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纵横百科 154 0

民间有句老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因为人在青少年时代定力未成、易于冲动,会模仿故事中的梁山好汉,争强斗狠,形成不良的习性;再者,梁山好汉多是时运不济,才最终逼上梁山的,给人们展示的阴暗面太多,不得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其实,很多人接触《水浒传》多是在青少年时期,比如本人,小学还没念完,就抱着一本被人翻烂了的半部“水浒”,在油灯下也梁山好汉们悠然神交。只是,那时看的只是热闹,对于作者的良苦用心却很难体会。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施耐庵先生在叙写人物悲欢时,字里行间更是隐藏着许多的为人处世之道。比如,能撕虎裂豹的好汉武松,就一直是小小少年心中的大英雄,可是,在梁山好汉排座次时,武二爷竟然敌不过寂寂无名的美髯公朱仝,排名屈居其后,这样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第十二把交椅?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作者在朱仝这个人物的身上,是寄予厚望的,从形象上,就圈定了朱仝的“光辉”——“这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关公是忠诚与义气的化身,作者以“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来描绘朱仝,可见其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朱仝原是富户出身,虽身为捕快都头,但为人疏财仗义,与朋友交重情重义。朱仝的出场,就是一次次地“私放”好友——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后,被官府探知身份,郓城知县便让朱仝与雷横前去捉拿。朱仝有意私纵晁盖,便让雷横去攻晁家庄前门,自己去后门埋伏。 晁盖果然从后门突围。朱仝放走晁盖,建议他去梁山泊落草,又假作失足摔伤腿,以此撇清自己。晁盖等人最终上了梁山。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宋江杀死阎婆惜后,被阎婆告到县衙。知县虽有意徇私,但又怕阎婆去州里告状,只得命朱仝与雷横去追捕宋江到案。朱仝来到宋家庄,让雷横等人守住庄门,独自进庄搜查,在佛堂的地窖中找到宋江。他非但没有抓捕宋江,还劝宋江远行避难。返回县衙后,朱仝又上下打点,终于使得宋江的案子被暂且压下。 宋江历经波折,最终也上梁山入伙。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雷横打死新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打入囚牢。朱仝此时已改任当牢节级,替他上下打点。最终,雷横被解赴济州,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将雷横放走,雷横则偷偷返回家中,带着老母连夜投奔梁山。而后回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

看看,梁山上两任领导,都是蒙他所救,有了这样的“硬关系”,他的排名想不靠前都难。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另外,朱仝的本意是不想靠着这些关系上山落草的,他虽然被刺配沧州,也只是想安心改造,刑满后,还回去过自己的普通日子。可是,这样的“理想”,最终也被吴用等打破——朱仝的为人是没得说的,所以,到沧州后又得到沧州知府的赏识。知府不让他参加重体力劳动,而是让他照看自己的小儿子,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可是,盂兰盆节时,朱仝却被吴用等人算计了。当他带着知府的宝贝儿子去放生池看放河灯时,遇到奉命下山的雷横,被拉到僻静处,见到梁山军师吴用。吴用请朱仝上梁山入伙。朱仝婉拒,返回原处时却不见了小衙内。他在城外找到小衙内时,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被引到柴进的庄中,经众人相劝,只得同意上梁山……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朱仝上山,是受了莫大伤害与委曲的,所以,在人事安排上,适当地照顾,也是人之常情。

最后,关于朱仝的结局,作者也为其进行了精心安排,不似那些要么战死,要么被害的“兄弟”,江南平定后,朱仝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 他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军节度使,得以善终。

同为都头,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梁山第十二把交椅?

难怪后世有人这样评价朱仝:“朱仝是笃于友道人,捕道而放晁天王,捉凶身而教宋江逃脱,解犯人而释雷都头,自去认罪,真实无伪,诚哉君子。”单从这一点上看,朱仝是赚了不少加分的,所以,才能力压武松(武松的杀太重,自身也丢分不少),位列排行第十二的天满星。

标签: 美髯公朱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