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纵横百科 114 0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当中,林彪和白崇禧斗智斗勇,战场上纵横捭阖。

先简单介绍一下白崇禧,他们新桂系在北伐战争当中立下首功。在抗日战争当中,也拿下多个首次,例如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队的首次大规模胜利。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又例如白崇禧指挥桂南战役,首次取得攻坚战的胜利。所以有史学家评论,说白崇禧是北伐首功、是抗日首功,军事能力非同凡响……

而白崇禧和林彪俩人,俩人的年龄虽然相差14岁,但却在战场上不期而遇,他们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

先说不同点,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国民党的蒋介石,对白崇禧那真是百分之百的不信任;而共产党的毛泽东,对林彪则百分之百的信任。

再说共同点,俩人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名将,又在各自的历史时期,担任过国防部长。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本篇文章要描绘的历史片段,便是林彪和白崇禧的三次较量,每一战都惊心动魄。

且说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开赴东三省,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司令,这支部队是东北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前身。

1946年4月8日,四平保卫战打响了。

激战半个多月之后,国民党各地精锐支援四平,算上原有的部队和当地民团,合计三十一万大军。

林彪也同样从别处调集部队,前来支援四平战场,同国民党的杜聿明和熊式辉,展开了一场鏖战。

到了5月15日那天,国民党发起了全线进攻,双方共激战41天,最终以林彪带领部队撤出四平而告终。

在国民党部队,占领了四平之后,白崇禧来到东北督战。

此时的历史背景是:国共两党虽然在战场上短兵相接,但处在边打边谈的状态,虽然双方都想和平解决分歧,但是双方都有各自治理天下的理念。

虽然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谁也不想看到战火硝烟生灵涂炭,所以此时的国共两党,在战场上激烈交火,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

而且除了国共两党之外,美苏两个域外大国,也介入中国战场,想要调停内战。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蒋介石在东北,和白崇禧、杜聿明、熊式辉合影)

白崇禧来到东北之后,立刻要求杜聿明全线追击,不要管和平谈判的事情,也不要管美苏调停,当务之急是追击东北民主联军,追击共产党的林彪。

此时的林彪所部,已经是人困马乏,而且刚刚打了败仗,正是急需休整的时候;雪上加霜的是,司令部当中有一参谋名叫王继芳,居然叛逃东北民主联军,投降到了国民党那边。

王继芳带着东北解放军的大量军事机密,将林彪的撤退路线、和兵力部署、通通给了白崇禧和杜聿明。

王继芳叛逃之后,犹如是给了白崇禧一个放大镜,能清清楚楚看到林彪所部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条转移路线。

于是乎,国民党展开了更加疯狂的追击,妄图“全歼”东北民主联军。

林彪陷入了艰难时刻,敌人完全摸清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底细,连各部队的长官叫什么,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那时候的国民党多猖狂?这样说吧,他们随便几个人,乘坐一辆军用越野车,带着一门迫击炮,都敢追击东北民主联军。

按照杜聿明的回忆录所说,那时候的白崇禧非常兴奋,指挥国民党部队攻打长春。

可是杜聿明却说,蒋介石不让追击要求停战,因为长春有六千苏联红军的便衣队,说白了就是苏联想要调停中国内战。

除了苏联方面之外,美国的马歇尔也在积极斡旋,推动国共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白崇禧勃然大怒,他要求国民党的精锐美械师立刻进攻长春,无论出了任何事情,他会承担所有责任。

到了5月22日那天,林彪率领部队撤出了长春,往哈尔滨方向转移,毕竟现在实力尚且弱小,尚无实力同国民党美械师一决高下。

这里笔者要解释清楚:如果松花江是直的,那林彪应该在江南边,而白崇禧在江北面;可松花江是弯的,实际上林彪在江北面,白崇禧在江南边。双方隔江对峙。(希望各位读者,就这一地理问题,莫要做无谓的争论)

此时的白崇禧,如果指挥国民党部队继续北进,林彪所面对的局势,必定是岌岌可危。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而且在6月1日那天,林彪的确要放弃哈尔滨,请示中央之后获得批准。

毛泽东让林彪做长期打算,放弃哈尔滨等大城市之后,去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去建立根据地继续斗争。

可是国民党部队,并没有进攻哈尔滨,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国共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

