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纵横百科 153 0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个人相信,无论喜欢历史或者不喜欢历史的朋友,都一定听说过《史记》,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前后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合称为“中国前四史”,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史记》全书共计一百三十篇,大约五十三万字左右。其中,分为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和“十表”、“八书”,因为体系完备、客观公允等诸多原因,使得它被历朝历代都奉为经典。

最关键的一点,作为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研究都意义巨大,被历代的正史编纂所借鉴和继承。进入当代以后,鲁迅曾这样盛赞: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在称颂《史记》的同时,自然不能遗忘它的创作者司马迁。作为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史记》本身以外,更在于他为了创作《史记》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今天,我们一起还原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还原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司马迁(约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省韩城)人,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时期的史官,不仅史学知识渊博,而且为人方正持重,对于儒、道、法等百家思想都有研究。

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司马迁在青年时期便崭露头角,先后师从董仲舒、孔安国等名家大儒。为了开阔视野,父亲还鼓励他辗转游历各地,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和遗风遗俗,比如探访禹穴,泛舟沅水,祭拜孔庙……。

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游历,坚定了司马迁要成为一名史学家的志向。他暗自决心,要继承父亲的衣钵,搜集和编写最伟大、最详实的历史巨著。

返回长安后,司马迁终于成为了汉武帝刘彻的近侍郎中,经常可以随驾出巡。公元前110年,本应该伴驾前往山东泰山进行封禅大典,可由于父亲病重,司马迁选择在家中尽孝。

临终以前,司马谈鼓励儿子要继承司马家的传统,著写史书以明后世,以传万代。据《太史公自序》记载:

余死,汝复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到了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终于如愿担任了汉朝的太史令,专司天文历法和皇家传记。期间,他创作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确立了一系列的历法体系,被汉武帝下旨进行了大力的褒奖。

四年后,司马迁开始进行《史记》的撰写,不断搜集史料和核实记载。不过,就在此期间,一件本与他无关的飞来横祸却彻底改变了司马迁的命运,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就是“李陵事件”。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自幼学习兵法战阵和弓马骑射,典型的将门之后。李广过世后,其孙进入皇家的近卫军建章营进行历练,逐渐赢得了汉武帝刘彻的关注和信赖。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公元前99年,汉武帝任命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本来安排李陵负责护送辎重,但却遭到了他的谢绝。李陵请旨,要亲率五千兵马作为奇兵策应主力兵团,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据《汉书》记载:

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但陵自请五千兵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壮而许之。

由于侦察有误,汉军在深入匈奴腹地后处处被动。李陵所部仅数千人马,在浚稽山一带被匈奴单于的八万精锐所包围,孤立之下依然数次击退了匈奴的骑兵,只好退入山林坚守待援。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路博德虽然是一名猛将,但对于李陵这个凭借祖上萌荫的青年将领颇为不服,因此对于救援之事并不是特别积极。眼见援兵迟迟未到,而匈奴的攻势却越来越强,李陵只得冒险进行突围,结果被匈奴骑兵所俘虏。

当消息传回到长安时,整个朝廷都震动了。作为统帅,李广利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竟上疏谎称李陵之败是因为贪功冒进所致,被俘之后还无耻地向匈奴投降。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盛怒之下,汉武帝下旨严惩李陵的全家。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对此,群臣虽然心有疑问,但却静若寒蝉,无人敢为李家辩解,唯有史官司马迁仗义执言。据《汉书》记载:

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按理说,司马迁本与此事无关,但他素来敬重李广的忠义,也比较了解李陵的为人,故而建议汉武帝暂勿处罚,待情况确切后再议。结果,刘彻不仅不听劝谏,反而以“诬罔之罪”将其罢官下狱。

在狱中,酷吏杜周为了邀功请赏,竟然不顾“刑不上大夫”的祖制,用刑逼供司马迁招认图谋乱政和结党营私。不过,虽为文臣,但司马迁却非常耿气,硬是挺过了严苛的刑罚。

“诬罔之罪”属于大不敬之列,按律当斩。不过,汉朝的刑律中又有免除刑罚的规定,一种是“纳金赎罪”,另一种是“腐刑赎罪”。

在那个视名节如同生命的年代,就连最卑贱的奴仆都很少有接受腐刑的,更何况还是士大夫阶层。可是,司马迁为官清廉,更担心家中的妻小日后难以为生,竟屈辱地选择了接受腐刑。对此,他的内心是无比悲恸和绝望的,在《报任安书》中这样写到:

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终于出狱后,司马迁几乎闭不出户,全身心投入到史书的创作,终于历时十四年完成了《太史公记》,后来更名《史记》。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随着《史记》的问世,司马迁曾经名噪当世。但是,他却觉得愧对列祖列宗,再没有前去祖坟前祭拜过,当真为了“大义”而舍“小义”。@文史不假

标签: 史学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