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后期,王猛、崔浩两人,都反对自己君主与东晋为敌,主要原因是什么?

纵横百科 147 0

王猛出仕前秦,当时前秦四面受敌,王猛辅佐苻坚先后臣服、消灭了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的代国、前凉政权、西羌叛乱、慕容氏的前燕政权,剪除了内部的反对势力,一统北方,只剩下江南地区的东晋政权与之对立。王猛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他建立的功勋超过了诸葛亮。

崔浩所处的年代在东晋灭亡、刘宋建立之初,所出仕的政权是北魏,历经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北魏太武帝,辅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

王猛和崔浩都是汉人,辅佐少数民族政权,并且都取得了北方的统一,而且两个人都曾劝谏自己的君主慎重讨伐位居江南的东晋、刘宋政权。(王猛像)

在东晋后期,王猛、崔浩两人,都反对自己君主与东晋为敌,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猛为何劝阻前秦苻坚征讨东晋?王猛祖籍在山东潍坊寿光,后来迁居到魏郡(现在河南大部、河北一部、山东一部地区,特指河北魏县),出身低微,属于东晋的下层人士,他为何反对苻坚攻打东晋?

一,王猛有没有所谓的故国情怀?

王猛是汉人,他对曾经的故国有什么留恋而帮助汉人的东晋政权吗》回答是否定的。王猛出身低微,可是他时时刻刻不忘学习各种知识,尤其是政治军事类,他曾经和后赵政权的人物有过交往,但羯族人建立的后赵歧视汉人,他就没有出仕后赵。

354年东晋桓温北伐时,王猛穿着破衣烂衫就去求见桓温,两个人相谈甚欢,桓温有意将他招揽进自己的幕府。王猛回山征求自己师傅的意见,他的师傅却劝阻他不要追随桓温,他的富贵荣华在北方就可以得到,才能更能发挥到极致,功绩不在桓温之下,于是他继续隐居。前秦苻坚知道他的名声后,将王猛请到自己的幕府中,得到重用,成为苻坚核心政治军事决策圈首要人物,以后的功绩超过了东晋的桓温。

王猛不出仕东晋的关键点在于东晋实行的是门阀士族制度,他出身低微,就是有再大的才能也只能在下层待着,除了出谋划策以外,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再者,王猛非常熟悉东晋的政治生态,桓温意图篡位的政治目的当时已经十分明确,因此他对桓温、东晋不感冒,没有什么古国情怀。也不会因为是汉人的政权而劝阻苻坚不要攻打!(苻坚雕像)

在东晋后期,王猛、崔浩两人,都反对自己君主与东晋为敌,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王猛劝谏苻坚不要攻打东晋的真实原因。

公元375年6月,王猛因为操劳政事病倒了,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病重之时,苻坚多次探望他,王猛临终之时说了这样的话:

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临终之时说的话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东晋政权虽然偏居于吴越之地,是汉人的正统王朝,和周边亲善,如果进攻,汉人们会上下齐心抵御外敌,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第二,前秦虽然统一了北方,但鲜卑人、西羌人是我们的仇敌,只是摄于前秦军事力量的强盛才选择臣服,如果国家有大的变化,这些民族会群起而攻打前秦政权。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消灭这些威胁,这样对社稷非常重要。

三、王猛隐含未有说出的话。

前秦统一北方时间较短,各个民族部落、政权灭亡后一些政权的残留还在,而且很多人在前秦政权中担任各级官职。军队也是杂牌军,各个民族部落的军队都有,表面上他们臣服前秦,跟随征战,这种部队最大的缺点是非常不稳定。如果前秦征讨东晋,必然各个杂牌军都要一起上战场,稍有失败就可能土崩瓦解。

苻坚还是很相信王猛的建议,在王猛死后几年内没有征讨东晋,最终耐不住性子在383年大举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最终身死。最让人感觉到诧异的是苻坚子女的一部投奔东晋,获得优待,在北方的苻坚子孙遭到其他政权的屠戮。

崔浩为何劝谏北魏明元帝征讨刘宋政权?崔浩出身清河崔氏,是典型的门阀士族,他的父亲是北魏的司空崔宏。崔浩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主要谋士之一,帮助北魏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而崔浩劝阻征讨刘宋政权是在422年,当时刘裕病故,北魏明元帝企图占领洛阳、虎牢关、滑台关等战略要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像,太武帝拓跋焘父亲)

在东晋后期,王猛、崔浩两人,都反对自己君主与东晋为敌,主要原因是什么?

崔浩的劝阻的说辞就显得有点不靠谱,他同北魏明元帝讲的是礼仪道德,《春秋》大义,这样趁着刘裕病故攻打就是赢了也不光彩,不但不能攻打,应该派人吊唁刘裕。崔浩这样讲明显有偏袒刘宋政权的嫌疑了,北魏明元帝也不相信他,认为这是崔浩的故国情怀在作怪。

不过崔浩认为,如果趁刘裕病亡进攻,这会导致刘宋内部同仇敌忾,一心对敌,会暂时放下政权内部的争执。不过北魏明元帝更相信“趁你病,落你命”,毕竟一代雄主刘裕落幕了!

在具体进攻方式上,鲜卑将领更希望攻占城池,而不是到刘宋的地盘上劫掠。崔浩认为攻打城池不可取,北魏军队擅长野战,刘宋军队擅长守城,一时半会不会攻克刘宋的重要城池。结果如崔浩所预料的一样,北魏军队攻打滑台关(今天河南滑县)失利。

虽然刘裕病故了,但他所统帅的军队还在,军事部署完备,一些重要的城池防守严密,北魏进攻正好撞到了枪口上,不失败才怪。(崔浩像)

在东晋后期,王猛、崔浩两人,都反对自己君主与东晋为敌,主要原因是什么?

后话——崔浩、太武帝毁佛、国史之狱。

崔浩辅佐北魏太武帝统一了北方,自视甚高,到老年时犯了大错,导致北方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门阀士族遭遇灭门之祸,称之为“国史之狱”。

崔浩笃信道教,对佛教一点都不感冒,他向北魏太武帝建议灭佛,主要原因为僧侣藏匿武器、占据大量农田不交赋税、享有特权等,杀了很多僧侣,推到了不少的寺庙。

崔浩自认为功劳很大,又在北魏搞起了门阀士族类型的选官制度,晚年他推荐门阀士族的几十人担任郡守这样的官职,得罪了很多鲜卑贵族,为崔氏灭门埋下了祸根。

崔浩负责修编北魏的《国史》,他直接把鲜卑皇族、贵族过去的那些丑事都记载了下来,不但如此,还在天坛附近将《国史》雕刻成碑林,让很多人都知道了鲜卑拓跋部的那些丑事,这让很多鲜卑贵族面子都挂不住,几乎全部向拓跋焘告状。

在东晋后期,王猛、崔浩两人,都反对自己君主与东晋为敌,主要原因是什么?

450年,拓跋焘下令处死崔浩,当时是这样记载的:

卫士数十人溲(撒尿)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

不仅如此,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被株连九族,鲜卑人的报复几乎一步到位。

标签: 王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