林彪借此机会,部队得到了休整,随即积极扩编,准备接下来更大规模的战斗。

白崇禧对此非常的恼火,他想指挥军队继续进攻,还想在东北开展“广西模式”也就是说,把他们新桂系经营广西那一套,搬运到东北这边。

白崇禧倒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因为蒋介石要调他回南京,回去担任国防部长……

其实蒋介石的想法很简单,东北要做他们蒋家派系的东北,而不是新桂系的东北。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最大的对手就是新桂系,如果白崇禧在东北打造出第二个新桂系的话,那他蒋介石以后肯定坐卧不宁。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白崇禧晚年,每当谈起此事都会火冒三丈,例如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时若长驱北进,直下东北,消灭林彪,而后抽兵入关内,则对于整个大局或稍可改观遥。”

按照白崇禧的设想,万万不能让解放军在东北做大,因为当年清军入关、日寇侵略中国、走的就是这条路,东北如果丢失,华北必将不保。

其实笔者个人来看,白崇禧的作战方针过于理想化,即使国民党不签署停战协议,即使孙立人和廖耀湘二人,率领部队继续追击林彪,历史也不会因此而改写。

笔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彪即使退出哈尔滨,两边是千里纵深,完全可以深入农村和中小城市。

白崇禧离开东北,而关于国民党丢失东北一事,其实主要责任在陈诚的头上。

举例来说,林彪在东北积极扩充部队,将东三省抗日战争时期遗留的老兵,通通收编进入东北野战军的作战序列。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陈诚)

当时杜聿明就说,只要他们愿意,便可以短时间扩编三个兵团。

但是陈诚却将那些老兵通通遣散,此事气得杜聿明吐血,拍着桌子大骂陈诚误国。

新桂系的李宗仁,亲自去找陈诚,希望尽快收编东北的那些老兵,因为国民党如果不收编,共产党肯定会收编。

陈诚却表示,共产党收编那些老兵更好,他大笑着说:“刚好一网打尽……”

李宗仁被气得无奈叹气,他在回忆录里说,从那时候开始,就意识到东北要丢失。

事情的结果就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在白山黑土当中发展壮大,部队越打人越多。

白崇禧离开东北之后,杜聿明根本就不是林彪的对手,被打得丢盔弃甲。

杜聿明因为生病,所以无法再指挥作战。而陈诚去往东北,挂帅出征去战林彪,他属于是奉命前去救火。

剩下的历史估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林彪指挥部队连战连捷,打得陈诚溃不成军。

国民党的陈诚,在东北只能固守大城市,完全放弃了农村,局面变得对林彪极为有利。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以上便是林彪,和白崇禧的第一次对决,而俩人的第二次对决,便是青树坪之战。

一般情况下,事情往往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先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起因就是:

淮海战役的时候,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战场上大量消耗,而新桂系的实力,却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新桂系属于是眼睁睁看着蒋介石败亡,他们自己说也曾伸出援手,也曾制定了正确的作战计划,奈何解放军太厉害,奈何蒋介石昏庸无能。当然了,这是他们新桂系自己的说法。

总之吧,蒋介石败局已定,而他手里没有了那几百万的部队之后,也就再也斗不过新桂系。

到1949年的时候,也就是解放战争的末期,以共产党的林彪视角来看,可以说天下大局已定;从国民党的白崇禧视角来看,真要是打起来,胜负难料。

三年前在东北的时候,白崇禧极力反对和谈,而现在全国都支持和谈,这时候就需要白崇禧拿出诚意了。

而此时的新桂系,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巅峰,由李宗仁出任民国的代理总统,而军事上归白崇禧一手主管。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白崇禧和李宗仁)

于是双方举行了和谈,国际上也积极斡旋,新桂系想要达成“划江而治”的局面。

毛泽东接见了新桂系的代表,明确表示共产党方面也主张和平谈判,但是解放军务必要过江。而且以后国防部成立之后,可以让白崇禧带三十万军队。

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解放军犹如雷霆之势横扫八荒,所以毛泽东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

