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兵书都有哪些?最早的一部是什么?

纵横百科 141 0

中国历史上的兵书众多,“兵书”是中国古汉语中的一个词汇,泛指关于战争的著述,在古代,兵书被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等类型,包括:谋略,战法,阵法,兵制,军法,兵器,训练,城守,海防,军需,将传等多方面。

从史籍记载看,《军志》《周书》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兵书,有些史书曾提到过《黄帝兵法》《玄女兵法》等传说,多已失传,流传下来的有:

姜尚姜子牙的《六韬》老子李聃的《老子兵法》,孙武的《孙子兵法》,管仲的《管子兵法》,《范蠡兵法辑本》,吴起的《吴子兵法》,孙膑的《孙膑兵法》,尉缭的《尉缭子》等兵书。还有:

黄石公的《素书》《黄石公三略》

诸葛亮的《将苑》《便宜十六策》

以及唐太宗李世民与李卫公李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赵蕤所撰的《长短经.兵权》

宋朝人许洞撰写的《虎钤经》,苏洵撰写的《权书》还有:

明朝刘基刘伯温的《百战奇略》

明未揭睻的《兵经百言》,

佚名撰的《三十六计》

蔡锷辑写的《曾胡治兵语录》等等吧。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这是举世公认的兵学鼻祖孙武的一句至理名言。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这是韬略鼻祖,百代宗师姜子牙的好言相劝。

战争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与人、国与国的武装斗争,是血与肉的拼杀,是生与死的搏击,是存与亡的较量,是胜利与失败的决斗,为此,战争就需要智慧思辩和智谋韬略。而兵书是对战争现象的论述或记录,也是对战争成果的判断与认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强调治国也要注重用兵,治国与用兵要紧密结合,谈用兵离不开治国,谈治国也离不开用兵,既不能穷兵黩武,又不要无兵可用、无将可遣。战争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老谋深算、忤合飞钳、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保国泰民安。

标签: 道教典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