是“诲盗”又是什么?

哪怕金先生后来强行续貂了一个“惊噩梦”的结尾,也依然不能改变这种印象。

毕竟,“官逼民反”的现实已经在这七十回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二第二个机会,是第八十二回的“分金大买市,全伙受招安”。

在“大聚义”之后,梁山泊又经过了入禁院、闹东京,宋江见过了李师师,燕青和李逵也打过擂台、捉过鬼,然后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取得多次反围剿的胜利,又经历了偷酒扯诏,以及济州城外的两次诏安失败,最后,燕青终于讨得宋徽宗的亲笔赦书,迎来了宿元景太尉亲临山寨。

至此,诏安大计方才告成。

随后,梁山百八将从东郭门入东京城,接受检阅。“天子引百官在宣德楼上临轩观看”,而“东京百姓军民,扶老挈幼,迫路观看,如睹天神”。

这无疑是梁山泊的高光时刻之一。

假如在此结束,《水浒传》会是一本关于“发迹变泰”的朴刀、杆棒小说,讲述的是“杀人放火金腰带”的江湖黑帮传奇。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三第三次机会,是“鲁智深坐化,宋公明还乡”,也就是全书的倒数第二回。

到“全伙受招安”为止,整部书的氛围一直是高歌猛进、激昂向上,从第八十三回开始,故事的情节便急转直下,情绪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就在这一回里,宋江在当年大宋朝起家的地方——陈桥驿,杀了一个无名小卒。

在此之前,梁山泊打过不少败仗,也死过很多喽罗,然而,这个小卒之死,却被郑重地写进了回目:《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因为,他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由于和贪官发生争执,最终死于自己人之手。

仅仅是数日之前,梁山泊刚刚接受了检阅、朝见过天子,吃了光䘵寺的御筵,喝过良酝署的美酒,看过教坊司的歌舞,处于人生巅峰,可是紧接着,“官逼民死”的场景又再次上演。

从此以后,哪怕是破辽大获全胜,凯旋归来后再次面君,都无法提振读者的热情。

智真长老“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的偈语,一直照应到最后的大结局。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故事如果在第九十九回收尾,《水浒传》会是一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爱国小说,主旨是讲述绿林好汉洗心革面,靖忠报国,死而后已的事迹。

从情节上看,百八将至此已完全实践了“大聚义”时的誓言,也做到了上天“去邪归正”的要求,完成了各自的道行。

从各人的下场来看——

勇悍的,战死沙场;幸存的,加官进爵。

乖觉的,归隐山林;觉悟的,坐化圆寂。

命蹇的,病中亡;求闲的,遁海外。

最后,是“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宋江词,见百回本第九十回“双林渡燕青射雁”。

死者已矣,存余各人领了诰命,四散赴任,宋江也携弟弟宋清衣锦还乡,追祭老父,重建九天玄女庙,小说如果在这里结束,丝毫没有问题。

毕竟,属于“水浒”好汉的传奇,已经落幕。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四然而,《水浒传》偏偏还有最后一回。

这一回里发生了许多事:

卢俊义、宋江被四奸臣用药酒毒死,宋江又毒死了李逵,吴用、花荣赶到坟前自缢,四人归葬蓼儿洼,然后宋徽宗、宿太尉梦游梁山泊,在两处大建庙宇,敕封百八将。

如果说,鲁智深坐化成佛,宋公明衣锦还乡,多少还有点圆满的意味,那么这最后的章节,就是将仅存的美满也撕破了。

为什么编著者非要写出一个“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五《水浒传》最后一回中,《徽宗帝梦游梁山泊》一节是个饶有意味的段落。

在凄惨悲戚的异次元世界里,以宋江为首的梁山百八将仍然希冀自己的忠义之心能够上达天听,被皇帝知晓,而此时的宋徽宗却身处在李师师的青楼。

就像当初招安要靠打通枕上关节一样,江湖好汉的“忠义”精神始终被放置在花街柳巷,需要借助烟花女子的美色才能抵达君王驾前。

两下对比,更显出满朝奸臣还不如一个娼妓。

一边是软玉温香的名妓温柔乡,一边是鬼影幢幢的阴魂梁山泊,宋徽宗的梦境就在两者之间穿越。

然而,他刚一瞧见“忠义堂”三个字,宋江背后就转出天杀星李逵,手提斧子,厉声高叫,要找他报仇。

能够“轮起双斧,径奔上皇”的人,除了黑旋风,也没第二个人了。

“天杀星”的名号在这一层意义上,是指能够“杀天子”的那个人(百二十回本,还有李逵梦中杀四奸臣的情节)。

另外,冤有头,债有主,李逵很准确地把害死自己的这笔账,算在了皇帝老儿,而不是宋大哥的身上。

大海归澜,到头结穴,“至圣至明”的道君皇帝才是这黑暗世道的源头,理应在“忠义”的牌匾下,被天杀星的板斧砍死。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六卢俊义“惊噩梦”和宋徽宗“惊噩梦”,《水浒传》最常见的两大结尾都把关键词落在“梦”和“死”上。

但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字“空”。

表面上写的是“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但实际上,读书者都看得明白:“到得功名成遂,已是漏尽钟鸣,可发清夜深省”(容与堂本第九十九回总批)。

容本里,有李贽对一些梁山头领结局的点评:

传中独智深、武松二人出色,其结果如此,方见英雄收场本色。(批武松留六和寺)

燕青去得伶俐,李俊留得隐秀。(批李俊诈病)

一时同死,千载犹生。(批吴用、花荣自缢)

一部书说至此,使人热肠愤气一时俱消,并英雄忠义等字都应扫却。(批燕青辞别卢俊义)

华夏国的历史太长,永远都是“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无论哪个时代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作为一种“反抗——绝望”的叙事模式,《水浒传》一定要写尽这千百年来不曾摆脱的历史轮回。

这是历史,亦是当下。

作为大结局的《水浒传》最后一回,到底想表达什么?

注:文中插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水浒连环画之 30《蓼儿洼》,周申先生绘。

#水泊梁山##四大名著##水浒传##宋江#

标签: 天杀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