可是白崇禧不答应,他只想划江而治,也就是说解放军在江北,而他们新桂系在江南。

国共双方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战争已然无法避免。

这时候不禁疑问,白崇禧为何拒绝毛泽东的条件呢?这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想当年蒋桂战争的时候,他们新桂系也曾占据半壁江山,当年中原大战的时候,他们新桂系也曾打得蒋介石吐血。白崇禧认为,当今的新桂系,综合实力比以前更加强大,也能像以前那样,掌控大片河山而不败。

1949年的4月28日,既然和谈破裂,毛泽东随即通知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当前形势已然没有妥协的必要,消灭新桂系和其他任何反动派。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而白崇禧在江北的大量部队,迅速退回江南,开始沿线布防。

6月18日,林彪率四野精锐之师,气吞万里如虎,随即开始渡江作战,追击白匪。

前文说过,白崇禧要求部队追击林彪,而三年之后林彪从东北打到了江南,局势完全反转。

此时的“小诸葛”白崇禧,其实他非常的自信,想当年怒战孙传芳,在火车站借了一部电话,都能指挥战斗获得胜利。而今的四野精锐之师,可远非旧军阀能比。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为李宗仁写传记的时候,书里有这样一句内容,大概意思是:新桂系想要固守江南,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其实他们也不需要多等太长时间,要知道国民党的蒋介石在台湾,很快就等来了朝鲜战争,而新桂系如果能固守江南,机会可能更多。

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如果,四野已然渡江!

以上便是青树坪之战的起因,其实到这时候,在解放军要渡江之后,天下大势已定。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说完起因,下面说说经过:

这时候正值盛夏,林彪他们的百万大军,在七月(阳历)流火的天气下,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虽然四野的诸多军长和师长是南方人,但绝大部分的连长排长和士兵,以及骡子和战马都是从东北而来。

北方人来到这南方的湿热环境当中,酷暑侵袭大雨瓢泼,因而很多人都患上了疾病,骡马也都很不适应。

这种情况下,四野决定等天气凉爽之后,再跟白崇禧展开最后的决战,于是乎部队开始休整。

8月4日这天,湖南的程潜通电起义,此人跟新桂系的关系相当复杂,为敌为友、又为敌又为友……想当初蒋桂战争的时候,新桂系就曾鸿门宴扣押程潜,而李宗仁竞选总统的时候,程潜又大力支持。

往日种种已然翻篇,程潜这位湖南领袖、这位大革命元勋、投入到了共产党的革命怀抱当中。

也不知道程潜会不会叹息,当年他如果咬住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不肯让给年轻人蒋介石的话,历史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呢?

而白崇禧得知此事之后,立刻策动那些已经起义的国民党官兵,以至于四万人开始南逃,准确来说这四万人是叛变。

第二天,林彪立刻出动十二兵团的三个军,以及第五兵团的一个军,共四个军的兵力前去追击。

而解放军的第四十九军,军长名叫钟伟,指挥部队全力追击,麾下的第146师,朝着宁乡的方向进发,不等后续部队来到,就已经风卷残云拿下宁乡,随即继续追击。

说白了,就是146师走太快,军长钟伟的攻势太猛。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钟伟)

而白崇禧抓住了这一“机会”立刻调动第七军,在青树坪地区设下埋伏。

第七军号称钢七军,想当年北伐战争时期,中国最能打的两支部队,便是第铁四军和钢七军。

对于白崇禧来说,第七军是新桂系最强精锐,每逢大战必定出动。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林彪得知此事之后,立刻要求第四十九军,不要盲目前进,要查明情况。

15日这天,146师的两个团已经来到青树坪,钟伟立刻召集那两个团的团长,来参加作战会议,一起研判下一步的行军路线和作战方针。

经过开会决定,继续前进。

其实这时候的146师,已然犯下了轻敌冒进的失误,而且在部队开拔之后,在如此关键时刻,他们的电台坏了,以至于师直联系不上军长钟伟。

第二天,146师已然进入青树坪,遭遇了白崇禧第七军的钳形攻势,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当中。

白崇禧投入了大量的精良装备,地面推坦克,天上过飞机,联合重炮部队,对着146师展开了狂轰滥炸。

我方的军长钟伟非常着急,可是没有电台,并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

146师虽然战斗力强悍,一直坚守到了天黑,但终究是寡不敌众,于是在147师的帮助下,两支部队开始交叉撤离。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我方的146师,一共打了两天两夜,战果是五百五十三人,损失则八百七十七人。另外前来接应的147师,损失也有四百七十多人。

很显然,青树坪的较量,第四野战军的林彪,落入了新桂系白崇禧的埋伏。

此战对于败局当中的国民党来说,好似吃了兴奋剂一般,而且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争取国际援助、所以他们将其称之为“青树坪大捷”说消灭了林彪的一个军,他们说打败了打破了林彪不可战胜的论调。

更有一些报纸,说此战当中,榴弹落在了四野指挥部,所以林彪的胳膊被炸断。

且不说舆论如何如何,且说此战之后,改变了新桂系和四野的心态,新桂系认为他们和解放军,完全可以一决高下,就犹如当年和蒋介石对决时、和日本人对决时那样,最终可以挽回败局。

而解放军的第四野战军,全体人员也都不再轻敌,一扫当初的大意,对接下来的战斗无比重视。

紧接着,在解放战争当中,林彪开始跟白崇禧展开第三次交锋,也就是史书当中的衡宝战役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林彪在9月10日,亲自指挥解放军的第135师,也就是说越过了兵团和军级作战单位,直接指挥师级作战单位。

此时天气已经没有那么酷热,四野展现出共和国精锐的迅猛一面。

白崇禧节节败退,就在他要带着部队回到新桂系大本营广西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解放军的135师居然孤军深入。

白崇禧的战场嗅觉非常灵敏,当年在火车上都能发现局势不对,借用火车站的电话指挥部队击败孙传芳,而今他紧盯战场的风吹草动,目光俨然盯上了135师,也就是林彪亲自指挥的那支部队。

亲自,新桂系再次调动了第七军,联合另外两个军,加起来十三个师的总兵力,想要在衡宝杀个回马枪。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笔者读白崇禧的自传,个人得出的结论是、白崇禧擅长打这样的突然袭击,例如他们统一广西的时候被包围,深夜居然敢主动出城发动攻击,又例如北伐战争时期的诸多战例,再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设下包围圈咬住了孤军深入的矶谷师团。

再看此时的衡宝战役,白崇禧要调集重兵咬住135师,这样的招数用多了之后,林彪自然加以防范。

林彪下达命令,部队要经过充分的准备,不要越过衡宝公路。

135师,他们并没有接到林彪的命令,部队已经全速推进过了衡宝公路,等他们架起电台的时候,才知道大部队都在路南边呢,自己已然孤军深入。

林彪认为此战,和青树坪大有不同,如今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而且天气已经凉爽,他决定将135师作为尖刀,去捅敌人的心脏。

所以林彪通知135师,他会亲自指挥这支部队,切记要保持联络,从师电台到团电台全部开机,要有专人守候。

紧接着,大战拉开,135师好似磁铁一般吸住了白崇禧,而周围的解放军部队,发动了雷霆一般的进攻。

林彪三战白崇禧,白崇禧晚年不服气?周恩来评价:白没有政治远见

135师虽然被敌人四个师包围,但士气高昂。

白崇禧到这时候想走,已然晚了太多,只能拿第七军殿后,也就说把血本都给用了出来。此时他自然无比的后悔,不该去吃135师,延误了撤退的时间。

新桂系的第七军,为了能够逃出重围,于是朝着135师疯狂进攻,激战两昼夜。

打到最后,白崇禧之前围攻135师的部队,仅仅逃走了一个团,剩下的四点七万人,都被林彪吃掉。

取得了衡宝战役的胜利之后,打败了新桂系的第七军之后,胜利已经在望。

林彪评价白崇禧,是国民党的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

白崇禧晚年,每当提起当年的四平之战,每当提起东北的时候,那自然是一万个不服气,怪蒋介石的错误命令,不该调他去当国防部长。

白崇禧认为,应该把经营广西的那一套,拿过去经营东三省……

后来新桂系的李宗仁回国之后,在周恩来的面前,说白崇禧多么多么厉害。

周恩来则评价说,白崇禧这个人没有政治远见……

关于新桂系的历史,早就已经落幕,林彪和白崇禧在解放战争时期,展开了这三次的巅峰较量,属于是名将对名将。

林和白在战场上的交手有很多,碍于文章篇幅,今天分享到这里。

标签: 白崇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